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仍以其绚丽、雄健的丰姿,吸引著无数游人,白马寺、相国寺、少林寺等已另有敍述,现将其它著名寺院介绍于下。风穴寺在豫西山区,古代建筑群保存之完好,要首推临汝风穴寺。风穴寺又名白云寺,在今临汝县城东北十公里的风穴山上。此山有两石穴,大者洞口广数米,其深不可测,或言长达数十里,穿洞可至禹县、密县。石穴奇特,每当大风将起,洞内便有沉闷声响,随后风从内出。小穴洞口,径不足一米,其深亦无人知。该洞潮润,常有蔚蔚蒸气,升腾而出。风穴山由此而得名。二洞穴位于风穴寺东南方
-
唐宋之際,吾溫佛教昌盛,梵宇林立,傳天台智者之學者,唯開元寺最巨。寺係東晉明帝三年郡人李整捨習禮坊私宅所建,初名崇安寺。唐開元二〇年,制諸州咸以一大寺為開元寺,而茲寺為溫諸寺之冠,例改今額。武宗滅佛搜僧,諸暨法樂寺高僧文質,適雲游永嘉,乃避隱樂清大芙蓉山。大中年間,佛法復興,太守韋君聞師賢,強請出山。師入住開元寺,廣建殿堂,塑佛裝金,抄寫經典,規漠更宏。石晉天福二年,復崇安故名。宋仁宗景佑二年,僧信南詣闕獻頌,召對稱旨,賜《大藏經》及三朝御書,寺建御書閣...
-
,初在永嘉龙兴寺为僧,遍览经典,研究天台宗的「止观圆妙」法门,但他感到自己「独学孤陋」佛法难精,后到南国韶阳曹溪(今广东韶关)寻得宝林寺院,谒见禅宗六祖慧能。在慧能的启发下,顿悟「无生」(即不生不灭…:乃至无老死)的道理,得禅宗秘法,遂成为慧能禅师门下弟子。玄觉在其《证道歌》里。竭力赞扬慧能传道、修行学佛之路,其中有一则歌词云:自从识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得自然。因为玄觉在宝林寺院只留宿一夜,故被称为「一宿觉」,另称「宿觉禅师
-
(民國二十八年)七月七日,陰晴,七十三度。晨五時半興,升半旗。午正,率寺內人等集庭中,向國旗爲陣亡將士及死難同胞靜默三分鐘誌哀。僧衆列左,員兵居右,禮成,全日素食,表示哀悼。接林祐光函,由灌縣郵余。發電渝詢敵襲詳情。傍晚省府轉來總裁支日復電致意。上午漆匠施灰打地,準備上漆。洪椿小雨,實現於當午,少頃即止。夜八時半睡,本日寫畫兩張。七月八日,晴,七十二度。晨五時興。餐後閱高僧傳數頁,寫松一幅。接屈映光、陳其采兩函云:賑災會擬撥兩萬元修眉山路。二、三、四等日...
-
尙为一蔓荒小岛,直到梁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年)慧谔才开山,距玄奘西域记成书已二百七十多年了,可知玄奘在世时普陀尙是藉藉无名之地,升住兜率天宫的玄奘有知,也应为舟山羣岛的百姓额手庆幸了。其书中之布怛洛迦孤处海涛波心,但千百年来厉水登山之人盖也多矣!普陀大名之远播,海内外寺院其以普陀称名者为数当不在少数,此犹国内之张小泉剪刀或香港之王老吉凉茶舖,钢锋逼人,药茶苦口,难辨眞伪。近时能以普陀称寺院之名能增辉佛光者当首推厦门之南普陀寺和香港之东普陀寺了。厦门南普陀
-
当广场上检阅的军号吹响一只诡异的蜘蛛蹑水而来四季的歌谣里 你能听到哪一支曲子会充盈著南方的寺院呵,它们是春天布谷的鸣叫?夏日田野上那不绝于耳的鼓嗓?是秋天金色的钟声款款而来?抑或寒雪纷飞的赞美总是属于白色?我没有听到任何我只是寺院以外暗流的井水没有在心于任何,除了那句:来则归去吧…………………我听到的依然还是那股子风是阴风 是无头无序无情无边的风儿,呼啸著的风儿在这风儿的吹赶下天空中的一片白云总是流浪个不停它们像从来就不曾有过驿站似的孤独就是它们永恒
-
的市消防二中队,朱门依旧,前庭空荡,因为他们肩负神圣职责,随时准备去扑灭殃及人民安危的火神。千年古刹妙果寺,就在这大道的一侧,座北朝南。几年前,好善乐施的旅法华侨黄吕英女士慷慨解囊,捐赠三十万元,将寺院修缮一新,重放光彩。杏黄外墙,画栋雕梁,如来、弥勒、金刚无不金身重塑。因此,自开光以来妙果寺里,钟声不断,香客不绝。等待超度的僧人安祥颐养,早晩课诵,鼓乐齐鸣。千年之前,继忠和尙在此荣任主持,若知今日之壮观,料得老和尙在兜率天中也如同弥勒而笑颜常开了。紧靠
-
几无人迹,得中原者得天下,朱元璋驱逐蒙古人,为了巩固政权,乃作大规模的第一次移民。还有第二次,他驾崩之后,建文帝继位,实行「削藩」,引起燕王朱棣率军入京「淸君侧」,号称「靖难之师」,整整作战四年,千里中原,白骨累累,不闻鸡犬之声,人迹杳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燕王靖难」。于是便不能不有第二次大移民,前后两次大移民,历时前后五十年。据洪洞县志记载,明朝时,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院,为唐代贞观二年所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济济,香客往来不绝。唐宋以来
-
嵩山太室釋翠峰南麓,有一座會善寺,規模甚大,而且完整。有山門、雙獅、照壁、寶殿、月台、大佛、巨鐘、磚塔、古碑、戒壇、齋堂、龍泉…等,並有房舍四十多間。大雄殿很雄偉,是元代遺物,爲歇山式建築,樓背獸吻,飛檐流金,彩磚琉璃筒瓦。斗拱構件,粗大樸實,彫樑畫棟,精緻華麗。古老的八角形三層磚塔,相傳爲唐玄宗天寶五年(公元七四六)所建,亦有清代建造的三級六角形琉璃頂塔及四角形磚塔等。寺前有翠綠的苗圃,後有蒼鬱的柏林,院内有高大的銀杏,兩旁有泉溪奔流。一擁水抱,環境雅...
-
了各方的游人到此旅游览胜,被人称为江北的名寺古刹,以后历经沧桑,清朝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遭匪蹂躏,清末民初,军阀混战,寺院又屡遭破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在寺内开办诞文中学,解放初期县粮库和县人民医院家属院设在此处。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认眞落实了民族宗敎政策,使这座数百年的名寺古刹焕发出生机。现有僧尼二十多名,住持寺政的为悟灿禅师,新塑释迦牟尼像、弥勒陀佛像、药师琉璃光如来像三尊,佛像高达三米多,气势雄伟,皈依佛门的弟子千余人,善男信女入寺进香者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