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日军罪行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螞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陳永昌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蚂蚱 灾荒 日军罪行

    前幾天與鄕長王書仁老師閒談,說到民國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年故鄕河南遭旱災時,螞蚱成災,提起來嚇壞人。說起螞蚱:人人皆知,誰都見過,螞蚱的別名爲蚱蜢,又名蝗虫,又名螽。螞蚱有大小之分,大者:長約六、七公分,小者:長約三、四公分。論顏色:有草黃色、褐色、靑色、綠色。會飛者是螞蚱,未脫皮能爬行會跳者爲蝻,(亦稱小螞蚱)。中原境內螞蚱很多,螞蚱在高興時鼓起雙翅膀,彈起兩大腿,可發吱吱吱……聲,夏、秋季裡在地裡(卽田裏)路邊到處都可看見螞蚱,中秋節以後天氣漸冷,...

  • 文章汾陽仁岩村「吃油糕」事件——日軍殺害華人慘案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韋守謙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汾阳仁岩村 日军罪行 杀害华人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山西省汾陽縣仁岩村發生侵華日軍誘捕愛國人士的事件。被捕的人大多被殺害或折磨致死。侵華日軍鎭壓我國同胞在敵佔區的抗日活動,連續推行四次「強化治安」運動。在第三次「強化治安」是一「肅正思想」運動,旨在肅清一切中國人的愛國思想及抗日活動。知識分子首當其衝。一九四一年二月間,駐汾陽日軍憲兵隊「滅匪」主任石上保派其副主任川畑帶幾名憲兵進駐仁岩村,明訪暗查,對該村與五區學校教員及愛國人士進行搜查。仁岩村是日僞汾陽縣第五區區公所所在地,有堅固堡...

  • 文章日寇對貴州犯下的罪行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1期  作者:李兆杰 出版时间:2006-01-28
    关键字: 日军 抗日战争 贵州 日军罪行 往事回忆

    值此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贵州人民必然联想到日本军国主义者血腥侵略我国的同时,对我贵州亦犯下滔天罪行,贵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一九三九年二月四日,即旧历腊月十六日,当天晴空万里,敌机18架经黔东飞向贵阳东山侵入市区,对这不设防城市狂轰滥炸。炸死平民2千余人,伤者不计其数。炸毁烧毁房屋千余间,敌机得逞后,扬长而去。这天,正值贵阳防空演习,于二月1、2、3,三天演习之后的第四天,肯定敌特汉奸报之敌人,使市民误认为仍是继续演习,因而逃避者

  • 文章戀戀紅薯情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红薯 日军罪行 参军经历 家乡红薯 回乡探亲

    在台灣吃的「地瓜」,故鄕—山西省垣曲縣叫「紅薯(藷)」,也有地方叫「番薯」、「甘藷」、「甜藷」的。不管它叫啥對我來說,在飮食中算是情感最深的食物。小時候在家鄕吃紅薯是很困難的。紅薯每年農曆三、四月份育苗、揷秧,九、十月份下過霜以後才採收。採收後又要妥爲收藏,以免凍壞不好吃;所以根本沒人要種。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分家後,大堂兄國儒經三年的硏究,開始與三個弟弟種紅薯;並在後院空地上挖了約二丈深的地窖,預備冬天儲藏紅薯。當時,我九歲,常常看大堂兄育苗、揷秧、...

  • 文章抗战时的故乡

    来源期刊:《浦東》 第26期  作者:程祥生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抗日时期的浦东 日军罪行 苛捐杂税 悲苦生活

    每當有人問起我的故鄕——浦東,只要他曾去過,莫不異口同聲說是好地方。因我在大陸上除去過上海外,從未去過其他地面,所以不知究竟好在那裏,可能是魚米之鄕、農產豐富,但災害甚少,男性大部去上海謀生,故家中收入較豐。且地處濱海,缺少港灣;河濱特多,因而交通閉塞,非兵家之地;免除了戰火之災,因受長期戰亂影響,工商農漁業均不發達,但比起大陸其他省份,則好得多了。抗戰期間,政府西遷,上海被日寇侵佔,工商凋敝,且受盟軍轟炸,我故鄕旅居上海人士,十之八九失業返鄕。因而收入...

  • 文章吳稚暉先生軼聞(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2期  作者:儲福興  出版时间:1982-05-15
    关键字: 吴稚晖 生平轶闻 日军罪行 抗日胜利

    余見旅客在上車前、每人手中均携帶法國香煙二條,香蕉一大串,余亦如法泡製,次日車抵昆明時,有老嫗上前低聲詢問?先生有無香烟、香蕉等物脫售?並願出高於產地加倍之價,余因擬分送親友,故未爲利售出。聞香烟爲禁品,如每人携帶超過二條限量者,卽有被海關沒收之虞,故一般旅客携帶者,大都佯稱係自用零物、始可享免稅優待放行。高山險峻重疊、車行難如登天。自河口至開遠,僅有百餘公里、而火車行程卽須一天,車行甚慢,時時穿越隧道,不但空氣汚濁、而且道路險峻,其中最令人驚奇者、車子...

  • 文章南京大屠殺七十三周年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1、2期  作者:南園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南京大屠杀 国耻 日军罪行 警钟长鸣 军国主义

    七十三年家國舊恨,數千里處釣島新仇。撞響警鐘,點燃蠟炬,鐘聲與哭聲齊鳴,蠟淚同老淚共灑。南天遙祭,痛何如哉!(一)怕說投鞭鐵鎖空,金陵血染大江紅。一群禽獸來魔國,卅萬冤魂泣鬼風。骨肉砌成牆百丈,鐘聲撞醒夢千重。毒蛇莫與施仁義,十億同仇礪劍鋒。(二)幾回惡夢濕衣裳,七十三年恨未忘。蠟炬萬支情切切,餘生幾個意惶惶。大邦風範恩徒惠,軍國死灰燃又狂。莫道當年廉頗老,豈無兒輩更鷹揚。●步原韻和南園先生·王振文·(一)凶殘殺戮巷閭空,血濺金陵大地紅。卅萬黎元化冤鬼,滿...

  • 文章先父逝世百日祭(三)——記一位老教育家的生平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9期  作者:錢汝侃  出版时间:1983-11-20
    关键字: 百日祭文 怀念父亲 抗日战争 日军罪行

    由家父兼任戒嚴司令部第一科長,主要安撫傷兵,修復道路,維持治安,以利軍運,當時軍事緊急,一直到日寇將近無錫,才行撤離。當時我們在馮巷閭橋下找到一條大船,是北塘徐家禾食品公司兄弟二家租到,準備前往溧陽,但怕拉差,遲遲未行,及我們找到,就請廣西部隊師部出一證明使用(當時軍部設在我的岳家西門外第四區仙蠡墩。)當過北塘進入黃埠墩時卽被砲兵部隊喝住,原來他們有四尊大砲數百發砲彈急急要撤往南京佈防,先父一聽當然以軍事第一,願意以兩個小船交換,我們睡眼矇矇中就換上小船...

  • 文章朔州石塔是怎様身首異處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曹振武武喜榮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朔州石塔 塔身塔剎 分隔两地 历史文物 日军罪行

    一九九八年來末,筆者在台灣參加海峽兩岸地方史志、地方博物學術硏討會時,由山西老鄕陪同,參觀了坐落於台北市南海路的博物館。主展廳的最醒目處,大玻璃罩內立著一座已被載入《世界美術全集》的舉世聞名的無價之寶——北魏千佛石塔的塔身。石塔由砂石雕造,塔身高一·五三米,呈方型,共有九層,重約四百公斤;四角有柱,每層皆有浮雕小佛坐像,共一三三二尊;底座左右有浮雕供養人像,男女各十人。背面有題記,雖已殘缺,但字跡清晰。該塔係北魏獻文帝天安元年(公元四六六年)皇宮中的小官...

  • 文章抗戰時期的平陸兒童敎養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李文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儿童敎养所 抗日战争 日军罪行 奴化教育

    一九三九(民國二十八)年五月至一九四一(民國三十)年五月,侵華日軍對防守晉南中條山一帶的國軍,發動過十數次戰役。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廣大同胞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晉南中條山一帶的少年兒童到處流浪。中央賑濟委員會第七救濟區專員曹仲植奉命收養平陸、夏縣、垣曲等地災區兒童,組成兒童教養所,雖僅存在了兩年時間,但其收養兒童和爲抗戰培養人才的作用卻非常顯著。平陸兒童教養所成立於一九三九年秋。在衛立煌長官部曾駐過的平陸縣大寨村,與戰地服務隊合併,委任鄧文...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