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族历史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溯祖尋根道來源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7期  作者:楊華山  出版时间:2007-12-25
    关键字: 溯祖寻根 家族历史 杨氏

    蓋謂人文蔚啓,商音之遺風不朽,凡昌厥後,宏農之義氣常新。想我楊氏家族,初住騰衝,先祖楊林。原籍南京,城南門外,應天府安豐縣,壽洲第一郡,曲龍村人氏,離京城三十里。大明洪武二年,雲南邊夷造反,朝廷下令,林公奉命,率師遠征,到騰討伐西南野夷,林公先硏究兵要地誌,再調查風土民情,隨後策劃兵力佈署,決定分區進擊,剿撫兼施,不過三載,違者剿滅,治者招安,防區已完全掌控,反叛勢力,已大部肅清,少數滋事野匪,逃往天涯海角,無從追究,綏靖工作已吿完成,民衆可安居樂業。林...

  • 文章吳氏通譜序言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6期  作者:吳展明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远口吴氏通谱》 通谱序言 家族历史

    而牛犊,雕蹄万凿之风翕然不变,孰非吾祖居三里之流风遗泽也哉!」换句话说:天柱在万历二十五年建县后的生产方式、服饰及生活习俗的迅速变化与进步,与当年盛公及其后裔的辛勤开发和艰苦创业是分不开的。到了近视代,又一次继承与弘扬泰伯「至德」[1]精神,并发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喊出了「救亡图存」[2]振兴中华」[3]「国家危亡,男女有责」[4]和「扶弱抑强、保家卫国」的口号,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团结战斗,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自由,作出了重大

  • 文章城東舊事——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9期  作者:劉世同 出版时间:2004-01-20
    关键字: 贵阳 唐家花园 唐家介绍 家族历史

    貴州都市報記者 劉世同在貴陽老東門附近有一條叫堰塘街的小街,清末民初貴陽三大家族之一的唐家當時的府第就坐落在這裡。說到唐家,老貴陽人自然會想到「唐家的頂子」和「唐家花園」,前者表示這是一個官宦之家,而後者則有史料記載為當時貴陽的私家第一園林,花園裡「樓、台、亭、榭宛轉相通,秋葵紅蓼點綴籬落間」,唐家人在這裡「五畝治蔬,五畝種竹;半日靜坐,半日讀書」……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繁華一時的唐家花園除了和紅樓夢裡「山石樹木,樓閣房屋,色彩眩目,巨大恢宏,極盡富貴繁...

  • 文章歷代朱氏先賢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朱姓渊源 家族历史 中华文化

    溯我朱氏,垂歷史兩千餘年,緣周封爲邾,有小邾國,於今山東省滕縣之地,後爲楚國所滅,族人去邑爲朱,沿黃河,長江流城南下,戰國時,楚還邾人於湖北黃岡西北十里之地,曰邾城,朱氏,歷代人才倍出,史册歷歷可考。如朱亥,戰國魏人,信陵君救魏,亥以擊殺晉鄙,奪其兵,退秦存趙。朱全忠,本名溫,五代碭山人,爲汴梁開國之君(太祖)。朱邑,漢,舒人,字仲卿,擧賢良有德,遷北海太守,治行第一,爲大司農。朱家,漢,魯人,任俠好客,蓄俠士百餘。曾脫季布之危,及布顯,終身不見,淸超亮...

  • 文章傅氏宗祠重建竣工紀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傅志偉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傅氏家族 宗祠重建 家族历史 兴建过程 组织经费

    新建 傅志偉傅氏一脈,起源於商代,傳說(註:同悅yueㄩㄝ)公受商高宗武丁封賜傅地而開基業。經秦、漢、唐、宋、元、明、清而至於今,凡三千兩百四十餘載,族支繁衍,四方遷徙,據考證全國五千六百餘姓氏中,我傅氏人口名列第三十六位,且歷代公侯將相賢士名人輩出,堪稱名門望族。傅 說公,正是我後世傅姓族裔的始祖。洪橋氏系,源出一世祖堯兪公之三子宣公,自魯至贛,宦遊落籍,傳三十七代,共九百四十九載。其中由洪橋播衍新建縣,有三十一代,亦七百六十七載,繁二十餘村,人丁興旺,子...

  • 文章白墓青山——徘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3期  作者:經富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义宁陈氏 家族历史 祖墓 文物保护 返乡参观

    今年五月上旬,我到上海參加圖書館舉辦的「中國家譜學硏討會」。會前得知會議將組織赴杭州一日遊。獲此信息,大喜過望,因陳三立、陳衡恪墓在杭州,正好前往拜謁。於是寫信給小從女史,請她吿知詳細的地址、路線。她很快就回了信,並寄了一張寅恪先生長女陳流求一九九一年前往修復墓碑時在岐路邊所攝的照片,以便準確地找到墓地。這樣,我的滬杭之行,便帶著兩大任務:一是査閱上圖所藏的陳家文獻資料;二是拜遏陳家杭州祖墓,以了多年心願。陳家的祖墓共有四處:老家江西修水竹塅里,這裡安葬...

  • 文章大埔藍氏獎學基金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寬慎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蓝氏 奖学金 家族历史 基金会事务

    教育為立國之本,百年樹人,教育為先。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光大客家人崇文重教的美德,為國家造就英才,二〇〇七年三月三日,大埔縣藍氏在其家廟,縣城湖寮古城大興堂成立獎學基金會。據史料記載,大埔藍氏始祖大興公之裔孫,歷來崇文重教,文風蔚然,清代科舉中式者居湖鄉之首,將領英豪更稱冠埔邑。湖寮古城永福樓先賢藍公武,經泰安樓宗親藍匡埔資助,留學日本、德國、歸國後終成大器,曾參加開國大典,出任全國第一屆人大常委,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等職,及三朝名人,古往今來,...

  • 文章洛陽孟氏之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5期  作者:孟祥龍 出版时间:1979-05-25
    关键字: 洛阳孟氏 地方家族 家族历史 家族谱系资料

    中原孟氏,出自東魯孟孫氏,東漢桓帝時,洛陽有孟賁,孟郁兩兄弟,賁官中常侍,掌宮禁,郁官太尉,爲三公之首,富貴已臻極致。惟郁之族孟光最有名望,於書無所不讀,尤精三史,且擅漢家舊典。漢末中原大亂避地蓉城,劉焉父子待爲上賓。先主定益州,拜議郞,掌法令規章,蜀漢文物制度,多出光手,累遷至大司農。孟光性嚴峻,大凡有關國家興廢存亡之事,無不仗義執言。延熙九年秋蜀漢再行大郝,光於衆人中責將軍費褘說:「夫赦者偏祐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窮極,必不得已。然後乃可行之耳,...

  • 文章門閭顯赫耀南方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3期  作者:徐蔚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华林胡氏 家族历史 华林书院 胡直孺 族谱史料

    奉新 徐蔚提起華林胡氏及華林書院確實値得一說,江西省奉新縣華林村胡氏創辦華林書院,培養了許多人才,華林胡氏中進士者就累計達五十五人之多,晏殊、蘇東坡、黃庭堅等名士先後來此講學或題詩讚譽,華林胡氏和華林書院曾盛極一時,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寫下了光彩奪目的一頁。自古江南人才輩出,學風稱盛,奉新的書院從南唐至清末,就有五十餘所,而以華林書院爲首,據《天下一統志》載:「四方之士來此遊學者常數百人。」特別是到胡仲光、胡仲容一代,可謂名士若鯽,勝友如雲,盛況空前。宋代...

  • 文章尋根謁祖 追本溯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郭善惠 郭而康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郭氏恳亲团 返乡拜祖 家族历史 家乡风貌 古迹风景

    盛夏酷暑,人們喜歡到勝地避暑度夏,而大埔郭氏開基祖天錫公、天祐公渡台後裔,飮水思源、尊祖敬宗,不顧氣候炎熱,組織了渡台後裔懇親團,千里迢迢,前來大埔。追本溯源,尋根問祖,足見他們滿懷濃烈的思鄕念祖之情。據舊族譜記載:大埔郭氏源自山西,屬太原郡。唐朝遠祖郭子儀被封爲汾陽郡王後迄今,苗裔爲隆尊先祖,區別分支,則改曰汾陽郡。嗣後,上祖十六承事福安公爲宋朝武官,以軍功鎭守福建龍岩,在龍岩定居後遷寧化石壁再遷居上杭,成爲上杭郭氏始祖。宋末元初,兵荒馬亂,八世祖天錫...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