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气节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浮漚識小錄

    来源期刊:《闽聲》 第54期  出版时间:1972-12-16
    关键字: 知足 骨力 风雨 气节

    △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能脱俗;贫莫贫于无见识;贱莫贱于无骨力。身无一能曰穷;朋来四方为达;百岁荣华为天;万世永赖曰寿。△顚倒中豪杰,非眞豪杰;标榜中气节,非眞气节。必招之不来,挠之不得,澄之不淸可谓豪杰,可谓气节。△士于危疑震撼之中,而不变其节;事于风雨飘摇之际,而不变其志,此方是大文章,大丈夫。(芝翁遗作)

  • 文章楊雲史贈詩李嘯溪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呂渭濱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李应庚 人物气节 赠诗

    沭陽先賢李應庚、字耀西,亦字嘯溪,係光緖十五年乙丑科三甲五十三名進士,文思敏捷,下筆千言。歷任直隸(河北)省盧龍、遷安知縣,正定、保定、大名知府。以擅彈琵琶,在京師期間,被擧爲音樂會長,著有軍樂譜行世。民國後,袁世凱大總統,頗爲推重,任爲肅政使。而袁氏稱帝,嘯溪力諌不聽,忿而曰:「豺狼當道,焉用狐狸」,乃棄職歸田。常熟擧人楊雲史(圻)贈詩,錄之於后。丙辰暮春酬李嘯溪參政 民國五年 常熟 楊圻百里何人智 宮奇爾獨愚 無心理舟楫 一氣動江湖 杯酒成今世 斯文...

  • 文章武林精英蔣幼山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5期  作者:許希濂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蒋幼山 武术 民族气节 正义感

    套路等拳术,授徒千余人。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返温后,在永嘉创幼山武术传习所、幼山柔术社,传授太极、五行、形意、铜钟气功,一九三七年后又任永嘉县国术馆副馆长。幼山从事国术教育多年,对门徒教育甚严,不仅在武术方面要求精益求精,而且极重武德,谆谆教导弟子:「习武者以防身强身为本,已捍乡卫国为己任,切莫以武扰民,以武行霸。」他的师风师德确为人师者借鉴。蒋幼山是个注重民族气节和富有正义感的武林行家,有关他传奇式的轶闻甚多。抗战时期,瑞安沦陷,日军常常窜到城乡各地

  • 文章嶺南人物明末嶺南三忠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魏彥才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岭南三忠 战斗事迹 民族气节

    渔人之利。结果,降淸总督佟养甲、总兵李成栋,率兵由福建急赴粤东潮惠各州府,计陷广州,绍武、苏观生、梁朝钟等许多君臣死难,丛葬于广州北郊流花桥畔。此刻,朱明的气数将尽,国祚日短,永历小朝廷只能在西江一带苟延残喘,东奔西窜了。但传统的『尊王攘夷』、『民族大防」的忠君爱国思想,却根深蒂固,一般士大夫,把『民族大义』、『民族气节』,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与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投降败类,形成鲜明的对照。于是人称『明末岭南三忠的『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的英烈事蹟,便被人们记载

  • 文章发扬民族气节激励爱国热诚

    来源期刊:《闽聲》 第10期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民族气节 褒扬令 贺词 匾额

    【本刋訊】本會會員陳寶源、王銘■、謝方在,曁同鄕郭欽藩、潘樂慶、林在發、周樂■,及已故鄕親潘福鶯、郭向淸、■幼祥等十人,早歲來臺,鑒於日據政府,百般剝削殖民,視同牛馬,因乃志切報國,不甘認賊作父,抗戰軍興,激於民族義憤,敵愾同仇,從事抗日運動。倡建中華會館,號召策應,或因事機失密,行動洩露,遭受日閥逮捕,備受毒刑,慘絕人寰,其中除郭尚淸慘遭日閥沉屍滅跡,及方幼祥當時受刑瀕死,家屬領釋就醫時死亡,潘福鶯光復時獲釋於四十九年逝世外,其他均在本省光復時出獄。■...

  • 文章退思楼随笔(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9期  作者:聶成龍 出版时间:1982-07-02
    关键字:气节 谈生死 谈苦乐 谈消遣 谈友情

    气节—随笔之三十七—「气节」二字的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志气」与「节操」而言。人如果没有「志气」,唯唯诺诺,受命于人,是一件最可耻的事情;人如果没有「节操」,贪生怕死,见利忘义,是一种最下流的行为。笔者先从「志气」谈起:古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改变历史,创造历史;汤之放桀,武之伐纣,立商周数百年之根基。少康中兴夏室,勾践卒以沼吴, 国父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先 总统蒋公打败日本;何以故?志气使然。语云:「有志者,事竟成。」又云:「尧何人也?舜何人也?有为者

  • 文章松柏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0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松树 柏树 咏物诗 气节 长青

    詩爲韻文之一,無韻不能稱之爲詩。限韻之詩,固有拘束詩興之嫌,但尙未聞無韻之詩,而能使人歌詠之舞之蹈之發揮盡致也。傳統詩會,爲擊缽吟者,每於命題之後,當場拈韻,對題賦詩,雖聚衆一堂,而無相同之作,乃藝事也,亦韻事也。余試以「松」字爲題,作詠物之詩。擧凡與松有關者,曰:君子也、大夫也、孤標也、勁節也、負雪也、含冰也、貞心也、玉骨也、以此等名詞爲主語,完成上平聲十五韻詠松七律,乃前人詠松稀有之作也。詠松之後,復以「柏」字爲題,作詠物之詩。擧凡與柏有關者,曰:凌...

  • 文章想起有關吳佩孚的兩副楹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吴佩孚 寿联 抗日战争 民族气节 去世

    拒绝,保持了中国人应有的操节。所谓「百折不回完壮志」,盖含有对吴民族气节的赞誉。一九四〇年之际,日寇已侵占我大半个中国,恰是国家民族多难之秋,自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想。故末句有「万方多难惜斯人」的慨叹。下联特用了汉高祖大风歌之典,所言「大风思猛士」,俨然是一种帝王身份,帝王的口气,即知挽者不是平常之人,猜想当是当时重庆方面的高层人士,具体何人,因未署名又无其他根据,不应妄加推断。在「万方多难」之时,痛惜一员武将吴佩孚的逝世,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华民族与日

  • 文章湖南人之气节与文风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張德粹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气节 文风 湖南人物 湘军 革命领导者

    我湘人为『骡子』有如耐苦负重,前进不息之骆驼,亦有人讥为「蛮子」,即认定湘人大多富坚忍苦干之精神。兹特列举近千年内数十位历史名人之事蹟,以表明我湘省文风与气节之一斑。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是由北而南,首先起自黄河流域,渐进而至长江两岸,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文化重心集中在黄河北岸的豫东地区(安阳一带),西周以至于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化乃渐由现今之河南省境,分向西北与东鲁发展,创造了当年的西周和东鲁两大文化重心(周公及其后各君王名臣算是西周文化的创造者,孔、孟则为

  • 文章歌者張麗人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陳鐵兒 出版时间:1982-03-31
    关键字: 张乔 《莲香集》 百花塚 民族气节

    者,余避寇香港无俚时,偶作歌曲付之艺坛,初为绿绮台咏邝海雪故事,其次即为百花冢,又于二乔生日集诸诗人墨客祀以酒脯,其时全国多陷于寇,余方以民族气节激励同侪,故于鄕邦文物故事务所扬榷,百花冢一曲于并时人物固多推重,对二乔遗蜕亦三致意焉……(下略)一九五四年端午日叶恭绰时年七十有三。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