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川剧共返回6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假投降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1期  作者:川剧选辑 出版时间:1971-11-01
    关键字: 川剧 《假投降》 剧本

    (上淨二流冒子)在中原領人馬四五十萬,一心心把益州馬踏平川。恨姜維又不降他又不戰,這件事把本帥左難右難。(詩)大隊人馬出中原,恰似諸葛征南蠻,若無七擒孟獲膽,壓賽子龍鎭祁山。(白)本帥鍾會字士季,魏王駕下爲臣,司馬晉公麾下爲將。奉了晉公大令,帶領四十五萬人馬攻取蜀川,我爲正帥,鄧艾副帥。我二人行兵意志不合,分兵一半,各安營寨。匹夫從陰平進兵,本帥打從陽平進兵,與姜維一場大戰。姜維戰某不過,退過浮橋,使下武侯連弩之法,一枝連十,十枝連百,百枝連千,千枝連萬...

  • 文章川剧的建设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9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川剧 剧本 演技 社团

    川剧的建设,可从剧本,演技,和社团三方面来说明:㈠剧本:早年的川剧多无剧本,「昆腔」入川后的剧本,以满纸吴侬,不谐川人之耳,因而渗入了川省方言,渐渐改变为川省的剧本了。改造及创作的事实,可考见者尙不少,略述如次:一、淸光绪末,川督赵尔巽,曾嘱官绅筹设「戏曲改良会」,编印剧本,今坊间流行者尙多。凡戏名上冠以「改良」二字,刻工较为整齐者均是。如审吉平、邺水投巫、江油关、活捉王魁、双美图、三尽忠、弦高犒师、绵竹关等是。二、伶人周名超,满州正蓝旗人,寄籍成都。虽

  • 文章川剧唸白形式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2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川剧 伴奏 唱法

    川剧的唸可分为有乐伴奏的,无乐伴奏的两种。但无论是有乐伴奏,或无乐伴奏,只要是唸,则都是押尾韵的。所谓有乐伴奏之乐器,既非笙管亦非絃索,而是属于节奏乐的「拍板」「鼓,小锣」等是。有乐伴奏的唸如「哀子」「轲轲子」「扑灯蛾」;无乐伴奏的唸如「诗」、「引子」、「联」(或称「对子」)、「赞赞子」。「哀子」即皮黄剧中所说的「叫头」,多半夹锣鼓,用在唱辞之前,如「逼焦」一剧中,焦桂英唱香罗带后段之前,有「娓呀!母亲呀!」下接「谁把谁的良心坏,老天必降灾……」是。又如

  • 文章談川戲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9期  作者:覺夫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川剧 中兴川剧团 艺术评价

    的一种戏剧艺术。日前中兴川剧社成立作首次彩排,笔者蜀人,兼以嗜戏如命,自不愿放过此大好机会,惜赶到中山堂时,首折「前帐会」已成尾声。此剧是杨家将故事,因杨四郎再回宋营不返,鐡镜公主率阿哥赴宋营寻夫。就戏言戏,私郎走后,铁镜已改适番邦大将韩昌(平剧八本雁门关,四郞之妻是靑莲公主,不是铁镜。)韩太太自然不会去找杨先生;好得杨家将故事本是传奇,于史无稽,当然不必认眞。第二折是「八阵图」,此戏是川戏圣人康子林之绝作,堪称典型。其身段繁难,设无深厚幼功基础,很难演到水准

  • 文章孝女坊(川剧高腔)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7期  作者:蔡啓國選輯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川剧高腔 《孝女坊》 川剧选辑

    (上觀音、詩)二月十九是吾生,六月十九吾飛昇,九月十九蓮臺坐,救苦救難觀世音。(介)吾觀音大士。吾當殿前玉女星下凡,脫化吳氏桂姐,今日柴房做了捨頭救叔,孝行感天,等他來到時,理應收在殿前,衆神將好好保護。(上桂姐)呀老天爺!只說關門家中坐,誰知禍從天上落,我不尋禍禍尋我,是禍來了躱不脫。(白)屋漏偏遭連夜雨,行船又被打頭風。奴桂姐,是奴道這兩句話,奴同叔爺觀燈勝會,朱朝佐夫妻不知誰人殺死,連累叔爺遭下不白之寃,身坐監牢。昨日奴同母親去在監中看望二叔,禁子...

  • 文章川剧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88期  作者:影士輯 出版时间:1969-12-01
    关键字: 川剧精选 经典片段 川剧高腔

    盤真認母按:本劇為高腔,唱片由張紹華唱。(大紅鸞襖唱一字)僧俗遊玩佛殿外(牌子合唱),後跟元宰看從來(牌子合唱)。你觀她黃僧帽兒頭上戴(牌子),穿披袈裟圓領開。十指尖尖弄佛帶,腳下一雙小僧鞋。論年紀不過二十七八三十代,舉動風流動人懷。眉髮蓬鬆精神敗,柳腰空虛像懷過胎。背地裏我自怨徐元宰,不該說出此話來。她與我繼母曾結拜,以下犯上眞不該。為訪娘親來到此,是親生,菩薩要降災(牌子)。姨太娘前面把路帶,撩衣一步上合階。鐘鼓二樓分左右,法華樓正對演經台。大雄寳殿...

  • 文章大佛寺(川剧高腔)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期  作者:蔡啓國選輯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大佛寺 川剧 高腔

    (上淨、引)習文不就武精通,未攀丹桂步蟬宮(詩)家資富豪賽石崇,世代書香舊門風,喜交賓朋好結友,專打人間事不公。(白)豪傑姓刁名南樓,字表朝奉,原籍本郡襄陽人氏。自某出世以來,雙親早故,習文不就,喜弄拳棒,不料竟一學便成。某幼娶劉氏素娥爲妻,過門數載㸃血俱無。後又娶了王氏爲妾,生得一子,名喚官官,孩兒尚在襁褓之中。今日天氣晴和,打坐武棚,不覺身體悶倦,有心荒郊遊玩一番,刁平!(刁平)在!(淨)前面帶路。(下)(上小生,唱一江風)船到襄陽,停舟泊岸看端詳。...

  • 文章川剧习语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9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1-09-01
    关键字: 川剧 习语 民俗 镇台

    川剧习语甚多,兹续志如下:「鎭台」:一般俗称为「灵官鎭台」,凡是大戏班初到一个地方,无论是接演「神功戏」或「帮口戏」,在开戏首日的正午,也就是正戏之前,照例要请「灵官鎭台」,有鎭邪驱鬼,保定太平之意。由净角演员一人扮演灵官,当灵官出场拉站四门,并即绕场一周之后,上高台坐定。由经理人焚香化纸,参叩完毕,再由武行一人斩公鸡一头,以鸡血遍洒满台。这时便由「座钟人」(比总管更有权力者)出场为灵官开光,以鸡胸之毛拔下五根,沾上鸡血,贴于灵官正额上端,另取五张一串

  • 文章川剧锣鼓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7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川剧锣鼓 川剧高腔 三庆会 抓锣鼓 改良川剧研究班

    打唱打唱,三分打,七分唱;这意思是说,先要打响了,然后才好唱。所说打唱的打,自然并非武打的打,乃是指打锣鼓的打。打唱的打,既然属于锣鼓方面,那我们就来谈谈川剧的锣鼓。这里谈的,不仅限于川剧锣鼓的种类,也包括它的性质,和它在剧情中发生的效用,渲染或烘托各种感情。川戏的剧中人,无论表达任何思想感情的动作,都离不开锣鼓家伙伴奏,诸凡喜、怒、哀、乐、哭、笑和呼天唤地时,无一不用锣鼓加强剧中人感情之流露与增加舞台气氛,这是与平剧无法相同的地方。因为平剧有其他音乐

  • 文章中兴川剧团演出记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9期  作者:陳一萍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中兴川剧团 筹备 演出 计划

    一、筹备经过川剧,虽然是一种地方剧,但牠为西南各省市(包括四川、西康、云南、贵州、重庆市)七千万人士所共同爱好,幷时常到附近各省如陕西、湖北、湖南等地演出,可见牠早已不同于其他流行范围较小的地方剧。自从大陆沦陷,政府播迁来台,军中爱好川剧人士,曾有川剧社团的组织,如天府与天龙两川剧团,即其著者,幷经多次演出,颇得各方好评。可惜因为经费等等问题,后来终归停顿。近一年来,旅台川籍人士,在总统复兴中华文化运动号召之下,决定重行组织川剧团。为了获得旅台鄕人的协助

共68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