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言文化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百家姓》中一些句子在海属方言引用中变义小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徐秉揚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方言文化 《百家姓》 资料搜集

    《百家姓》相傳爲宋初人所作,流傳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到南宋時就已把它作爲童蒙教育的必讀教材。因此在中國城鄉《百家姓》有極其深厚的群眾基礎。我長期生活在海屬農村,親見一些文盲老農也能背上幾句。正因如此,所以在我們海屬地區,《百家姓》中某些句子因其字音或字意與某些成語、俗語意義相近,所以常被人有意無意地作爲表情達意的成語、俗語運用。相沿日久,甚至好像形成約定俗成的了。例如說有人不懂道理,不知深淺,便會說:「這人連『高夏蔡田』都不知道。」說人臉黑或說餅燒糊了,...

  • 文章華語的國際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黎世芬 出版时间:1969-05-01
    关键字: 国语 汉字 方言 文化

    资凭借的政治手段,可是华语吸收了满洲语,扩大了它的语言基础,并使得它更为国际化。民国成立以后,受了西洋文化感染的新诗和小说,给予华语一个新的艺术生命,更富文学美,也使得南方的方言,逐渐地失去它们原有的光辉。等到第二次大战发生,日本军队侵略到中国的内陆,几乎二亿以上的人口在流徙,却意外地加速了华语的流传和广播。而在其中尽了最大功能的倒不是政府的国语敎育,而是民间的话剧、电影和歌唱。能歌唱的语言,才是最容易流行的语言。有艺术的语言,才是有生命的,活的。向来为

  • 文章汉剧与武汉方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8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汉剧 武汉方言 文化

    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汉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汉河、荆河、襄河、府河等流派,唱腔略有差异;其中,汉河派活动中心在武汉,造诣较高,影响较广。汉剧除流行湖北全省,还远及河南、陕西、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的部分地区。二〇〇六年六月,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汉剧即列入其中。汉剧以武汉方言为载体,相得益彰,从而产生了无限魅力,陶醉了万千受众,不愧称汉派文化的结晶。现以《湖北地方戏曲丛刊》(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一九六〇年)中的汉剧台词为材料,展示

  • 文章方言魅力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3期  作者:孫清恩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方言 徐州 南通 中华文化

    方言的作用逐步缩小,随着共同语言影响的扩大而趋向消失。“然而我觉得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无差别语言,为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抺灭的作用。而方言同样的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我接触的语言环境和所走过的道路,无不说明方言仍有其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应不断吸取新鲜的东西,让其更加完美更好地为人类文化服务。

  • 文章温州第一个方言网站开通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2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温州方言 方言网站 地方文化

    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温州方言近年来在学术界和社会生活中都受到特别的关注。作为温州科技局科技专案,由温州市里仁电脑有限公司主持的“温州方言专业网站及CAI软体”课题日前通过专家验收,温州方言网正式开通问世。该网站(www.lesson.com.cn)是集温州方言研究和温州话学习、温州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专业网站,具备流览、检索、视听等多媒体功能,可供读者欣赏和学习。网站分“温州话解读”“学说温州话”“温州话专栏”“温州乡土文化”“温州文化特产”和“温州方言

  • 文章广东三大方言趋势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广东 三大方言 客属文化 潮属文化 文化特征

    汉人交融过程中也占有相当的优势。因此,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粤语与潮语是以古百越语为「底层」的语言,或者说是以古百越语为基础,并保留较多古百越语言的汉语方言。因而造成粤、潮方言与现今的普通话差异较大。客家方言诞生地在闽粤赣边山区,古时该地人烟就稀少,土著百越族势力较弱。且地处山区,原土著居民词汇贫乏,语言较简单。中原汉人入迁后,不论在人数及文化上,均占有相当的优势,加上客家方言形成较晚,一般认为孕育于唐宋,成熟于元明时期。由于客家话是以汉语为「底层」的方言

  • 文章温州话的文化价值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1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温州话 文化价值 方言 文化多样性

    谋求统一;而中国方言差异大的东南部,自战国末年起就基本上处在统一政权之下,方言差异小的北方及西南反而经常分治。统一的国家未必是建立在单一文化模式上的。有人认为方言会阻碍经济发展,然而方言区经济历来普遍比官话区发达。每一种语言,都代表了一部文化史,代表了一种文化生态的存在。各种语言及其代表的文化族群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谱写了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几千年来北方话和南方话应该是瑜亮同生的。很难想像,只有京剧没有昆曲,只有《黄河》没有《梁祝》的中国会是什么样。温州话

  • 文章湘鄉話懂多少——說說看!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8期  作者:龔林藝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湘乡方言 乡情乡音 地方文化

    1.某个;某个子;某个解(ka3);有个某子—某作「什么」、「怎么」解。人不要有什么{那里}某里么(木)里—病痛意外等不幸之事。2.么得{个}了(lio3)叽—真不得了;真吓人。了(lio)叽了(lio3)叽;嘿了了叽—天啊,地啊,心肝啊!宝贝啊!3.猪(居)尿(liuo4)起的—倒处常听到的骂人话。猪老壳;蠢猪。4.牛马畜(球)生;人就是人,不是牛马畜生。—骂人不是好人的话。5.碰他娘的鬼哟—惊讶不信的话。鬼名堂。鬼牙(uo2)子<哊>—暱

  • 文章台灣的河洛話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5期  作者:巫永福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河洛话 方言研究 语言文化

    大陆来台的人士喜欢在春节的时候,将春或福字倒挂,称之春到、福到讨个吉利。可是如以台湾河洛话唸起来,即成倒春、倒福,意思完全相反,而成不吉利,所以传统的台湾文化是不把春、福字倒挂,而贴正讨个年年有剩余,年年有福气。又如台语的「猪公」、「猪母」,北京语为「公猪」、「母猪」、「人客」变成「客人」。可见其语言文化构造上的顺行与逆行的现象。自从黄巾之乱、秦汉帝国崩溃以后,历经四百年五胡乱华战乱、匈奴、鲜卑、羯、氏、羌各族入主中原,残存在华北的汉人渐被外族同化,而

  • 文章談客家話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作者:江光大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客家方言 客家文化 艺文选粹

    客家人原本是住在中原的汉民族,自从五胡乱华以后一千多年以来,因为受到北方民族入侵的影响,在南迁的过程当中,风俗、习惯都发生了不少变化。,但也正是因为我们客家老祖先很早就往南迁移,所以客家话保留了很多汉朝、唐朝属于汉语系统的中古音。现在我就把平时经常会用到的话来作例子;向大家做个介绍。我们客家人讲挑水、挑谷、挑担子,都唸做ㄎㄞ水、ㄎㄞ谷、ㄎㄞ担子,挑字都是ㄎㄞ的发音。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个ㄎㄞ是克服的克字转过来的声音。克字的意义据扬子方言里的注解,和挑字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