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以風景秀麗、文物古跡繁多而著稱於世的泰山,雄峙山東省中部,主峯在泰安市境內,海拔一千五百四十五米。山勢磅礴雄偉,峯巒突兀峻拔。古代帝王自秦始皇始,多在泰山舉行祭祀、封禪大典,並刻石記功,泰山遂被尊爲「五嶽之宗」而名揚天下,是國內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泰山主景區面積十九點五平方公里,分爲麗(山麓)、幽(登山東路)、渺(山頂)、奧(後石塢一帶)、曠(登山西路)五個遊覽區。主要風景名勝點五十六處,歷代摩崖刻石一千多處。登山的東路與西路會於中天門。東路到山頂全程...
-
我常常懷念故鄕,尤其在這「月滿西樓」的仲秋之夜,靜坐在庭院裏,望着天空的皓月和滿天星斗,閃閃爍爍中,彷彿有雁行掠過雲端,並留下淒涼而嘹喨的鳴聲,縈廻耳際。容州是我的故鄕,也是我童年生長的地方,有說什麼「廣西之僑鄕,英雄之故鄕」,而今在邪惡的暴政統治之下,想必所有的一切,都已支離破碎,面目全非了。我故鄕的古蹟名勝很多,隨處皆有,以最著名的有經略臺和眞武閣,都嶠山和繡江……眞是不勝枚舉。在這涼秋季節,是最令我難忘的景觀,玆就記憶所及,分別寫出,以抒我懷念之情...
-
甲、溫州市南朝宋(西元四二〇至四七八年)謝靈運遍遊永嘉(今溫州)、會稽山川,創山水詩派。他西元三八五年生,四三三年卒,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會稽(今紹興)。幼時寄養於外,族人因名為客兒,世稱謝客。謝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故稱謝康樂。入宋,曾任永嘉太守、侍中、臨川內史等職。後被殺。其詩大都描寫會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於刻劃自然景物,開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但詩中仍帶有「玄言」餘習。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謝康樂集》。溫州市位於浙...
-
韶關是粤北的重鎭,記得在對日抗戰期間,省府曾在這裡辦公;很多學校也遷到韶關附近一帶地方,那是韶關最熱鬧的時期,那時也是我們的國難時期。韶關地處廣東省的北部,與湖南、廣西、江西三省相鄰,是粤北第一大鎭,粤漢鐵路由北經過,南來北往的火車班次十分頻密;公路班車四通八達,還有軍用機場和航空站,所以韶關是粤北的交通孔道,地位十分重要。其實,韶關只是一個關名,在粤北曲江縣內,但很多人在提及曲江時都習慣說成「韶關」,韶關的名氣的確太大了。如果你不相信,不妨向旅遊業探聽...
-
七星岩「只道桂林甲天下,誰知更有七星岩!」七星岩又名星湖,位於肇慶巿北郊,古人稱譽它是「西湖水,桂林山,帛緞天降掛飛帘」,自古以來,它就是著名的風景區。肇慶七星岩牌坊位於入口處,牌坊上橫書「七星岩」三個大字,四柱之間,紅漆艷目;牌坊右側是星湖樂園,放眼望去,靑蓮湖和中心湖就在眼前,星湖的九曲橋,橫跨湖面,遊人徜徉其間,領略小橋流水與山峰秀色之美,頓感心曠神怡。過了水月橋,眼前又是一番新景象,左側較遠處是波海湖,在水月橋的前面是紅蓮湖與東湖,而著名的七星山...
-
入冬以來,連續下雨多天。氣溫下降,寒風颼颼,窪地積水,空氣潮溼,生活感到不舒適,外出多不便。電視上看到台中新社一年一度花海節展開,仍然有人遊覽,雅興不減。期盼早日放晴,能與斗六國偉禪修中心師兄師姐,相偕前往參觀。幸好近日天公作美,天氣放晴,冬陽普照,氣候和煦。於是我們一行四十餘人,乘遊覽車前往參觀。晨起,太陽高照,氣溫20度以上,鳥兒枝頭爭鳴,人們紛紛展開晨運,心情愉悅,幸福充滿人間,大地呈現一片祥和氣象。七時許出發,客車很平穩的行駛二高,往目的地前進。沿...
-
鎭海二面臨海,一面帶江,縣城周圍僅十里,原屬彈丸之地,故名勝古蹟不多,足供人遊覽而聞名者,惟有一座「招寶山」而已。山在東門外半華里的地方,高不及千尺,廣未逾百畝,因為旣可遊山,又可玩水,非但外縣人士,一到鎭海,必去觀光,卽本邑人士,也時常登臨,暢遊一番。山頂有一古剎,已忘其名,僧侶數十人居之。建築尚稱宏偉,雖不能同天童、育王,兩大叢林相比擬,然較之本省各地寺廟,則 出多多矣。由山麓拾級而上,半山有亭,備人憇足,再上數百武便是山門,韋馱手執降魔杵坐鎭。進門...
-
作者:廈門市地理學會名譽會長、集美大學敎授。
-
吾东鲁各县,差不多都有八大景;余世居昌邑,幼时曾阅过昌邑县志,载有昌邑县八大景:1东山晚照2西岩晨旭3靑峯凝翠4潍水环淸5仙园遗笔6孙庙奇槐7新台月霁8荷沼幽香现在余将此八景,略加说明于后:一、东山晩照:系文山,在昌城东面二里许,傍晚时,日照东山,历历如画,山林土石道路庙宇淸晰异常。二、西岩晨旭:当晨光熹微之时,离城四五里路,有一辛郭山,在城西面,此山系土山,在山南即黄忠宣公故里,也是淸朝御医,黄元御先生的故里,先生曾著有黄氏八种医书,医学界,多喜欢阅读
-
(注:肇慶七星岩)嶺南山水秀麗,若廣州城外之白雲山,越秀山,尙有增博之羅浮山,南海之西樵山,仁化之丹霞山,高要之鼎湖山,其尤著者。鼎湖山位高要縣城西北,離城四十里,在羚羊峽下,由後瀝起岸,步行終朝,可抵山麓,重峯叠嶺,山水淸秀,雄奇而幽雅,與爛柯山夾江對峙,氣象萬千。山頂有潭,相傳爲黃帝鑄鼎之地,並於此化龍成仙,肇慶府志云,「頂湖山在縣北四十里,高千餘仞,爲一方巨鎭,道書以爲第七福地。」舊經云,「上有湖,四時不竭。」由此以觀,鼎湖似亦名「頂湖」。但自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