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清末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末民办「明达中学堂」简史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9期  作者:劉大衛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阜宁 明达学校 清末民办

    按:本資料在徵集過程中,曾走訪、信訪本地外地幾十位先生和老者,其中以劉古運先生和吳佩坤老先生所回憶者最為翔實。上海海運學院劉古台先生(現年七十二歲、文中劉于度老師之子,中國航海教育史編者之一)不僅直接提供資料,還陪同或代表筆者向旅居上海的濱海老人進行採訪,計達二十餘人次。此外還承正紅鄉復興小學劉訓坦先生、古尖高德揚先生協助邀請座談和陪同訪問多位當地人士,從而取得大量資料。湮沒七十餘年的明達,多虧諸位通力搶救,才得重現於世,在此謹表衷心感謝。

  • 文章台山教育之今昔(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雷飛鴻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台山 清末 教育

    壹、清末时期的台山教育(一八六五年—一九一一年)概述清朝教育制度基本上因袭明制。学校教育与科举相辅而行。但仍偏重科举制度。台山地处南海之滨,交通方便,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早。在乾隆年代(一七七五年)已经创立书院。至清末,私立书院兴起,广育人才,本县在清代的顺治朝起至光绪朝止中科举人数不少附统计表如下:自甲午鸦片战争后,列强资本主义文化入侵,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全国要求废除科举之压力下,清政府见大势所趋,不得不遵重民情,废除科举制度,将书院改为

  • 文章清末民初四川的农业改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5期  作者:呂實強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清末 民初 四川 农业 改革

    (一八九四—一九一六年)雖然很久以來,四川便因其物產豐富,人文蔚盛,而被稱爲「天府之國」;而且就農業環境而言,大部地區都有肥沃的土壤,氣候與地形復使其於溫帶、熱帶甚至寒帶作物,均可種植,再加以充足的人力,乃使其農業,在全國各省中,一向均以發達著稱,惟論及技術與觀念的維新,却遲至甲午戰爭之後。在甲午戰爭以前,在川省並非沒有人倡導農業改良,但他們不論在技術與觀念方面,都仍然未逾傳統的範圍。他們所從事者,主要爲固有優良方法的加强,以增加農民的收益,而維持其生活...

  • 文章淸末民初期間四川城市的發展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7期  作者:呂實強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清末 民初 四川 城市 发展

    城市的發展,通常被視爲近代化進程的重要指標之一。因爲所謂近代化,不僅和變遷有關,更同時和人類交流、社會交流關係的增進,亦密相貫通。尤其是形成近代化的重要特徵之一—效率(efficiency),也往往先從城市產生與推廣。具體的說,城市能促進貨物的生產與分配的效率,並使個人、社會以至地域之間,關係趨向複雜,即使人們有更多的接觸。於是城市往往形成其鄰近地區或更廣泛地區近代化的中介或先驅。㈠城市人口由於資料不足,不僅各州縣並非全有文獻可據,即有亦多僅止全州縣之總數,而無縣...

  • 文章袁海觀風雲際會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鄒覺民 出版时间:1984-04-15
    关键字: 袁海观 清末政势 慈禧 清末边防 义和团战争

    抛湘上漁蓑,雲起龍驤,自古功名關際會。訪江南別墅,烏啼月落,惟餘風景話興亡。袁海觀,湘潭南鄕,石塘山袁氏系出,歷居於斯。咸同年間,淸庭朝政阽危,「近邊欲墮」,盜驚頻傳。終有「洪楊」事起,國幾傾崩,幸獲曾左匡扶,再造中興。値玆禍起期間,當然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何況袁海觀,家境素貧,全賴捕魚爲業,逢此米珠薪桂,自然感受生活煎熬,饔飱不繼。久處時難年荒,庚癸頻呼,良非善策。乃乘曾國藩,奉朝命練團禦侮,招募新兵,遂抛棄江上漁蓑,前往投軍。「時來風送滕王閣」,竟在...

  • 文章前塵影事危城歷險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遂劍華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清末战乱 往事回忆 历险记

    遂劍華 遺作眼面前的事,每多健忘,但對於以往許多可驚可愕可歌可泣的事跡,都歷歷如新。這是年老的人,一般現象,我這一生,從淸未到對日抗戰,二十七年之中,曾經過三次被圍孤城之險,兩次是當地土匪的攻城掠地,一次是日寇的佔領松江,雖然是驚險萬狀,但蒙天佑,都是覆險如夷,平安無事的脫離危城,現在時過境遷,雖說明黃花,但幾十年前驚心動魄的往事,營繞心頭,未曾或忘,願將埋藏記憶深處的片片事跡,走筆記之。一、龐三傑破豐縣這是民國紀元前,辛亥十月間的事,我還記得兒時習知的...

  • 文章私塾糗趣一束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縱亞平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私塾 趣闻 教育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吾乡村塾教学之情况,七十岁以下的人已鲜有人知之,笔者在乡读书时,听闻一首传咏私塾教学的打油诗,因其描绘生动,今犹记得,诗云:「漆黑茅柴屋两间,猪窝半棚紧相连,牧童八九纵横坐,赵钱孙李喊一年。」诵此可知塾舍人畜杂处,村童所学也不过是一本薄薄的百家姓、三字经,而一喊就要上年。此外,还有一首描述私塾晩读的诗,也很传神:「鸟雀归巢噪晩风,大家齐逞好喉咙,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意谓在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的时分,村塾塾师要命学童温读一下当天的功课

  • 文章乾坤雙淚——柳堂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5期  作者:王旺如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吴可读 人物事略 清末科举 历史轶闻

    淸道光二十六年仲夏,是個炎夏的下午,在北京城,人們午睡醒了,有閒階級紛紛走上街頭,大部份是在泡茶館,吃點心。在西斜街有一家名叫「曉雲莊」的茶館,已上了有八成座,這是文人雅士聚集之所,牆上懸了不少名人字畫,跟别的茶館有顯著的不同。明年乃大比之年,各方舉子循例先一年趁春末夏初氣候溫暖之時動身,到京城下帷讀書,準備應試;現已是仲夏,各省舉子差不多全都到了,但也不能一天到晚都沉浸在書本裏,有時也出來走走,這曉雲莊是他們最常來的地方。這時,有位南方來的季公子搖著摺...

  • 文章清末民初汉口报坛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6期  作者:喻血輪  出版时间:1978-01-10
    关键字: 清末民初 湖北汉口 报坛历史沿革

    两部份敷陈于后:一、清末时期淸末宣统年间,汉口有报纸数家,如中西报、大江报、商务报、汉报、汉上消闲录等,除中西报入民国仍存在外,其余均于辛亥前相继停刋。兹谨将与革命最有关系的大江报和商务报槪略,记之如左:【大江报】:宣统元年,黄州府中学(此为旧制中学,其课程略等于今日大学,故学生均为二十岁左右人)有学生名詹质成者,蕲春人,聪明绝顶,才华甚茂,他的旧学根底极佳,但因在鄕间只读过私塾,所以入校之初,还是一副冬烘头脑。其时学生中有不少人倾向革命,而暗中鼓吹最力者

  • 文章淸末科擧考試記趣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何元文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县考 道考 制度 清末科举趣事

    我国自汉、唐设科取士,初称「科甲」,后名「科举」,历代相传,以考试选用人才,原为良法美制。迨至明、清,限考八股文体,不重义理,拘于格式,遂无以选拔真才,其弊益甚,至清末始废。然其考试之制度如何?办法怎样?今人已莫能详。何元文先生年逾九旬,为前清参与最后一次考试之人物,所述「科举考试记趣」,足供吾人今日参考,所谓温故知新,弥足珍贵。本文经征得先生同意,特转载于此。 ——编者志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