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知识分子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悼東北抗敵英雄羅大愚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張慶凱 出版时间:1973-08-01
    关键字: 罗大愚 抗日 革命 人物回忆 青年知识分子

    那是一个用生命写什么工作?那是一种伟大而悲惨的工作!那是一种以生命和血所堆砌成的工作!那是一种事实上确已存在而令人怀疑它是否曾发生过的工作。那个时代,我们都自然而然地,抛弃了一切地,做了那种工作。」这段伟大而悲惨的,以生命和血所堆砌的工作,究竟对我国全面抗战有什么样的贡献?至今很少被人们注意与研究;也只有将来待历史家来探讨评价了。今天,我以一个身临其境躬逢其盛的一员来说,只能勉强对它的若干特征作粗浅的分析,供应史家将来评价的参考而已。五、靑年知识分子的怒吼

  • 文章「一代儒宗」錢穆對知識份子的期許(下)

    来源期刊:《無錫鄕訊》 第197期  作者:楊漢之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人物事迹 知识分子 文化特点

    淸初大儒王船山說:「……自非聖人崛起,以至仁大義立千年之人極,何足以制其狂流哉。」王船山立「千年人極」的理想,在現代思潮中,不必是一偉大的個體,而可以是一有制度、有組織、有擔當、有共識的羣體。在錢穆的理想系統中,作爲歷史文化承先啓後繼往開來的骨幹,就是中國讀書人,也就是知識份子。錢穆認爲中國知識份子的特點有:——始終以人文精神爲指導核心,其智識對象集中在現實人生政治社會敎育文藝諸方面,長處在精光凝聚,短處在無橫溢四射之趣。——以歷史性,世界性,社會性爲出...

  • 文章知識份子與憂患意識(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2期  作者:李華民 出版时间:1988-12-30
    关键字: 知识分子 忧患意识 历史遗训

    叁、憂患意識的型態——痛苦的心靈——憂患的意識————關心的時代——奉獻的責任————犧牲的精神——一、古聖先賢憂患意識的鑑證。茲舉古聖先賢盡忠報國的例證,以明其義。史載:周公輔成王之「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是他的憂患意識與奉獻的責任。諸葛亮在其前後出師表中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是他痛苦的心靈。「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是他的憂患意識。「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是他關心的時代與奉獻的責任。「五...

  • 文章中國時報社論統一的國語統一的中國——敎師節紀念吳稚暉先生倡導國語運動七十周年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80期  出版时间:1983-10-01
    关键字: 吴稚晖 敎师节 国语运动 周年 知识分子

    敎育部及江苏文献资料社,定今天举行吴稚晖先生倡导国语运动七十周年纪念大会及文献资料展。这项活动与孔子诞辰纪念及敎师节同日举行,实有极大的意义。吴稚老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人物,毕生献身于文化敎育工作,致力国家的统一。因此先总统 蒋公曾誉为:「我国当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敎育家、书法家、社会改革家,不但是国民革命的先觉,而且是国父孙中山先生所特别推重的一位革命的圣人。」吴稚老一生立言、立德、立功、固然多彩多姿,但其心血所瘁,以及对于国家贡献之巨

  • 文章子孫不肖祖先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3期  作者:甘煌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马关条约》 中国近代史 日本侵华 知识分子

    馬關條約的簽訂,是在清光緒21(公元一八九五)年。屈指計算,至今(一九九五)已整整一百週年了。該約雖在50年前與日本帝國主義的命運,同時走進歷史的盡頭,宣告死亡。但它的陰影,仍然活在國人的腦海裏,餘波盪漾;揮之不去,磨之難滅。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這段悲情的歷史,台胞感觸尤深。馬關條約「割台」的消息傳出,全台爲之震驚!爲之髮指!於是各地的愛國志士,紛紛籌組抗日義勇軍。而丘逢甲先生,乃在他的家鄕苗栗,號召鄕親父老,起而抗拒日軍入侵。最後並在台中地區,...

  • 文章雲南人的新方向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期  作者:林子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云南人性格 时代变革 知识分子 发展方向

    筆者在「雲南文獻」的「創刋號」中撰寫了「新史學觀點論中國近(現)代史中有關云南的兩個問題;接着在第二期撰寫了「論雲南人的性格」;第三期「外省人「論」雲南」。如今却提筆來寫「雲南人的方向」。此一系列的文章,都期望有助於雲南人的「自我分析」與「瞭解」。當然也同時期望增加別人對雲南人的瞭解。在「論雲南人的性格」一文中,我曾指出:『値得特別重視的是;明淸兩代,中原與江南地區大批軍民的「南征」移民,他們便是現代雲南漢民族的主要來源。這些在中國文化下產生的標準中國人...

  • 文章香港回歸 國人共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汪健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 知识分子 教育事业 纪念庆祝

    谈判,签署了联合声明,使香港和平过渡。无论对中国、对香港、对世界和平,邓先生都是极其伟大的人物而名垂青史。从此香港的版图,已是中国主权的一部分,六百多万的香港居民,大部分是中国主权下的香港公民。他们会共同努力,在祖国和人民的支持下建设一个繁荣、稳定的香港。回顾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发扬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光荣传统,以救亡保国为己任。毅然投身革命,投笔从戎,以血肉之躯,与亿万民众共筑卫国长城。在百年奋斗史上,留下英名,在白骨堆中闪著荣光:林则徐、魏源

  • 文章蔣廷黻的志事與平生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8期  作者:沈怡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蒋廷黻 生平述略 人物追忆 生前履历 近代知识分子

    本社按:此係「蔣廷黻的志事與平生」一書之序文,茲特選錄於此,藉見一斑。詳請參閱該書(陳之邁先生著),及本刋第五期「蔣廷黻其人其事」一文。

  • 文章淺議「書生無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曾特山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书生 知识分子 百无一用 鲁迅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与友人闲聊,谈到某单位几个大学生「下海」办企业,几经周折,一事无成,还赔了老本,友人蔽之曰:「百无一用是书生」,并说这句话是鲁迅讲的,是真理,古今中外,槪莫能外,可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书生者,知识分子之谓也,我们家鄕叫「读书人」。鄙人不敢妄称为「书生」,但对「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却不敢苟同。鲁迅是不是说过这句话,恕我孤陋寡闻,不清楚。但即使说过,也有时空方面的原因,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到处套用。况且名人说过的话,不一定都「句句是真理」。且看当今世界

  • 文章讀「向智識分子介紹佛教」的心得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9期  作者:蔣禩炆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 读后笔记 佛教缘起 在华传播 世界人生观

    我一直是一個無宗敎信仰的人,因爲我對新舊約的理論未能瞭解而無意信「耶穌敎」,又因我對佛敎的知識也所知不多,因而也不信「佛敎」。多少「耶穌敎」及「佛敎」信徒拉我信敎,我都無意起信,逼問之,我就說:我已是「總理遺敎」的虔誠信徒,所以就無意再信其他的「敎」了。在偶然的一個機會中,我的至親鄭惠如先生及他的夫人張岱玉女士,送我一本我國台糖公司同仁于凌波居士撰述的「向智識分子介紹佛敎」一本書給我看,這本書長達十餘萬言,我本因生病在家休養,閒暇無事,順便拿來看看,以消...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