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宜昌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宜昌三游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14期  作者:朱天煥  出版时间:1995-01-10
    关键字: 宜昌 三遊洞

    文献一一二期摘刊时报文化公司刘杰文先生所著「忆祖国河山」,所忆宜昌三游洞,「因宋苏轼、苏辙及黄庭坚三大诗人同葬于此,故名」;其「忆」有误。据《湖北风物志》载:『三游洞历史悠久,淸龚绍仁有诗云:「夷陵(即今宜昌)有夷山,夷山多名洞,三游最著名,喧传自唐宋。」三游洞之所以称「三游」者,「旧唐书·白居易」内载:唐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白居易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迁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其弟白行简同行,路过夷陵,遇诗人元稹。时元稹由通州(今四川达县

  • 文章宜都·宜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6期  作者:李邁  出版时间:1978-01-10
    关键字: 湖北宜昌 宜昌历史沿革 名称演变

    雕缛之嫌,却极尽其惨澹经营之能事!夫以秉赋好学的郦氏,历阅奇书,浏览古籍,故其所注,至为详明,此不难从其所旁征博引上作一明证——前有郭璞的注,后有盛弘之、袁山松的记,凡此无一不足以证实其实事求是与乎治学的严谨,不容有一丝一毫的偏差与过失。但,于今编译舘主编者的注释该课文,是否也具有此一良好风范呢?褊衷不敢苟同,倘不吾信,请参阅第三册第二十二页的第一项注释:「宜都——即『今』湖北省宜昌县。」翻阅辞源的「宜都」条:「今县名、三国蜀汉置宜都郡;陈、析置宜都县;隋

  • 文章楚蜀咽喉——宜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5期  作者:征鴻  出版时间:1975-04-10
    关键字: 饮食文化 宜昌市

    宜昌为湖北省西部的一大商埠,位于长江上游北岸,为川鄂交通要地,古称楚蜀咽喉,荆襄门户。商业繁盛,大小轮船均以此为终站。上行只有四川民生公司的轮船可以往来川鄂间,因为船小吸水浅的原故。长江由此向西从平善坝起至四川的奉节(即虁州),沿线峡滩错杂,到处都是惊涛急湍,为入川最险的水道,所谓三峡就在这一段航道上。三峡为西陵、巫峡、瞿塘。此外尙有牛肝马肺等小峡,大轮不易通行,只有赖小轮来往拨运,宜昌遂成了拨运要站了。县城东南有荆门、虎牙二山,隔江对峙,为春秋战国时

  • 文章三峽圓夢話夷陵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25期  作者:李建國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三峡水库 追溯历史 宜昌景观

    数十座营寨,依山傍林,暂避严夏酷暑,盼等秋天到来。于是,兵士懈怠,将帅麻痺,刘豫州见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焦头烂额,苦无良策,一筹莫展,终日郁闷抑郁。蜀吴两军对垒彝陵一年多。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以弱胜强。辉煌战绩,名垂史册。一千七百多年前彝陵之战是孙子兵法中:「主不可以怒而兴军」,的典型战例。历史名城宜昌(夷陵)市,地处西陵峡口,「上挖巴蜀下引荆襄」历来是鄂西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商贾云集市面繁华,水、陆、空品字型的交通枢纽,勿庸讳言,建设三峡水库,给宜昌

  • 文章现代农业看台湾 宜昌市农业考察团宝岛见闻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0期  作者:向洪星  出版时间:2011-07-10
    关键字: 台湾农业 宜昌市农业考察团 赴台交流 考察见闻

    作者向洪星 现年五十四岁,湖北长阳土家族人,曾在长阳、兴山等地工作,二〇〇三年升任宜昌市夷陵区区委副书记,所督导业务包括农业项目。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