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学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北同乡会欢迎参与第一届汉学会议之同乡汉学家茶会纪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7期  作者:王鈞章  出版时间:1980-10-10
    关键字: 湖北同乡会 汉学 汉学会议

    时间:中华民国六十九年八月廿四日(星期日)下午三时。地点:台北市延平南路三军军官俱乐机至善轩。出席:雷法章、干国勲、陈洁、魏镛、陈祚龙、陶希圣、刘韵石、成中英、张起均、傅一勤、邓明炎、涂静华、王轶猛、袁雍、陈仲箎、胡振培、刘汉杰、吴开美、陈盛谦、王钧章、陶建章、萧政之、董大威列席:朱介凡、董立琴、张丽芳、刘飞、龚丽英、陶云飞、刘厚德主席:雷理事长法章 纪录:王钧章在开会之先,由同鄕会总干事刘汉杰先生介绍参与第一届国际汉学会议之同鄕汉学家,与大家见面。除

  • 文章什麼意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7期  出版时间:2011-05-25
    关键字: 老外 汉学 汉语考试 试题 汉语理解

    一老外苦学汉学十年,到中国参加汉语考试,试题如下:请解释下文每个「意思」的意思: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二人的对话颇有意思。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阿呆:「小意思,小意思。」领导:「你这人眞有意思。」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阿呆:「是我不好意思。」老外泪流满面,交白卷回国了。

  • 文章湖北同鄕会欢迎参与第一届汉学会议之同鄕汉学家茶会纪实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1期  作者:王鈞章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一届汉学茶会 开局致辞 中国图书资料中心 教授扬汉 汉学研究

    时间:中华民国六十九年八月廿四日(星期日)下午三时。地点:台北市延平南路三军军官俱乐部至善轩。出席:雷法章、干国勋、陈洁、魏镛、陈祚龙、陶希圣、刘韵石、成中英、张起钧、傅一勤、邓明炎、涂静华、王轶猛、袁雍、陈仲箎、胡振培、刘汉杰、吴开美、陈盛谦、王钧章、陶建章、萧政之、董大威列席:朱介凡、董立琴、张丽芳、刘飞、龚丽英、陶云飞、刘厚德主席:雷理事长法章 纪录:王钧章在开会之先,由同鄕会总干事刘汉杰先生介绍参与第一届国际汉学会议之同鄕汉学家,与大家见面。除

  • 文章慶第一屆國際華學會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易大德 出版时间:1969-01-02
    关键字: 诗作 国际汉学会议 感想

    人性無南北,學術天下公;東聖與西聖,地殊道則同。濁世趨功利,競以「器」爲工,無視一形而上」,謂此已疲■,遂令中華學,茅塞久未通。張公有心人,心戚吾道窮,橫渠倡絕學,鹿洞步遺蹤,華岡剏書院,文化匯西東,首開國際會,一堂集豪雄,主硏三朝史,文哲以爲從,祭酒推荀子,宗師重晦翁,諸公皆顯學,物望世所崇,造道能自得,治學久專攻,正須耳高論,持以正羣蒙,詢謀日雖短,統合有宏功。華學從茲顯,四海仰宗風,邪說爲之息,陰霾爲之空。更本一貫道,善與西學融,培新而商舊,執兩以...

  • 文章爲歷史作證、向憂患挑戰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7期  作者:李天行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同乡聚会 赴台经历 武汉学生

    一樣的台北、不一樣的聚會中華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十三日的台北,是一個誘人迷思的初夏週末:熱中帶涼,晴中現陰的氣候;人車熙攘,空氣汚染的街頭;寬廣僕實,鬧中取靜的信義俱樂部。這一切像是一幅宇宙萬象,人生百態的現世圖;也像是一首永無休止,似不調和却也習慣的人生樂章。千古以來,紛紜世事,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成爲茶餘飯後的笑談資料。但是眞理祇有一個,因此、人海變局也就成爲後人爲「究天人之際,窮古今之變」,而以畢生精力,苦求眞象之課題。也許這就是人生的使命和意義!...

  • 文章孔子印名片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5期  出版时间:2011-01-20
    关键字: 世界汉学国际研讨会 请柬 名片 国际化

    孔子收到美国「世界汉学国际研讨会」的请柬,邀他在开幕典礼后作专题演讲。孔子十分高兴,准备先去印一盒名片。文具店老板见圣人来了,异常恭敬,问清楚名片要中英文对照,就对孔子说:「英文的一面,不知该怎么称呼?」「不是有现成的Confucius吗?」孔子反问。「那是外国人对您老的尊称,把『孔夫子』拉丁化的说法。」老板笑笑说,「您老不好意思自称『孔夫子』吧?」「那倒是的。」孔子想到自己平常鼓吹谦虚之道,不禁沉吟起来。「那,该怎么印呢?」「杜甫昨天也来过,」老板说

  • 文章向甘肃农民学习汉语的俄籍汉学家 李福淸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0、41期  作者:楊維敏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俄籍汉学家 李福淸 回族历史文化

    俄籍学者中国通,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成就斐然对中国回族历史文化如数家珍。淸大中文系俄籍客座敎授李福淸是一位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回族的汉学家,这位已经有许多著作的汉学家,回忆起四十年前在甘肃以农民为师,学习汉语与回文的情境,仍历历如数家珍。李福情说话的时候习惯拿着纸笔,边说边写,因为他怕别人听不懂他的中国话,其实,他的中文已经够好了:而他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也足以使许多中国人汗颜。李福淸之所以成为一名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汉学家,说来要拜当年苏联不算成功的中文敎学

  • 文章國學綱要(九)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6卷 第1、2期  作者:湯念庸  出版时间:1984-06-01
    关键字: 国学纲要 秦汉学术 今古文经 经学家

    有汉儒所增益,非出于一人之手。)至汉时,因五经文义,难以尽通,训诂之学,乃为人所注重。凡经学家讲授经书,自必须解释其文义,如汉书艺文志所云:「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训故与传,即解释字与文之意义也。在汉一代,扬雄作所方言,魏熙所作释名皆为训诂之学。故后世称训诂之学为「汉学」。五、汉之经学家汉为经学极盛之时期,经学家当然多不胜擧。上列「今古文家」简表,可为汉初经学家之代表,并可以见其流派。然于经学有专精之研究而卓有成就者,在西汉,则当推董仲舒

  • 文章新觀念新途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8期  作者:林婷婷 出版时间:1986-08-30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华语教育 华文作家 汉学研究

    的辛酸,对祖先的传统,已是疏离。再由于现代敎育,正强调西方科技的知识及训练,使年轻人对华文敎育,失去热忱。因此,在种种客观、主观因素限制下,不仅是海外华文敎育的前途不乐观,甚至连华文报业,亦将会随之而遭受厄运的打击。所以,假如能够在各地区设立「华文文学硏究中心」,以纯学术性的硏究,弥补正规的华文敎育,也许可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承传及延续,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这世纪以来,「中国硏究」或「汉学硏究」在许多国家已是「热门」的学问。较早,日本、欧洲、英国各地的学者,在这

  • 文章誌淸代吾浙之經學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5期  作者:髙越天 出版时间:1968-12-31
    关键字: 目录金石碑版 龚氏论经学 汉学 汉宋经义文章

    有淸一代,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辞赋不能踰汉魏六朝,文章诗词不能越唐宋、制艺及笔札小品文等不能先于明人。惟治经训诂考据之学,则过于历朝,言其成就,不特与宋学对称为汉学,魁儒经师,且多从此中出,鸿博精深,有远非汉唐宋明之学人所能及者。而其治学之道,详实严确,允为硏探国学之正途。所有人才萃于江浙皖三省,吾浙尤盛,洵堪自豪。原江浙汉学之始,权舆于苏之顾炎武,浙之黄梨洲。(北方则为阎若璩。)在顾黄以前,并非无硕儒于治经时精硏训诂考据之学,惟皆不能如此二大师之精勤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