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族意识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唤起民族意识擧狮观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關德興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守门石狮 舞狮 民族意识

    梅花椿上舞狮)另方面加深人民认识的是东汉之后佛敎从西域传入中国,佛经也说狮子是护法「辟邪」瑞兽,有以瑞字与睡字同音?当满淸积弱外侮频盈时候。革命志士把中国人作为狮子睡着一般,非唤醒起来作狮子吼的振奋不可以救中国,最显著的利用「采靑」这名词、是说明夺「取淸」朝的高呼口号。这顺天应人的民族意识感召下、睡狮改变了醒狮。以此民间的大锣大鼓配合舞狮的威威风风,向应壮怀激烈的英雄得意顺利进行,达到南方之强,现实了革命策源地的瑞应非一。再从吾粤各县鄕村而至海外侨团多有

  • 文章寫在劉堅畫展前——其堅如石其藝如石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井松嶺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刘坚 书香之家 笔墨奔放 民族意识

    盲目的跟着西人走,那是舍本逐末,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就凭他的这些观点言谈,更证明我这位老弟,是一位民族意识极为强烈的爱国画家。由于刘坚的坚忍卓越,与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使他在民国七十六年美术节,荣获中部美术协会推选为优秀美工作者,假台中市文化中心扩大表扬,并由张市长子源颁赠耕艺精神奖牌一面,以肯定刘坚在艺术工作上的贡献和成就。由此可见,在他的生命中,苦难是一种磨练,病魔却正是激励他的原动力。相信今后他的艺术生命将更为辽濶,书画境界亦将更为提升,果实亦必

  • 文章端節鄕俗話香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6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0-06-25
    关键字: 端午节 民俗 香包 民族意识

    每当朋友们在一块聊天,谈到我们的民俗节日时,总会问起「何以国人对端午节裕外的重视?」其实这正由于它特别具有浓郁的民族意识和传统的伦理观念,尤对加强民族精神敎育培育爱国情操,弘扬社敎等极具功能。即如其一是周末楚人怀才不遇,忧国伤时悲愤投江的屈原。其二是东汉孝女为救父投江殉身的曹娥。忠孝美德交相辉映,足为典范,至堪悼念。其三是相互关连的包粽子、赛龙舟。其四是夏令衞生保健有关的采香草、除五毒,贴馗魁像,飮黄雄酒,后项活动虽无科学引证,但寓敎于乐,则是不容置疑

  • 文章觀亞洲杯「中」曰足球爭霸戰有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8期  作者:歐陽克沛 出版时间:2004-11-01
    关键字: 亚洲杯 中日足球争霸赛 观赛体感 民族意识

    泰和 欧阳克沛第十三届亚洲杯「中」日足球冠亚军争霸战,于93、8、7、在北京首都足球场举行,由于这是历史性的一战,故事前双方都很重视。以战时日本侵华情结,使得大陆球迷又怀起恨意,民族意识随而增强。这一战引进球迷(观众)六六、〇〇〇余人,其中日本球迷约五、〇〇〇人,余六万多全为中国人。甚有远从国外回来观战华侨四〇〇余人,在门外排队而买不到票没法进入球场者。此一民族意识之高涨,可见一斑!是日之战,不幸大陆以一比三输给了日本。结果引起大陆球迷砸车、围旅馆、烧

  • 文章八道樓子影片觀後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0期  作者:馬雲斌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八道楼子》 观影感 领土纷争 日本 民族意识 抗战教育

    这部影片,是刻画我中华民国英勇抗战故事,生动感人,富有战斗精神,颇有强调民族意识的战争教育影片,毕竟是値得欣赏,深加缅思的。在国片苍白贫血声中,欣见『八道楼子』影片曾在各地影院巡回上映过。这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是描述民国廿二年四月中旬,日军出动西义西团两万之众,附战车五十辆,进攻古北口。其中战况最惨烈之一处地方,名为『八道楼子』,国军廿五师、第二师,先后参加该战役,壮烈牺牲甚众。尤以四月廿一日至廿八日,有官兵七人,死守『八道楼子』据点。日军出动一个联队

  • 文章明季雲南志士遺民於辛亥革命及乙卯起義之影響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期  作者:張維翰  出版时间:1972-12-25
    关键字: 云南志士 明朝先辈 民族意识 辛亥起义

    之人,其事皆为可泣可歌之事,流传后世,感人也深。明之士也,虽亡于崇祯煤山殉国,正统告终,而福王立于金陵,唐王起于闽峤,明祚尙未绝也。厥后弘光、隆武相继失败,而永历犹偏安一方,志图光复也。永历播越西南十余年,而在吾滇建邦设都,开科取士,回旋于金碧苍洱间,亦历有年所,及至铁璧出奔,国运将尽,金蝉遇害,明祀遂终,于是民族意识与反淸反帝之思潮,隐蓄潜滋于全滇,对辛亥革命以至乙卯起义,皆有极大之影响也。(上编)

  • 文章白屋嘉言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8期  作者:任中敏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吴白屋 青年 民族意识 新文化运动

    得吴先生言以言,钩距开阖,空扰半生,吴先生之言转足以溺之;若使从吴先生之行以行,兎起鹘落,虎跃龙骧,则必有以拯其阘茸畏缩、虚空漫漶者矣。吾愿靑年由嘉言求吴先生之行以行,必勿由嘉言得吴先生之言而言。用嘉言,若仅如理学末流之用语录,则辑嘉言者不独为先生罪人,亦靑年罪人,是又散播文灾。扇扬文祸而已!于此更有一点,有关靑年终身之信念,必不惮辞费,为吾靑年陈之者,则吴先生所有至忠实至强烈之民族意识也。先生于所谓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之最高潮时,曾以一弱冠之靑年,独排

  • 文章由騰衝教育看寸樹聲的教育實踐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1期  作者:劉春明  出版时间:2011-12-25
    关键字: 寸树声 腾冲教育 教育实践 《两年半的乡村工作》 民族意识

    和教诲,尽管历经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从《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先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寸树声先生于一九一八年秋天,怀着振兴国家、振兴民族、振兴乡梓的大志赴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研读政治经济学十余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抛妻别子离开日本回北平大学任教。他深感一个国家要摆脱贫穷和落后,最根本的原动力在于提高本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所在,又在于教育,而教育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实施一种最具时代性、最具民族性

  • 文章國父來台與台灣光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林國章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孙中山 台湾民族意识 日本殖民侵略 革命精神 台湾抗日运动史

    八九五—一九四五年这半个世纪期间,台湾人民政治认同的座标如何在冀望中华祖国复兴—开创台湾独立自主—投向日本殖民帝国之间摆荡?必须要从日据时期台湾政治运动史的角度来考察。而孙中山先生的行谊与思想之如何发酵成为台湾抗日运动精神标竿的核心,则为揆度殖民统治下台湾人民政治认同与民族意识向往的指标。分析中山先生所以受到台湾人民广泛推崇的原因,除了热衷追随国民革命的有志之士大力倡导,主要的理由尚包括:(一)孙中山四十年如一日的革命精神与革命毅力。(二)孙中山对主义的坚持与忠实。(三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