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甲骨文字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略述孫仲容先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8期  作者:趙明琇 出版时间:1982-08-06
    关键字: 孙仲容 甲骨文字 古文字学 一生治学 《古籀拾遗》

    无论六书的条例对不对,这种处置是视文字为一种静的平面的林料。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文字是变的,是有纵的踪迹可寻的。如何去寻求它的演变的过程,是必依赖于出土的古器物铭文。因为此等铭文,其自身的时代是可以推求的。光緖廿五年以后,安阳出土了商代的甲骨文字,使我们得到更早的文字材料。孙仲容先生在他晚年看到这批新材料,首先加以诠释,亦是蒙受此批新材料的益处的第一人。我们当知甲骨文字为现存最古的文字,它所记载的商代礼俗又是史籀上所最残阙不备的。在它初出土时,要试

  • 文章中国文字发展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2期  作者:朱思光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发展史 方块字 甲骨文 仓颉

    前言我国是世界文化悠久文明古国之一,文字为方块型,在世上独树一枝,最具特色,最富有艺术魅力和审美个体。经过数千年变化,从象形、甲骨、金文、大小篆、隶书、正书、草书,每一个字都有来历,今日的单字共计一三、七一〇个(根据大辞海上的数目)。先贤章太炎胡适等曾经谈过,能否废掉汉字,创造一种新字,硏究结论感觉兹事体大行不通而终止。之后也有人主张废方块字创拼音字,也不继而终。这个大工程可不是玩的,算啦!别胡思乱想啦,还是珍惜著用吧!文字蜕变之过程于纪元前三、五

  • 文章集书艺与画艺之美 实践发扬中华文化 我书写「甲骨文」的心历路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26期  作者:方曙  出版时间:1995-12-15
    关键字: 甲骨文 方雨庵 契文 中国 文字

    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为自盘庚迁殷到纣亡二七三年间的遗物,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重要资料;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在四、五千字左右,可认识的约一、七〇〇字。(据甲骨文编)。文字结构不仅已由独体趋向合体,而且有了大批的形声字,是一种相当进步的文字。但多数字的笔划和部位仍没有定型,在可识的汉字中,甲骨文是最古的文字体。以上是「甲骨文」字的起源,但现有甲骨文字,恐不能称是最初的文字,据大陆报导,大陆专家又在一处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但现正开发中,究竟

  • 文章联合报新闻 甲骨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3期  作者:孟都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联合报新闻 甲骨文 古文字 出土文物

    日本报纸报导,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迹文物中,找到了比甲骨文更早近千年的「文字」。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至今各方公认的中国最早文字。考古学者认为其年代应在殷商一朝,理由是记载文字的古代龟甲兽骨,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发现。安阳地当殷的故都,而殷人有炙烧兽骨龟甲问卜的习惯。卜者从其裂纹走向的吉与凶,并在甲骨上留下纪录文字甲骨初出土时,一直被人论斤贱卖到药舖子当药出售图利,及至学者发现,才换救了这些国宝。以尖锐器物「书写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