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明清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近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现大批明清建筑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2期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南水北调 明清建筑

    故乡近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现大批明清建筑大陆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近频发现重大文物。继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天津干线发现三处金元明时期的文物,中线工程库区的十堰市张湾区新发现大批砖木结构的会馆、民居等明清时期建筑。新华社报导,湖北省文物考古硏究所专家日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的十堰市张湾区,发现大批砖木结构的会馆、民居等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黄龙鎭传统民居群、黄龙鎭六十四号民居和六十四附二号民居、武昌会馆、黄州会馆、江西会馆等六处。湖北省考古

  • 文章明清小说用语对照今日的武汉话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6期  作者:周然  出版时间:2010-07-10
    关键字: 明清小说 武汉话 古今对比

    文◎周然五百年前住在武汉的人讲什么样的话?五百年来,武汉地区的方言又是如何演变的?方言多靠口耳相传,虽偶有典籍记载,然而十分稀少。时序廿一世纪,我们想要知道明清时期居住武汉地区古人所讲的话,实在相当的困难。武汉话主要指汉口话,汉口地处中原,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自明代成化年间开埠以后,商贾云聚,客旅愈多,货聚八方,贸易活络,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由于位处交通要津,与外界的交往频繁,传统农业社会生活日渐式微,到了明清,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手工业、商业

  • 文章程德全重建寒山寺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7期  作者:程肖彭  出版时间:1978-08-15
    关键字: 程德全 重建 寒山寺 明清

    唐人張繼楓橋夜泊詩有句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中所指寒山寺,爲馳名海內外,蘇州之勝地。「寒山寺」並非本名,寺始建於梁武帝天監年間,名妙利普明塔院。或以唐代高價僧寒山曾結茅於斯,唐人呼之爲寒山寺。宋太平興國初,節度使孫承祐重新建塔七級,嘉祐中賜名普明塔院。元末,寺塔俱燬,明洪武中重建,永樂及正統間再修,嘉靖中,僧本寂募鑄巨鐘,淸末被盜。據說明鑄巨鐘在日本,戊戍變法領導人康有爲曾題詩勒碑於寺云:「鐘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千又饒...

  • 文章走进棠阴古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3期  作者:宜黃台辦 出版时间:2008-11-01
    关键字: 棠阴古镇 夏布集散地 明清古宅 明清文化博物馆

    从中感悟和惊叹古建筑独特的艺术的魅力。这里至今依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街、古巷、古祠、古庙、古宅、古塔、古桥、古牌坊,古色古香,韵味无穷。临镇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恩塔」,雄踞龟山,六面临风,巍巍壮观。这里的民宅以「吴、罗、符」三姓居多,民间有「罗三千、符八百,吴家老馆无价尺」之说。于是,入街便见得一栋造型独特、气势非凡的吴姓大宗祠,名曰:「八府君祠」。建于明神宗万历八年,中厅三门,东西二廓二十八柱,大梁雕有「雀、鹿、蜂、猴」图案,隐喻「爵、禄、封、侯」之意

  • 文章明清时期《襄阳府志》述要山南锁钥 楚北屏藩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9期  作者:溫顯貴  出版时间:2011-04-10
    关键字: 襄阳市 历史变迁 明清方志概述

    作者温顯貴,博士,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典籍專家,有著作多種。

  • 文章聯對趣談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1期  作者:龐俊 出版时间:1978-01-01
    关键字: 明清联对 趣味对联 文字巧对

    吾國聯對的盛行,以明淸爲最,利用聯對雕文琢句,舞弄文筆,各顯才學而作智力比賽,遂成爲文人雅士茶餘酒後的一種娛樂性文學遊戯。其巧詞妙用,雙管寓意,精深邃奧,洵堪囘味。文獻九期,筆者曾有假事寓意的幾斯聯語刋登,並再介紹幾則趣味聯對,藉爲讀者解頤。㈠文字巧對的名聯船載石頭,石重船輕輕載重;尺量土地,地長尺短短量長。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呑吳;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切瓜分片,上七刀下八...

  • 文章古鎭的小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8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2-05-01
    关键字: 河口 古镇建设 河道建设 明清古居

    铅山 王立斌河口,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商阜古鎭,正如一颗璀烂的明珠在赣东北文化旅游线上闪光。明清古居和穿鎭小河则是古鎭的一大亮点。这条小河是人工河,据《铅山县志》记载,由明朝嘉靖年宰相费宏倡资开挖而成。费宏是河口鎭近郊烈桥人,在京城为官数十载,六十大寿那年返归故里省亲,看到家鄕遇大旱,灾民用水桶到信江去挑水浇灌粮田。便主动找来当地韩、吴、余、陈几大姓氏坤民,商议从鎭东南的王家弄开挖一条引渠铅山河水来灌漑粮田和造福鎭区居民。水脉分主流、支流

  • 文章明淸兩代浙江戴姓人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5期  作者:戴樸庵 出版时间:1977-05-06
    关键字: 明清两代 浙江 戴姓人物 戴圭 戴震

    戴姓自東漢以後,卽爲江東大族,在山淸水秀的我國東南方大平原上,戴姓人才輩出,尤以吾浙爲然。不過追源溯本,戴姓仍然起源於中原河南,而且是商湯的子姓後裔,據『元和姓纂』及唐書的『宰相世系表』,咸認戴氏出自子姓,是春秋時代的諸候宋戴公之後,以謚爲氏,惟另據鄭樵『通志』氏族略,則認爲戴是春秋時代的諸侯國之一,卽是當時的戴國(應在河南封丘縣附近),魯隱公十年,被鄭國所滅,自此戴國子孫,以國爲氏。以上二說,雖略有不同,但戴氏源出中州河南,則是一致。淸代樸學大師休寧戴...

  • 文章闲话吾埔明清两代科名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5期  作者:郭湯盛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明清时期 大埔科举 趣闻轶事 著名人物

    科擧是封建時代之產物,在昔君主專制時期,多用科擧取士,而一般讀書人,欲獵取功名,亦莫不以參加科擧考試爲進身之階。其制度明淸兩代,大致相同,計分爲邑試考秀才;府試考廩貢;鄕試考擧人;京試考進士;殿試考翰林五種。翰林榜首,稱作狀元;進士榜首,稱作會元;擧人榜首,稱作解元,若能三元及第,堪稱天下奇才,千載難得一見。普通一般士子,十載寒窗,往往欲靑一矜而不可得,倘或僥倖得以折桂採芹,開科發甲?自可陞官發財,光宗耀祖,獲得至高無上之殊榮,所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擧...

  • 文章明清时节的大埔官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王紹滬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明清时期 大埔县 官路 《大埔县志》

    明清时期大埔的交通状况和其他地方一样,以河流水运为主,而陆路则有官路及小道辅之。官路,顾名思义,就是由官府出资(或出面集资)修设管理的道路,比之于现在的公路。根据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七年)和清同治十二年(公元一八六一年)的《大埔县志》记载:明清时期的大埔官路,以县城(今茶阳城)为中心向周边村镇辐射,有的直至县界……一、小靖官路:自神泉街抵永定县界廿五里,即从社泉街起经小靖(太宁)抵埔永交界的三层岭计廿五里,嘉靖年间监察御使姚虞的《新修小靖官路记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