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徐州师范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悼念恩師姬信之先生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作者:吳本立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姬信之 悼念恩师 丰县中学 徐州师范 徐州会战

    老师原名勤谨,出生于一九〇八年十一月七日的丰县王沟乡刘小集村,农耕小康,德配夫人李志淑,名门闺秀,心地善良,所生二子、二女,均已成家立业,子孙满堂。姬老师幼读刘元集小学,三十年代就读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当时教育落后的丰县没有几个大学生,而名牌北大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一九三五年毕业,先后执教于山东文登乡师,莱阳中学,丰县师范,丰县赵楼中学补习班,江苏省五临师,徐州师范学校。在赵栖补习班时,有一位同学家住边区,其人喜爱

  • 文章憶初為人師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文林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徐州师范 音乐课 吃拜拜 学台语 教注音

    一、音乐课我民国三十八年八月来台,凭徐州师范的文凭向教育厅登记,九月初便接到分发通知向当时属于旧台中县的大村国校报到。学校起初采包班制,音乐、美术、体育也要自己来,我在师范修的是普通科,对音乐实在不知怎样教。但有课不上也不行,有一天我采取了土法炼钢,把一首边疆民谣的歌词抄在黑板上,一句一句的教起来。我的五音不全,再加上乡音不改,自知是南腔北调。本省老师的音乐素养都不错,还有音专毕业的,他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我想也会笑在心里,可把我窘坏了。二、吃拜拜农历

  • 文章永遠的懷念——記縣中老友李永信同學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1期  作者:王佩之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李永信 回忆同学 县中老友 同乡聚会 徐州师范

    奋,不觉辛苦。到了徐州,稍事休息后就转往丹阳报到入学。丹阳位于江南的京沪铁路线上,在鎭江和常州的中间。江南景色与北方不同,虽在冬季,到处还是绿意盎然。此地飮茶泡澡的风气很盛,入夜以后,常与永信等相约向澡堂而去,浴后半卧在躺椅上,一杯香茗在手,却也是「其乐融融」。二临师迁丹阳不久就决定停办,徐西同学都登记到省立徐州师范就读。大家又束装就道,再返徐州。时値寒假期间,又在春节前夕,同学们纷纷冒险返鄕过年,永信和肇伦因有安全上的顾虑,没敢贸然回去,只好留在徐师。除夕那天

  • 文章豐縣人在徐師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吳本公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徐州师范 老校友联谊会 黄体润 董玉珏 同学情谊

    在今年第四次返乡探亲时,适逢徐州师范老校友联谊会一年一度在五月四日(文艺节),假丰县城北关老干部活动中心召开,我应筹备会召集人王世训学长之邀,欣临大会,共襄盛举,尤忆母校悠久光荣之历史,及抗日战争期间,兴学之艰辛,毕业学子,对丰县教育之贡献,草草成文,以感念于万一。彭城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淮海经济区的首要城市,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处。这里坐落着一所风景宜人的校园—徐州师范学校,它的前身,最早的是徐州师范学堂,这所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距今已有

  • 文章我的大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董秀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董雪山 徐州师范学校 人物回忆

    我的大哥—董雪山,是我一生中最尊敬最怀念,也是最令我愧疚的长兄。他献身敎育,服务牺牲。孝亲尊长,友爱弟妹,默默的坚忍的背负起持家的责任,为我们兄妹留下永不磨灭的风范。我共有兄姊各四人,大哥是我们的长兄,我排行第九居么。我的幼年由大嫂抚育茁壮,求学时代由大哥培植成长。「长兄如父,老嫂比母」,的确如此。也正因为我和他年龄的差距,和相聚时间的短促,他一生的言行事蹟,多从母亲口中得知其生活片断。大哥自幼即立下献身敎育的宏愿,省立南京第四师范毕业后,接任徐州第七

  • 文章结伴還鄉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王景明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丽江风光 滇池大观楼 石林奇景 桂林山水 汉皇遗迹 徐州师范大学

    新兴农业,因系药用植物,有其甚高的经济价値,更是贡献给人类健康与美丽的植物,如能配合成品的制作发展,当为地方带来不少的财富。苹果园结实累累,正是丰收季节,沧海桑田,不可同日而语。惜价格较低,外销不易打开,内销又少,所谓「谷贱伤农」,此时正有一位由台北市松山来的厂商接洽外销事宜,希望早日促成,生产得以货畅其流,增益乡民福祉。九、新文丰出版研究所九月廿八日,高理事长率同乡一行至徐州师范大学,参与一项赠书仪式,高理事长将价値约三〇〇多万元台币的书籍,赠予

  • 文章高本釗先生贈書簡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高本钊 赠书简介 新文丰出版社公司 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敦煌宝藏》

    丛书三百四十七部,囊括不重复之单书一万一千多种。以一私人出版社之力,出此鸿篇巨制,着实令人叫绝称奇!高先生赠书,不仅数量可观,且多为精品,学术性资料性极高,版本价値文物价値极大,确是一笔难得的宝贵文化财富。对于丰我校图书馆藏,津溉淮海学林,促进文化交流,实属功不可没。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谨志一九九九年十月

  • 文章徐州师范大学赠书仪式讲话大要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編委會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徐州师范大学 赠书仪式 新文丰出版公司 高本钊 新文丰文献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赠书仪式讲话大要编委会民国八十八年九月廿八日周校长、王副校长、张馆长各位贵宾先生女士们:今日欣逢机缘,来到徐州师范大学参观访问,如此百年树人的高等学府,意想不到学校当局在短短时间里,准备了如此盛大的场面,与感人的热烈欢迎,诚令我惶恐不安,而深感荣幸,眞是万分感谢!新文丰出版公司将历来全部出版图书赠送徐州师大,吾人素以出版「有学问的资料库、求学问的好资料,大图书馆必藏典籍」为职志,而徐州师大更是发达品性、培植学问的师资摇篮,经徐州台办殷主任景

  • 文章孫敏卿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石三方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孙敏卿 徐州师范讲习所 王公璵 六一四事变 黄体润

    先生讳敦勤,字敏卿,丰县城南三十里孙楼人,生于民前九年,岁次癸卯、属兔,不详月日。先生少时体弱多病,八岁始从父指南公课读,亦常敎以吟哦诗句,先生好学不辍。民国初建,革故鼎新,废私塾,办学堂,指南公以徐州师范讲习所首届毕业生,荣任丰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先生随父就读。南公治学严谨,督课不假辞色,先生得以博览群籍,与蒋天枢结为童年好友,时相切磋,先生颖悟好学,攻读勤奋,良师益友,学业大进。民国八年毕业,已具成就,笔下千言,立待可就,意境超拔,文气如涛,俨然已属

  • 文章高理事长电贺徐州师范大学 秦汉兵马俑暨两汉文化研讨会成功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6期  作者:編委會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徐州师范大学 两汉文化研讨会 电贺 秦汉兵马俑比较 高本剑

    周校长暨诸位列席学者贵宾们,大家好!周校长六月廿四日来函敬悉:因海外之行等俗务所羁,未能及时回复,曾电话报告周校长说:因行程安排不能配合无法出席,特此致歉,尙祈见谅!!徐州师大在大徐州地区为最高学府,尤其是师资培育的摇篮,对该地区教育、文化的提升、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指标作用,此次「秦汉兵马俑比较暨两汉文化研讨会」在徐州举办,特此致电祝贺。徐州地据要冲,自古至今皆为兵家必争之地,现今承平时期,嗣后不可能再有传统之战争:你争我夺、草莽占地胜者为王之现象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