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投考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永懷五師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10期  作者:辛玉堂 出版时间:1979-04-10
    关键字: 五师 投考 补办 注册

    在五师毕业,看我江西的学校不成问题。」可见五师在国内的声誉。话不要扯得太远,先说我六十年前投考五师吧!一、投考五师民国九年毕业于邳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就准备考中学了,在民国十年前各地中等学校太少徐州只有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及第十中学每年各招新生一班五六十人,徐州八县小学毕业生都往那里挤,此外私立徐州中学及基督敎办的培心中学那太差了,我究竟考那个学校呢?实在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最后我拿定主意,要考进一个好的学校——江苏省立第五师范。五师在扬州往扬州去的路有两条,由

  • 文章滾滾韓江水 多少離鄕淚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1期  作者:鍾治華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韩江 来台经过 投考军校 两岸关系

    供给他读完大学,今天他为了报答我父亲之一份恩情,他要负责我读完大学!但是我决定还是投考军校去!当时我的二叔说,他的机关亦要到台湾去!但是一想起了一去又是八年后才可回来,待八年后回来时,可能已看不到父母了!故决定不去了!当时我想不会吧!最多三年二年就可回来了!那时正好我已经军校毕业前途万里了!想不到我在广州考进军校报到后广州即发生剧变,白云机场火光冲天,黄埔已是几万人集中撤离!当船离黄埔经过虎门时,心中想想何年何月何日方可回到广州,何年何月何日方可再回到家鄕

  • 文章鄉事憶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7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乡讯 周叔阜 爱女 逝世 投考大学

    剂,而同学对先生较信任,仍请续治,最后以峻剂退热,竟至不起。王君逝世前一二日,忽自整其衣扣,肃然端卧,识者知其非吉征也。君逝后,校方开会追悼,颇极哀荣。叔阜先生有女时肄业中国医学院,偶感不适,敎员李某自吿奋勇,为处方调治,殊其药误投,女服后病反加重,十余日竟死。此一不幸事件之发生,距王君之逝世,才两月耳。叔阜先生痛失掌珠,忽有所悟,是后不复为人诊病。二十、永川曾一点廿七年秋,余由成都至重庆投考大学,六月应试,至十月尚未揭晓,内心徬徨,思觅一工作,预留

  • 文章战宛城——投考母校记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何秀閣 出版时间:1974-05-01
    关键字: 东北大学 学校教育 投考经历 往事回忆

    转南通大学借读(按不侫为第三届,一、二两届均无来台者)以我纺系主任张朶山夫子亦转任该校纺科主任故也,某日找借读同学,公宴朶公于南通花园饭店(另有原在北陵母校任敎之陈夫子文沛与李夫子克家),两班同学推不侫致词,予固好诙谐,酒过三巡,朶公与同学俱放浪形骸之外矣,不侫乃徐语朶公曰「忆昔投考母校时,生曾恨公甚」,公曰「尔我何仇若是?」予曰「考试时,公抓我小抄,立被献公赶出场,狼狈甚至,几使生名落孙山不获入校,乃竟考个被取倒第一也,」公曰「惜当时不知尔能学纺织,且为

  • 文章安陽扈先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胡升堂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大舅父 抗日战争 投考军校 美国受训

    大舅父惠民公,名先德,乃先妣胡母扈太夫人秋莲女士之弟。外祖父天良公,英年早逝,先外祖母遗腹生先妣秋莲女士,孤独无依,先二外祖父天元公,为期与嫂氏两脉瓜瓞绵生,遂以长子先德襁褓入嗣,由先外祖母亲自哺育,视若已生,大舅与先妣相处若同胞,形影不离,果饴推让,堪比孔融之让梨,邻里传为美谈。及长,负笈他乡,刻苦求学,成绩优异,于安阳高中毕业后,赴南京投考军政部军需学校第八期,于二十四年一月一日入学,二十六年七月一日毕业,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分发军政部军需署怀远仓库

  • 文章一張照片的故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6期  作者:蘇維鈞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照片 投考青年军 民国三十五年 两岸开放

    注:野马小组(右起) 王作亭(赴大陆) 吕自钦 苏维钧 李勤)一张在民国五十年拍摄的照片,回想起一件値得回味的故事:在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为向往抗日战争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爱国壮举,自己当时在北平,参加第二期青年从军,投考青年军二〇八师。人生很多事难以逆料,投考时以为服役一年半载后,可以依投考所示,依志愿升学或就业,没想到戡乱战事掀起,即真正参加国共内战行列。自北平门头沟作战开始,塘大作战,舟山群岛登步岛作战,金门八二三炮战,数次有名的作战,都恰巧的能够亲自

  • 文章肝胆照人趙伯先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9期  作者:張大軍  出版时间:1978-03-10
    关键字: 投考水师学堂 陆师学堂入学 东渡日本 督练新军 参加南方革命阵营

    秀才,何足挂齿?』从此而文声大振于鄕里。不过其志向,并不在科擧,但由于家道艰难,虽其母新丧未出百日,也不得不离家到南京谋生。在许多赵声传记中谓其投考江南陆师学堂而至南京,不料未被录取,正在徘徊进退两难之际,适有南京某观察,闻其名,特聘为家庭敎师敎授子弟。赵为扩充见闻,准备再考其他武备学校,于是勉强答应下来。赵氏为一血气方刚靑年,且富革命思想,平时与该观察所谈无非尽是一些不满现实的言论,观察官虽大,而头脑顽固,对其高论多摇头咋舌,大为不满,如此不仅增加宾主不欢

  • 文章抗戰時我就讀的中學歷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战中学回忆 联合中学 下均县投考 德功桥 录取榜单 返乡小住

    并安排我们与其侄女婿、儿子杜光明等,进入保安第十四团的子弟学校,读了一两个月的书哩!一九三九年的春天,湖北省立联合中学榖城分校,搬迁到了均县,改为均县分校。约在二月间办理招生工作;二哥光瑞即打电话到郧阳,要我们下去均县报考。于是我们就拜别了杜伯伯,乘船东下均县投考啦!而我们离开杨垱小学时,是六年级上学期肄业,没有正式毕业证书,只好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放榜后,我被录取入学,光勋弟则又回返郧阳去就读。均县是在武当山下,靠近汉水边上的一个农业县份,又名均州。城内

  • 文章回首來時路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張杞芳 出版时间:2012-12-23
    关键字: 流亡香港 投考船员 台湾求学 返乡探亲 人生感悟

    铁店后,每天工作超过十小时以上,凡大小事情我都努力去做,半年后可到香港移民局登记香港居民身分证,工作也算安定。在偶然机会中,认识黄竹坑的张柏兰、张超群等同鄕,他们得知我从大陆刚逃出来的难民,他们不希望我永远做一个打铁工人,鼓励我另谋他图,找一个有前途的工作,经我再三思考,我决定投考船员,但当时我尙未满20岁,依香港政府规定船员资格必须20足岁,因此我将身分证报大一些,在1962年二月接到通知,由英国太古公司四川轮试用半年及格,始成正式船员,在三年船员生涯中

  • 文章法官的一生(五)——山東流亡學生的辛酸與成長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史錫恩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大学生活 投考过程 青年从军 山东乡亲联谊 前往南京

    徐洪顺先生返回太和鎭,取回应返还的定金。次(十六)日与其余全体同学,乘船前往合川,十九日到达。二十日改乘民昌轮,当日抵达重庆市,盼望已久的目的地终于到达了。当晩找到在重庆市沙坪埧小学的麟华姑,我就住在她任敎的小学敎室里(录自生活写眞第九集大学考试前后篇)。第三节 投考国立中央大学记一、抗战时期的最高学府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八月一日,我参加了国立中央大学新生入学考试。学校原设在南京,七七战争发生后,罗家伦校长眼光远大,了解这次中日间的冲突为长期战争,遂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