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共返回268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讀楚辭、懷洞庭奇、幻、波瀾壯闊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2-07-10
    关键字: 楚辞 屈原 文化

    編者註:屈原是湖北秭歸縣人,但他在湖南留下一些哀惋的遺跡,那是被放逐而披髮行吟澤畔之年,鬱鬱不得志,終自沉汨羅而死。這篇記湖南事較多,但洞庭之波是兩湖平分秋色的,爰採之以實文獻,俾作硏究屈子者之參考。

  • 文章首届鹿城鞋文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1期  作者:翁京華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皮鞋 文化 产业

    皮鞋,是温州的传统工业品,远在四百多年前,已属闻名全国的皇室贡品。几经沧桑,时值今日皮鞋已成为温州的一大支柱产业。仅鹿城区去年就产皮鞋一仟六百万双,产值达四亿七仟万人民币。因而温州也成了闻名全国的“中国第一皮鞋城”。鞋文化即是从“鞋”这一特定的生活用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它的内涵包括鞋的历史,特点和风格,人们的穿着礼仪和习俗;鞋的制造工艺和款式品种;鞋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艺术等等。它体现在鞋中,并通过鞋反映出来的人类劳动,是科学技术、道德文化。价值观念

  • 文章軟硬兼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7期  出版时间:1986-07-30
    关键字: 文化建设 软体文化 硬体文化 文化建筑

    国家在文化建设上应该「软硬兼施」,甚且软的一面比硬的一面更为重要。良以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促进人类社会的「软化」,「敷文化以柔远」,柔即软也。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奇禄,日昨在国建会社会文化分组会议上以离开政府官员身份发言,认为目前政府方面似乎过于重视文化的硬体建设,忽视软体及文化活动的经营,文化建设似乎只是「文化建筑」而已。陈主任委员如此客观而坦诚的道出当前文化建设的缺失,极为中肯,虽然身为官员,但不是打官腔,不失书生本色,殊属难能可贵。近年来

  • 文章驾训班文化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趙淑敏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台湾 驾训班 文化

    下了个决心,去学开车。眞得下决心,否则眞没勇气,在未至敎练场之前,好友就先给心理建设。千万不要以为敎练中心敎与学,会跟我所熟悉的敎学环境一样,以学服人,以礼待人,学生犯错以理相劝,以情相感。不是,完全不是!既然要学开车,就要接受那个世界——老粗世界;就须忍受那样特殊的文化——驾训班文化。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去了!可是发现准备得不够。怎么也没想到所谓的「敎练」场,竟是一处用许多黄色水泥块画成一些曲线直线的空地,脏得可以,破旧惊人。实在无法把那块巴掌大

  • 文章创建东瓯文化城纪念建城二二〇〇周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2卷 第2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东欧文化 文化城 城市建设 历史文化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财富,是一个城市的根系,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与城市之间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蒂是文化的竞争,是文化的比拼。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城市的兴衰取决于文化,因为文化滋养着生命力,激发著创造力,铸造著凝聚力。历史文化传承、先进文化发展、多元文化融合,构成了城市竞争的软实力,决定着一个区域和谐社会的构建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与后劲。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 文章古老文化的活的「化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6期  作者:殷新波 出版时间:2001-11-01
    关键字: 江西文化 “喝彩文化 地域文化 男婚女嫁

    临川 殷新波江西临川素有「才子之鄕」美誉,临川文化也成为一种独具个性魅力的地域文化现象,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加以专题硏究。作为临川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川喝彩」渊源流长,古朴上口,以大雅大俗的风格深入人心,历代百口交诵,久盛不衰。临川自古以农耕为主,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临川人「地无鄕城,家无贫富,其弟子无不学,诗书之声尽室皆」的「乐读书而好礼仪」的文化传统氛围结合融汇,形成了鄕俗田野气息浓郁的农耕文化。喝彩,便是临川农耕文化的突出代表。临川

  • 文章中华文化颂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期  作者:劉太希 出版时间:1967-07-02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儒家文化 东西文化

    中华文化儒为根。涵万物兮通神明。成己成物兼智仁。合宇宙兮融天人。统摄文哲及政经。浑然气象吾先民。仰观俯察顺物情。于周行中识主宰,于现象中见精神。由生生之理以推仁,上体天地之大德曰生。穷究天地阴阳之变化,以参验人事者为易经。法自然之节序,以彜叙人伦者为礼经。依自然之和声,以宣导七情者为乐经。其缘物比兴,以抒情言志者为诗经。其仰承天命以轨范政事者为书经。其属词比事立是非褒贬之义例者为春秋经。凡人类文化活动之全面,无不属此六经涵煦之精神。故儒家学说堪称集往古

  • 文章宾四先生慨谈文化崇洋蔑己最大隐忧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74期  作者:陳長華  出版时间:1984-04-20
    关键字: 钱穆 文化奖章 五千年文化 文化隐忧

    九十岁的史学家钱穆,得到今年行政院「文化奖章」。他说:「『文化』这个问题,不是少数人可以决定的,各说各话的说法也很难得到结论;我的一生都在追求硏究这个问题;但也不能说对这个问题已经淸楚明白。」钱敎授五年前患「黄斑变性症」眼疾后,视力减退,无法阅读;精神却矍铄如昔。每天著述,每周讲课,在淸幽的外双溪「素书楼」寓所,和夫人胡美琦过着书香、茶香和花香的朴实生活。宾四先生点起「三五」牌香烟,笑着说,他没有什么休闲生活。不飮酒、不应酬,几乎足不出户,顶多在天气好

  • 文章历史记忆与文化反哺:解读大埔「火船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周雲水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客家文化 火船屋 文化反哺 华侨文化

    在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有两座造型独特的民居,外形酷似客家人昔日下南洋时乘坐的蒸汽船,当地人称「火船屋」。这两座拥有八十多年的民居,分别建在梓里村中溪流的两岸,一座面朝南,另一座面朝北,各呈顺水而下、逆流而上的态势。两座火船屋的外形相似,但装饰绘画和建筑工艺却大相径庭。通过实地体验和田野访谈,笔者发现两座特色的民居既承载着客家族群的历史记忆,也充分体现了客家华侨将西方文化融入客家传统的文化反哺。火船屋的建筑体现客家族群的历史记忆上火船屋「健庐」位于梓里村

  • 文章廣東三大方言趨勢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广东 三大方言 客属文化 潮属文化 文化特征

    百越族混杂居住,这两种不同的语言的族群,经过长时期的交融,逐渐形成了一种带有双方语言特点的新的语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粤语脱离母体,走向独自发展的道路。唐宋时期,粤语已基本定型且趋于成熟,因而与汉语的差异也就越来越大。元明清时期粤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谓自己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沿广西左右江、郁江、西江及珠江三角洲,这个东西走向、长条形的讲粤语区域。文化、艺术上出现了粤剧、粤曲和广东音乐,以及许多用粤语创作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粤语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以致讲此两种

共2689条记录 1/26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