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8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镰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張友誼  出版时间:2000-12-20
    关键字: 取火工具 火镰 火石

    现在七十多岁的老鄕,都见过从前鄕下人取的工具:「镰和石」。镰是一块厚铁片,长约十公分,宽约五公分,厚度若五十元的硬币。石是一块小石头,并非随便捡的石头,若杂质多,硬度不够,便敲不出来,最好是在河滩上捡取那种晶莹剔透的。另一配件叫「煤子」,是一根指头粗细的纸卷,这纸卷不能卷的太松或太紧,松紧适度,才易起。从前鄕人下人不管是吸菸、烧饭,都舍不得用洋柴),这镰、石,不必花钱买,不怕风雨潮溼,只要把镰在石上一擦,嗤的一声,磨出星来

  • 文章老式的防宣传——叫

    来源期刊:《浦東》 第9期  作者:莫少歐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防火宣传 叫火烛

    警政署自一月十九日开始,举办防宣传,因报警电话为一一九之故。现在的防宣传工作,利用电影院的广告字幕和电视机的萤光幕上播出,但在外县鄕鎭郊区,用一辆吉普车,挂上防漫画,车上播放录音带,劝告民众注意防。我的故鄕,江苏省松属浦东浦南的各鄕鎭,每年冬令,大约冬至开始到立春间,每天晚上黄昏开始到子夜,经常由几位淸洁工友轮流兼任,或提灯笼,上面贴上一个蓝色的字,颈上横挂一个竹筒,一面锣,(和国剧里的更夫一样)笃笃、镗镗、口中还叫着:寒天腊月,风干日燥,河

  • 文章刀与石的故事(童年的回忆)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29期  作者:陳君義  出版时间:2005-07-20
    关键字: 火石 陈巷村 捕鱼

    刀与石强力摩擦取烧饭的故事,好像发生在五千年历史以前的远古时代,又好像出现在古代书籍里的某种传说的记载。可是,在「啪、啪、啪!」精彩与轻巧的打机声中的今天,又有谁会相信,这个刀与石取烧饭的故事,就发生在五六十年前无锡县的广大农村里呢?而且流行了八年之久。一九三〇年,我出生在无锡县八士镇大陈巷村。当我九岁的时候,就看到母亲用石擦打取烧饭,父亲用石取吸焊烟。同居一屋的叔父叔母,同样用石取烧饭或吸烟。隔壁满脸皱纹、小脚

  • 文章「喊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75期  作者:一涵  出版时间:1976-01-20
    关键字: 故乡 喊火烛 防火 防盗 打更

    过去故鄕每年冬季,不论城区和鄕村,一到晚上,各地都有「喊烛」的人大声叫喊,提醒大家,「小心烛和谨防贼盗」,地方热心人士和保甲长等还自动去督察其事。「喊烛」的人,大都由打更的更夫兼做的。每年一到冬季,也有统年到头的,每晚九时左右,在大家就寝以前,他左手提着一盏用红色倒写一大字在壳子上的灯笼,腋下夹着一个毛竹筒,右手拿一短棍,柝柝的敲,敲了几下,就大声叫喊:「寒冬腊月,小心烛!灶门扫扫淸,水缸挑挑满!」还喊:「谨防贼盗!前门闩闩好!后门撑撑牢!」他

  • 文章「謝南方」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88期  作者:安陽山農  出版时间:1977-02-20
    关键字: “谢南方” 防火 祭火神 法师 时间

    故鄕对防工作,很为注重,尤其到了阴历十二月,在城区各救会,增加消防人员,每天日夜廿四小时轮班守望。在鄕区各地,都把消防用具装配完善,准备闻警随时出动外,还雇用更夫在每天晚上「喊烛」,叫大家提高警觉,小心防,同时还提醒大家谨防贼盗。此外,还要求神明保佑,举行「谢南方」。「谢南方」是否为我们故鄕特有的风俗,我不得而知;但我到了台湾二十多年来,没有见到过。「谢南方」是故鄕一种传统的迷信风俗,在老一辈人的目光中非常重视。南方属,「谢南方」就是祭

  • 文章福州菜的企鐤和砧板

    来源期刊:《闽聲》 第13期  作者:南湖漁父 出版时间:1967-07-01
    关键字: 厨师 炭火 砧板 油炸

    之准确,不差毫厘也。企鐤做菜的方法很多,玆略擧如次:烘 在炭上,慢慢地烤。煎 以少量的油,在锅内以微煎。焙 不用油,以微煎。烧 用比较炽热的烤,如烧猪、烧鸡。红烧 以酱油、糖、粉、椒、蒜等混合煮。白烧 不用酱油,讲究者加以蛋白。煨 调味后放在甑里蒸熟。炊 不调味而放在甑里蒸。煮 加水煮熟。卤 以酱油等以微慢煮,如卤鸭、卤肉。灶 干硬的东西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煮熟者曰灶。熻 加适量少许的水,放在锅内加盖,熟时已无水。炒 以烈并加搅拌,熟时无水。焖 炒

  • 文章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31期  作者:伍稼青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萤火集》 篝火 星星 萤火 序言

    集序篝狐鸣,使人兴荒郁苍凉大风欲起之感,却抖出了一片朦胧野旷之景;烽四起,呈现出世局荒乱干戈匝地之象;灯楼台,便衬托出飘灯繁梦遗送芳年的绮丽风光;因为是人类文明之始,最具象征性的东西,人们对它的感应性也特强,甚之以光明二字当作幸福乐观意识的形容词来用了。稼靑集近来之所作,取名萤,谦抑地说,灼灼之光,不足与星月争明,但却飘忽,舒徐地闪出了智慧之光;它既不琢句炼词,也不揉意搏众,祗平易地吐出了轻隽的话。这种体例,既非嘉言,亦有异俳语,它是抒情浃

  • 文章民国二十年代赣州三次灾追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1期  作者:蕭漢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赣州地区 八镜台火灾 木匠街大火灾 台湾火警

    雩都 萧汉近年台湾警频传,尤以今年为甚,每次灾,都造成重大损失。失原因,有的是电线或瓦斯走,有的是物料处理不当,亦有少数人为纵。在民国二十年代的大陆城市,这种情形是很少发生的,笔者童年曾在赣南第一大城市的赣州前后住了七年,七年之中,祇发生三次灾,(军事上除外)兹追记如下:一、八境台灾「三山五岭八张台,十个铜钱买得来。」这是以旧时赣州城厢内外地名街道掇编而成的两句顺口溜,八境台即八张台中的一台,牠原是北门城楼,楼高两层,杉木青砖结构,高距赣江

  • 文章「魚首」與「玉手」之爭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8期  作者:張振發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洋火 “玉手火柴” “鱼首火柴” 商业垄断

    早年中国人取,都用棉绳经硫磺浸泡,再晒干做成撚装入石盒上,通过磨擦起点燃棉撚以使用。一九三七年日本人在天津开办了一家柴厂,柴盒的一面印有一双女人的手,另一面印有四个汉字「玉手柴」。日本人生产的柴不仅在都市中热销,而且迅速销售到鄕下,老百姓称为「洋」。那时武清城西张桐营村有个商人叫刘志清,头脑聪明,在天津、北平、厦门等地经商,于官场和商界结交甚广。他从看到第一盒「玉手柴」始,就暗自想:日本人能做到的事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做不到?刘志清邀了几个

  • 文章东北的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2、33卷 第1、2、3、4期  作者:張恕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火炕 风俗 东北

    东北地区的冬天,冷冽异常,夜晚睡在冰凉的床上,越睡越冷,即使舖著厚褥,盖上厚被,仍会冻得发抖。针对那种环境,聪明的人们便发明一种暖床,那就是「炕」,简称叫「炕」。炕是用砖沿着卧室窗子砌成的大床,长度和卧室等长,至少也有四公尺以上,宽度约有一百七十多公分,高度比弹簧床略高。炕下面是一条前后循环的烟道,由卧室外间的大灶烧,让烟顺着炕面下的烟道,通到炕尾上方的烟囱排出室外。热烟经过烟道,把炕面燻热,人们睡在上面,便会温暖舒适了。炕的前沿,一条四五寸宽两三

共288条记录 1/2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