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历史共返回6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縣面積最小的行政區——石雲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6期  作者:賴介方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最小行政区 教育历史

    七八五人,出外谋生者五、五〇〇人。淸代设巡检司及石云楼汎于坎厦,乃石云区得名之由来。笔者少时因扫墓或求学路经此楼,必驻足小憩片刻,全部麻石砌成,虽曰为楼,实则规模不大,七十八年家兄返鄕探亲,据云车经坎厦,发觉此楼已被拆除无遗,历史古蹟遂成灰烬,闻之令人叹息。本区全境山峦起伏,小溪纵横,森林茂密,古松参天,粤东名山西岩亦在境内,景色之秀丽堪称世外桃源。部份山区也漫生篠竹(可作照明用)。茅草,是野生动物生长良好环境,是故全境各种珍禽成群,吱喳不绝;野兽如黄羌、山猪

  • 文章大埔人才今昔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6期  作者:劉禹輪 出版时间:1969-12-01
    关键字: 大埔人才 教育历史 同乡会资助教育

    党政军警各机构上中级埔籍人士,寥若晨星,便不免有今非昔比之叹,我们晓得,历史的过程是波浪形的,有盛亦必有衰,此一时彼一时,国家如此,地方亦然,况且「人才」是多方面的,不以偏槪全,这方面差点,别方面或许好些,这个时代差点,过一个时代,也许又会好转,往往是说不定的,如果祇就党政军机构方面去量度,便作如何如何的批判,殊非确当之论,由于过去科擧时代所遗留下来「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从做官方面,去看一时一地的人才,自亦难怪,如今眼看官场同鄕冷落,便觉吁嗟大息,这却可以不必

  • 文章蓬勃發展的泰和敎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3期  作者:謝貴何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泰和县 教育事业 教学成就 教育历史

    泰和 謝貴何泰和縣位於江西省中部,與風景勝地井岡山接壤,縣內溫暖濕潤,物產豐富。自古人杰地靈,素有「人文薈萃」之稱。敎育發展較早,東漢末年即有私塾,後唐始有書院,宋明書院增多,明清私塾最盛。清末廢科舉,設學堂。辛亥革命時期,學堂改學校。古代敎育宋明兩代最爲發達,學風昌盛,人才輩出。清光緒四年《泰和縣志》載:全縣自唐至清共有進士三九六人,舉人一〇七四人。清末至民國二七年(一九三八),全縣出國留學生二〇人。一九三九年,日軍進犯南昌,省府遷駐泰和,浙江大學,中...

  • 文章創辦貴陽大學芻議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0期  作者:李志鵬  出版时间:1995-01-20
    关键字: 贵阳大学 办学宗旨 发达国家教育历史 发展展望 贵州教育史

    一、緖言我部份贵州旅台同鄕,拟发起返鄕创办贵阳大学,为故鄕培植经济建设人才。贵州文献主编胡国藩先生电约笔者阐明创办之意义,不敢有违胡鄕长之美意,爰分主要国家敎育的发展、贵州的高等敎育、贵州的人口及资源、二十世纪的展望及创办贵阳大学的宗旨等五点,说明于左、敬祈緖鄕长、好友不吝指敎。二、主要国家教育的发展十八世纪中期,人类历大出现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政治、经济、知识及精神等方面观察,这个时代可说是「机器的时代」、「殖民的时代」、「强权争霸的时代」。在经济领域

  • 文章浙江的古代書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6期  作者:古今柏 出版时间:1995-06-10
    关键字: 浙江书院 教育历史 书院历史 瀛山书院 敷文书院 紫阳书院

    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少书院在敎学内容与办学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有的改变成为新式学堂,有的书院难以为继而消亡,到了淸光緖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书院终于宣布废止。在漫长的一千余年历史中,中国古代书院,以自己独特的办学形式、组织管理、敎育原则和敎学方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敎育思想与实践,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学术的昌盛,培养了不少封建社会的有用人才,为我国古代敎育事业和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浙江的古代书院,与全国各省相比发展较晚。从宋到淸末

  • 文章籀園——培育人材的搖籃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1期  作者:余力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籀园 教育 人才 历史

    倘徉于九山湖畔,寻踪访迹,那曾氏花园历经沧桑,却依旧蜿蜒在碧绿清澈的湖水中,风姿尙存;湖岸是一条平坦大道,通向汽车西站,只见高大围墙一溜排开,中间犹存一扇大门痕迹,“籀园”两个大字赫然在目。籀园原是为纪念瑞安经学大师孙治让而建的。孙治让字籀廎,因而以字名园,称籀园。孙治让一生治理经学,卓然大家,晩年担任温处学政,致力于桑梓教育事业,亦多建树。他逝世第二年,温州六县学界就倡议建祠以祀。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由温属六县筹资购置市区九山湖畔落霞潭曾氏依绿园

  • 文章浙大今昔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7期  作者:宋晞 出版时间:1982-07-06
    关键字: 浙江大学 历史 学校 教育 演变

    一、自求是书院到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是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它的前身是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堂和浙江高等学堂。求是书院创立于淸光緖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九七),迄今已有八十四年的历史。浙大校本部在杭州的蒲惕巷,后称大学路。有求是桥,求是云者,含有「实事求是」及「寻求眞理,崇向正义」的意义。求是二字又为浙大校训,表明其一线相承的渊源。出身浙江高等学堂的陈布雷氏有云:「吾浙江高等学校承求是书院之旧址以设学,其学风乃独以和易著。」求是书院的总理(即创办人)是陆懋勋氏

  • 文章叩頭拜師唸新書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若飛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文化教育 学校教育 历史 档案资料

    陝西地區的新式敎育何時開始,我手邊沒有資料不得而知,但是在陝西東部我的家鄕蒲城縣一帶,恐怕是民國廿年以後的事了。記得抗戰前幾年我剛開始接受啟蒙敎育的時候,村子裏的初級小學還是處於半私塾狀態之中,全校僅廿幾位學生,就是後來大力推展,鼓勵女子也要上學那段期間,也不過卅多人而已,事實上鄕下女孩子被迫接受敎育也只是曇花一現,一、二年過去就統統退學了,可惜!那時學校是由廟宇改修的,有時候還借用村裏的祠堂上課,其簡陋可見一班,老師只有一位,當然是讀古書出身,學校分四...

  • 文章抚州地区教育概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3期  作者:溫挺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抚州地区 教育概况 历史名贤 重教兴学传统 教育发展

    临川 温挺抚州,位于江西东部,辖一市十县,总面积一·八八万平方公里,人口三六〇余万。抚州,是历史名人王安石,汤显祖的故鄕,素有「才子之鄕,文化昌明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抚州人「以诗书求闻达,弃自守而进取」,尊师重敎蔚然成风。截至一九九七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四五六二所,其中普通高校二所,成人高校一所,普通中专六所,成人中专一七所,中学二八〇所,小学二九八〇所,幼儿园二八〇所等;在校学生六七万多人,其中中小学生近六〇万人,敎职工四·五万多人,敎师学历

  • 文章从广西四状元看广西教育发展临桂县教育环境与学风都媲美内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陳證升 出版时间:2009-07-10
    关键字: 广西四状元 广西教育发展 临桂县教育环境 历史资料

    文·陈证升边远省份同样大有可为,从状元的地域分布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使文化并不发达的边远省份并不影响其中的个别州县的教育发展,而这些州县只要重视文化教育,同样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这或许得以给我们某些启示。广西临桂状元全国之冠在分析状元的地域分布时,人们多注意以省区来划分,这就如前面所得出的结论;清朝共录取一一二名状元,江浙六十九名最为突出,而广西只有四名状元表面看来虽无法与江浙相提并论,但是,如果以州县来划分,就可以发现,广西临桂县的状元数字在全国

共68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