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礼仪风俗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客家人「利是」探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客家人 “利是”观念 民间礼仪风俗 历史探源 民俗文化

    新春佳节孩子们最兴奋的就是可以得到大人派的利是,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什么春节给的钱叫「利是」?「利是」原来写作「利市」。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贸易买卖获得的利益,二是吉祥、好运,常用于汉族的民间礼仪风俗,开始时用于婚嫁。《东京梦华录》中有「娶妇至儿家门,从人及家人乞觅利市钱物」的记载;后来也用于贺岁,有祝福吉祥、好运的意思。为了区别「利市」的两个意义,后来第二个意思就写成「利是」。封利是,派利是,作为一种贺岁风俗,主要流行于广东、香港和澳门、台湾等地,这

  • 文章崇海启三县民间礼俗忆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2期  作者:范尚文  出版时间:1982-05-15
    关键字: 崇海启三县简介 风俗习惯 民间礼仪

    先就风俗言:三县民间风俗习惯之表现,于过年过节时最易见之,例如:㈠农历过年:民众都是过的农历(即阴历)新年,对阳历新年毫不关心。在除夕晚上,家家都要接灶神,拜祖宗,其仪式极为郑重。首先陈设供物,除糕饼糖菓外,复有多种佳肴美酒,然后焚香点烛,燃放鞭炮,以示迎接。炮有大有小,大者声高,小者声低。鞭有长挂短挂,短挂不到一分钟即可放完,长挂可放到二三分钟,特制者可放到十分钟(据说:民国二十三年元旦,北平冀察政委会要人萧振瀛住宅门前有一挂特制长鞭,足足放了半小时之久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