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玄奘取经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絲路上的綠州塔什干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1期  作者:滄栗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丝路绿洲 塔什干 天山山脉 乌兹别克斯坦 玄奘取经

    共和国之首都和第一大城。面积三百三十平方公里,人口共二百二十万人,其中大部份是乌兹别克人,占全市人口百分之六十八,其次是俄罗斯人。玄奘取经路过此地乌兹别克境内,百分之八十是沙漠,塔什干就在著名的红沙漠上,全年雨量稀少,但因有来自天山山脉的丰沛地下水,所以并不缺水。可惜「有一利必有一弊」,地下水多,就不容易建地下铁,至今全市仅有一九七六年和一九八四年所建的二线地下铁。中亚盛产花,自然地,塔什干的工业也离不开棉花,除了纺织业外,另有飞机工厂。农作物方面,有小麦

  • 文章玄奘大师略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釋廣仁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佛教 讲学 人物事略

    古今中外一代完人玄奘大师,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逝于唐高宗麟德元年二月初五日,世寿六十五岁。大师簪缨后裔,河南偃师人,祖父陈康,北齐国学博士,礼部侍郞。父陈惠,隋江陵县令,弟兄四人,长兄陈素,早岁出家,法名长捷。玄奘居次,名陈袆,十岁失怙,十三岁出家,依兄长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翌岁隋炀帝下令度僧二十七人,投考者伙,选择严格。玄奘年太幼,经业不谙,空有其志而已,终日徬徨试场外,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见玄奘虽年幼而器宇玄昻,询其所以,答以:『远绍如来,近光遗

  • 文章一个拼命的留学生——玄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黎東方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留学经历 人物回忆

    我认为唐僧玄奘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之一,因为他的一生奋鬪经过最能代表中国的民族性,为了追求一个目的,颇能苦干到底,并且于必要时拿性命来孤注一掷。他为了想留学,就冒禁出玉门关。一个人单独骑马横渡莫贺延沙漠,几乎渴死,为了拒绝高昌王的强留而绝食;在穿过帕米尔北的氷山之时,几乎滑了下来;最后,在学成以后,为了坚持自己所讲的讲演词,而情愿于万一辩论失败之时当众斩首。这些,都足以证明他的拼命精神。他自始至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做学问的人,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敎徒。他念过不少书

  • 文章西天取经玄奘法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煑雲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印度 生平经历

    显扬正法瑜伽等论,后三年,将有支那国僧,乐通大法,欲就汝学,汝可待之。』和尙礼拜报曰:『谨以尊敎。』言已不见,从此和尙病亦愈。」玄奘闻觉贤述说毕,向正法藏戒贤感激礼拜道:「如此说来,奘当尽心学习,愿尊者慈悲摄受敎诲。」法藏又问:「法师在路上几年?」奘师说:「三年。」法藏说:「与我梦时讫今相符。」由是,种种诲谕,奘师欢喜、法藏高兴。师弟之情,溢于言表。欢迎人潮 水泄不通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奘师从西域取经回来,到了京郊之西,道俗竞相欢迎的人有数十万,情緖

  • 文章玄奘三藏对中国文化之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佛经翻译 佛学思想 文化交流

    ㈠前言玄奘大师是我国佛敎史上留学之宗匠,是中华民族最伟大之探险家。其毕生献身于沟通中印文化。留学印度十有九年,回国后在二十年间译出一千三百余卷经典,不仅开我国佛敎译经史上新纪录,即在世界学术史上亦少有其匹。这种不畏艰苦冒险犯难的伟大精神及伟大学术贡献,实値得国人永远怀念与仰敬!他对我国历史文化,既有如此辉煌伟绩的贡献,实有向国人介绍的必要。㈡玄奘三藏之辉煌史绩一、国内求学时代(四九六—六二七)唐三藏玄奘大师,俗称唐僧。姓陈名袆,隋开皇十六年(五九六

  • 文章玄奘大师一千四百岁诞辰志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玄奘大师 人物逸闻 取经之路 西域各国简介

    玄奘大师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特殊人物,他不是战功彪炳的英雄,不是显赫的政治闻人;不是富可敌国的财主;也没有像孔孟般的学术;但他一生的言行事蹟,却非一般人所能做到。明朝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是一本讽刺时代的小说,以玄奘西游为骨干,穿插杜撰的人物,虚构些妖魔鬼怪的故事;扭曲了奘玄西天求经的圣洁,让很多不详底细的人误以为真,对大师的圣誉影响深远。因之,我们必须纠正这种错误观念,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玄奘大师的西游是孤骑单行,坚苦卓绝,冒险犯难,几至死亡。大师在往西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