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沿革共返回56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細説漢中的歷史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崔永德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汉中 沿革 由来

    汉中 崔永德我是汉中娃,自民国卅五年五月参加五十二军以来,几乎全跟关中人生活在一起。当然也听到不少同乡对我说:「听说你们汉中娃并非道道地地的老陕?早年属楚,后来属蜀,何时归并予秦?」。我半开玩笑的说:「还不是想高攀你们这些山外客(陕南人都把关中人称山外客),无非是想藉著秃子跟月亮走,沾一点亮光!」。说两句笑话做开埸白,免除苦躁无味。一、汉中的沿革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北倚大秦岭,南屏大巴山,东达荆襄,西通陇青,四面环山,形成一个小小盆地。汉水发源于宁强嶓冡

  • 文章古義古調的濟南街名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陳子雷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济南 街名 城市沿革

    「舜耕於歷山」這是中華民族開國史上,很重要的一頁。因此,在濟南有舜井街、歷山街、歷山頂街。在北城的大明湖中心,還有歷下亭。後人所謂「歷下名士多」之「歷下」,卽源於此。濟南原縣治,亦名歷城。我國古官制,在省城有布政司、按察司、巡撫等衙門。故在濟南城中,仍有大布政司街、小布政司街、按察司街等街名。巡撫衙門前,叫院前大街,迤東叫院東大街,迤西叫院西大街。撫院左右長巷,爲昔日更夫走道,故名東更道街及西更道街。紀念文官的有尙書府街,紀念武職的有將軍巷街。昔時省城考...

  • 文章最古名都是洛陽(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83-02-20
    关键字: 洛阳 古都 沿革 宫殿 寺观

    洛陽不但是我國五大古都之一,並且還是年代最古的國都。周武王滅殷,爲遷置九鼎,開始經營洛邑。武王崩,周公輔成王卽天子位。先使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地形和環境後,周公也到洛邑視察。洛邑形勢,近則北有邙山,南有伊洛,東有水,西有澗河。遠則北有黃河,南有緱關伊闕,東有虎牢,西有崤函。不但在天下之中,而四方入貢,也較鎬京便捷,適合作陪都的條件。於是先建設王城,就是現在洛陽所在地;又建設成周,就是東漢國都所在地。王城又叫東都,成周又叫下都,東西相距二十里。成王出巡東都,遷...

  • 文章沙口紀畧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沙口人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沙口 故乡 地理沿革

    新郢長驅朔氣橫,淪河東指岸如赬;三千鐵騎疑飛渡,兩戒山河一蹴平;大野雲泥沙洑口,長江樹接漢陽營;可憐誤國咸淳相,不救襄陽救鄂城! —淸·陳大章沙口詩—

  • 文章思我故鄕——陽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期  作者:馬濟霖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历史沿革 古迹 乡贤

    每逢佳節倍思親,思親思鄉情自同,思親每見白雲飛,思鄉常在夢魂中。(口占)

  • 文章保俶塔考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8期  作者:雅儒 出版时间:1979-08-06
    关键字: 保俶塔 历史沿革 探源

    杭州寶石山高六十三丈,周圍有十三里,錢武肅王封此山爲「壽星」。山之絕頂有「保俶塔」,一名「保所塔」,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九七六年),吳越王俶聞南唐亡而恐懼,便偕妻子,子惟濬,孫承祐,入朝恭賀,臨行前,深恐被留而不返,許願造塔以祈保祐,至京都賜居「禮賢宅」,賞賜甚厚,留二月才遣返,賜一黃包袱,封裹甚固,皇帝告誡說:「在歸途時,宜秘密觀之」。後來啓開一看,原來都是群臣乞保的奏章,錢俶心中懼甚,歸後便建造寶塔,以報佛恩,故名「保俶塔」。可見此塔是錢俶從京城回...

  • 文章岳家重地話洛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洛阳 沿革 名胜 诗歌

    周公營洛平王遷,東漢光武魏曹沿;西晋司馬北元魏,隋有煬帝唐昭宣;五代後梁與後唐,九朝都會不虛傳。佚名謌秦置三川郡;漢改曰河南郡;後漢徙都之,改曰河南尹,兼移司隸校尉治此;三國魏置司州;後魏置洛川;五代徙都之,仍曰司州河南尹;東魏復曰洛州,改置洛陽郡,又分置河南郡;北周於洛陽稱東京,置洛州;隋建東京,改洛州曰豫州,又改爲河南郡,置尹,尋改東京爲東都;唐改爲河南府,改東郡曰東京,尋罷京復爲東都;五代梁復爲西都;後唐復爲東都;晋復曰西京;梁曰西京,河南府洛陽郡...

  • 文章晋宋齐四川疆域沿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8期  作者:龔煦春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疆域 沿革 郡志 李氏据蜀

    晉泰始二年,分益州置梁州,益州治成都,梁州治漢中。十三年,置新都郡。太康六年,罷新都郡,倂入廣漢郡。太康十年,立成都國,旋省復舊。永興元年,李雄據蜀,復置宕渠郡。又分蜀廣漢置漢源、沈黎二郡。咸康初。又立南廣郡。桓溫平蜀,廢漢源、沈黎;又於徳陽縣東南立遂寧郡,移廣漢郡治涪。孝午太元中,又於梓潼北界置晉壽郡。安帝時,又置新巴郡及東江陽郡。計晉益州統郡八,在貴州一:牂柯;在川境七:蜀、犍爲、汶山、漢嘉、朱提、江陽、越嶲。梁州統郡八,在陜西一:漢中;在川七:梓潼...

  • 文章滃洲人談滃洲(十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2期  作者:金禮門 出版时间:1976-03-01
    关键字: 滃洲 舟山 政治 沿革 警察 盐政

    五、滃洲县政治设施及沿革概况㈢粮丁保地制时期淸之中叶,滃洲县县属各大岛,先后展复,移民陆续定居后,荜蕗褴褛的经营,田亩日渐扩展,复经居民自动申报,政府才将各岛设庄编户,归籍升课。政府为便于催粮征税计,复在庄书之下,各设粮丁一员,(庄书掌理民间地籍,凡民间有地田买卖必须委托庄书,办理过户纳税手续而从中收取佣金;粮丁则随时巡行各鄕村催缴钱粮税金,顺便探听如有产业买卖异动,必前来查询契税过户等手续,顺便敛些不当利益)。因粮丁系官府委派经常下鄕催粮,「山中无鸟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1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79-08-15
    关键字: 浦东 沿革 疆域 教育 交通

    沿革 本上海县之浦东地,明初置南汇守御所,属金山衞。以大海环东南,潮汐折旋,南派入钱塘江,北派入扬子江,故名南汇,淸雍正时置南汇县属松江府,民国沿用其名。三年隶沪海道,实行行政督察制后,属江苏第三行政督察区。疆域 东滨东海,南界奉贤县,西界上海县,西北界上海巿,北界川沙县。东西距五十公里,南北距四十三公里,面积一千〇二十五方公里,一百三十万零零四百二十亩,分为八区。人口 五十五万八千五百三十三人。(民国三十五年内政部统计。)山川 境内无山。东海环东境

共567条记录 1/5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