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时期共返回8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與政治(十五)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17期  作者:槐青  出版时间:1978-06-15
    关键字: 抗战时期 战后转移

    自抗戰開始,父親以年邁之身,照顧一家大小,擔心受悸,使我無後顧之憂。自三十一年給敵憲兵驚擾後,雖知兒爲國事奔走在外,然一家大小之安危繫於一身,經常憂心忡忡,無時或釋,未覩國土重光,却已家破人亡,部屬一着之錯,遺禍無窮。如兒媳不受敵人威脅,仍能侍奉左右,則痢疾非不治之症,早日送醫院治療,定可挽救;如非防敵人迫害,父親亦不必久居鄕間,病發後親友亦能及時照料,不致病入膏肓。臨終時,遺囑停柩本村社廟內,待兒囘去安葬,兒媳之夢至此亦已應驗,幽明雖已異途,仍不放心兒...

  • 文章聖戰佚史——學人救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史延祚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救灾 蝗虫 抗战时期 郭仲魁 文人

    满座,坐无虚席,人潮汹涌,挤得水泄不通,郭先生登台报告,口劲十足,声若宏钟,娓娓道出请赈经过,个个灾民喜形于色,感激零涕获得掌声雷动。河南在抗战时期,出粮出兵全国第一,藉学人力量,晋见当局,慷慨陈词,得蒙上峰允准减免粮赋泽被灾黎,郭、冯、徐三先生,当之无愧。郭先生随后语作者,主席对学人之关怀爱护与尊敬,无微不至,实在难得,以及领袖之伟大胸怀,迄今仍念念不忘。

  • 文章余紹宋先生詩文簡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2-08-30
    关键字: 余绍宋 寒柯堂诗 寒柯堂集 抗战时期

    篇,也已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予以影印。今寒柯堂诗的影本出版,则他的遗书,可以说是已经有大部份与世人重见了。寒柯堂诗,既系余先生在抗战时期的作品,故不但意境高、诗句好,尤其是富有史料的价値,更値得珍视。他在八年的抗战时间,均在浙江,他所写的爱国情操,抗日意志,及生活的顚沛流离,不是他一人的,而是全浙江人民的,也是全中华民族的。他所写的若干事实,在当时也许不为一部份人所喜欢,而在今天,却成为有眞实的史诗。他是诗人,先天的具有不畏强暴的精神。有一次,他乘坐了一部友人

  • 文章熱烈的重慶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期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重庆 抗战时期 丰子恺 漫画

    此为抗战时期丰子恺所绘「重庆素描」漫画之一,以重庆人在赤日之下,饮大粬酒,佐以辣椒,可谓「热烈」之至也。

  • 文章(鄉情憶舊之四:)懷念浙海寶島—漁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4期  作者:慈舫 出版时间:1979-09-01
    关键字: 浙海宝岛 渔山回忆 抗战时期

    五、抗战时期的浩刼(续上期)可惜这种好景不常,不久由于他们(包括其他海盗班在内)在海上作案太多;受害人心有不甘,竟向定海日军当局投诉,因此日本海军舰只,立即加强浙东海面巡逻,在洋面活动海盗,继续被日海军缉获,先将盗船放火烧了,然后把被捕海盗,用粗铅丝串入锁骨,一连串联十几个人,把他们推入海中,让他们自生自灭。在大海中漂流,如果没有人救,自然毫无生还希望,这也是为非作歹者的下场。接着几艘日舰集中起来,直向渔山岛驶来,了哨的喽囉首先发现,立即向盗首报告,喽囉

  • 文章我與政治(十六)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18期  作者:槐青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抗战时期 人物回忆 撤退

    我們決定在午後出發是判斷敵人要進山必須在早上出動,午後則太陽早早下山,他們將失去目標,易遭伏擊。然而設想固然不錯,要朝面對敵人的方向行進,到底不是件輕易的事情,我們一行十人(我一家大小五人、卞伯岐夫婦、高傳、常韻苓、林大),大家眞是提心吊膽,緊張萬分,我手中還抱了個小女兒,內子病弱,扶杖以行,經過三小時的奔跑,總算踏上平地,視線比較開濶了,再左轉右轉地揀有鄕民的地方走,因爲走避得沒有人跡的地方都是敵兵將到的地方,敵兵一過,鄕民就囘家了。黃昏時,我們終於平...

  • 文章淪陷時期的漢口法漢中學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1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4-04-10
    关键字: 湖北汉口 法汉中学发展历程 抗战时期

    私立漢口法漢中學前身是盧漢學堂(一八九八—一九〇一)、法文專門學校(一九〇二—一九三七)。一九三七年底改名法漢中學,爲男子普通中學,校址在當時的法國租界內德托美領事街(今勝利街二三七號所在地)。一九三八年十月,因日本侵略軍逼近武漢,學校暫時停課應變。二十七日武漢淪陷,二十八日學校便復課了。一九三九年春季法漢開辦初中預備班,我於此時進入預備班。秋季進入初中一年級時,學校遷至法國租界江邊東端原海軍倶樂部(今武漢市人民政府禮堂所在地右側),操場爲沿江的一片灘地...

  • 文章歡樂昇平時期的溫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3期  作者:王來漪 出版时间:1986-08-15
    关键字: 温州 故土回忆 抗战时期 风土习俗

    以打灯谜。少女少妇们在人群中,常会被人扭臀扭腿的轻薄。不过这似乎也是节日的乐趣,大家都不会认眞。我是最怕这种场合的,但表姐妺们拉拉扯扯的,只好也去走走。一路上只顾得专心提防怪手,什么都没看到。其实我穿着棉袍棉裤,又骨瘦如柴,就是有人扭也只能扭到一把棉花而已。紧张什么呢?白错过看花灯之乐。眞是「呆子」。这次只住到快放完寒假就囘天津了。再来已经是抗战时期了。八六、六、四、写于香港※ ※ ※ ※读罢这篇远从香港寄来的文稿,吾鄕温州,虽当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仍然是那么

  • 文章晚清樂邑藏書樓述略(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2期  作者:張炳勛  出版时间:2007-04-01
    关键字: “二酉” 徐聘堂 书塾 抗战时期 黄梦香

    徐氏累代與「二酉軒」湖南省沅陵縣西北有大酉、小酉二山,合稱「二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是秦人在此攻讀時所留,後把藏書稱為「二酉」。樂清晚清有「二酉軒」,又名「小酉山房」,位于原湖橫鄉呂嶴村,俗稱「下新屋」,環境清幽,黃華鄭曉廉為此屋題有二絕:玻璃窗傍水邊開,隔岸林鑾入座來。仿彿富春山下過,推蓬臥看子陵台。十年車馬感蓬飄,到此盡教萬念消。山自青青水自碧,思量我欲老漁樵。主人徐聘堂(一七八九—一八四七),名獻廷,自佳修,系歲貢生。其父徐衡詮,以教書起家...

  • 文章我所仰慕的張法乾先生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3期  作者:高天才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张法乾 人物事略 抗战时期

    張法乾先生,一九一〇年(民國前一年)生於貴州省安順,先生幼懷大志,受歷史名人岳飛,關羽之偉大忠義精神之影響,立意報國,一九二四年隻身北上天津求學,曾徒步跋涉九十餘日始到達,途中艱苦備嚐,由此可見其不屈不撓之決心與毅力,實非一般青少年可比。先生到天津後入匯文小學就讀,時年僅十有三歲,其後考入全國著名之明星學校「南開中學」,由於勤奮努力、成績優異、跳級升班。一九二八年(中華民國十七年)先生十七歲負笈日本,先入成城高等軍政科,再入陸軍士官學校,該校教育認真而嚴...

共88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