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安史之乱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为影响唐王朝盛衰转折之关键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希文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安史之乱 唐朝 由盛转衰 安禄山 八年

    唐玄宗年事渐高,朝廷政务委诸宰臣,军戍大事付之边将。所谓宰臣,先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后是椒房之亲杨国忠。边将,主要指安禄山。这是导致天宝乱政的重要因素。而从天宝十四载(公元七五五年)开始,绵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则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分水岭。李林甫执政十九年(开元廿二年<公元七三四>)至天宝十一载(公元七五二),一贯媚事左右,迎合帝意,杜绝言语,排异胜己,屡起大狱,诛逐贵臣,终于「养成天下之乱」。而杨国忠小人得志,才能更劣,继任宰相仅

  • 文章唐代的敦煌學校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8期  作者:林隆盛  出版时间:1989-06-01
    关键字: 敦煌学校 州学 安史之乱 道学 县学

    自漢而宋,敦煌一直是中國重要的邊陲要塞。絲路由此而起,佛敎亦由此而傳入中土。因此,敦煌不僅是軍事、政治、經濟的重鎭;更是文化的寶庫。至於敦煌何時才開始有文化的活動呢?在文獻上,尙未曾找到確切的時間。不過,從漢武帝在河西設置四郡經營之後,應該已經有從事於文化的敎導了。而在東晉之際,李暠建立西涼國,便以敦煌爲其首府。「西涼錄」與「沙州都督府圖經」(伯二〇〇五號)均載其事,言「興立泮宮」「增高門學生五百人」,明顯載錄敦煌學校至此已頗具規模,學生甚且高達五百餘人...

  • 文章悒鬱一生的詩人杜甫(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孫敦軾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杜甫 安史之乱 高适 《杜诗详注》 边塞诗人

    安史之乱,给唐朝社会极大的冲击,使人民饱尝战争的苦难。这历史的巨变,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契机。至德二年九月,官军收复故都,肃宗自凤翔返长安,杜甫闻讯自鄜州来长安,仍任左拾遗。他这次在长安,过了半年多的安定日子。至德三年(西元七五八),改年号为乾元。乾元元年春天,肃宗朝中形成一个把持朝政的集团,由宦官李辅国掌军符,张淑妃(后来为肃宗后)撑腰,结党弄权,排除异己,这情况与玄宗晩年喜用佞臣擅权的局势颇为相似。杜甫为人善良、正直、有理想,与朝中那帮谄佞小人,如

  • 文章河南雙烈士傳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0-04-25
    关键字: 邓县 双烈祠 张巡 铁铉 安史之乱 靖难之役

    鄧縣建有『雙烈祠』,崇祀唐張巡,明鐵鉉,二人皆鄧縣籍。祠門有對聯曰:『烈士無雙雙烈士,忠臣不二二忠臣』。人忠烈,文佳妙,堪稱雙絕。唐玄宗天寶末,安祿山造反,陷京師,僭帝號,上西幸蜀。叛軍入河南,張巡爲眞源(鹿邑縣)令,起兵於雍邱(杞縣)大敗安之部將李懷仙。安乃於杞北築壘溝絕巡餉道,巡終不屈;復與太守許遠齊力守睢陽(商邱),卒至矢盡糧絕,城陷被執,罵賊不休,壯烈成仁。雍邱、睢陽爲江淮屛障,睢城不下,賊衆便不敢南下擾江南,東南富庶之區乃得保全。雍睢牽制叛衆,...

  • 文章李光弼——唐室中興的名將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安史之乱 治军威严 唐代名将 唐室中兴 太原之战

    安庆绪及李猪儿所弑。[2] 朔方军,治灵州,今甘肃灵武县以北,绥远西南之地。[3] 史思明,宁州夷,突厥种,玄宗赐名思明,骁勇有才略,为安禄山将。思明杀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旋亦为其子史朝义所弑。[4] 见通鉴记事本末(十一)上,安史之乱。[5] 见通鉴记事本末(十一)上,安史之乱。[6] 见通鉴记事本末(十一)上,安史之乱。[7] 铁券,颂赐功臣为信,倘本人及子孙犯罪,得念前功,予以减免。[8] 凌烟阁、贞观

  • 文章杨玉环与安史之乱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8期  作者:張良光 出版时间:2005-04-10
    关键字: 唐玄宗 杨贵妃 安史之乱 史思明之乱

    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等,对玄宗密谋废立,或予毒杀,后经王琚、张说、崔日用等上奏,玄宗因而命王毛仲、高力士等,拘捕太平公主,制令自尽,复捕杀其同党。至此,唐室历经史称武后、韦后、太平公主为三次女祸,在政治上所幸影响不大,唐玄宗因而展开了他的开元之治。二、安史之乱槪略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三年,可以区分为开元二十九年与天宝十四年两个时期。从开元元年至二十九年(七一三—七四一年)期间,由于贞观之治所建立的政治基础,与玄宗能迅速结束多年来的宫廷内乱,且能任用贤相姚

  • 文章心無恐懼即無恐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恐惧 安史之乱 郭子仪 朱元璋 人生感悟

    安然走过吊桥,什么危险也没有发生;可见驱逐恐惧的心理,最可靠的办法是奋其勇毅,一切当可迎刃而解。唐代的「安史之乱」,渔阳骄兵悍将一举攻占洛阳,潼关不守,玄宗幸蜀,肃宗即位灵武,全仗郭子仪浴血苦战,终于收复两京,转危为安。其后回纥兴兵来犯,仓促之间再度起用久释兵权的郭子仪,众寡悬殊,势难硬拼;遂丢弃甲冑,一路传乎直入回纥营中,顿使回纥兵将为其威仪所折服,而纷纷罗拜马前,誓好如初。唐代的马燧,在大历、建中年间,屠破李灵耀、田悦之乱,封为北平郡王。当其招抚为乱之徐

  • 文章爲楊玉環抱不平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0期  作者:文榮子 出版时间:1978-10-25
    关键字: 杨玉环 安史之乱 人物评论

    楊玉環字太眞,靈寶縣人,膚肌白嫩,體態豐碩,身材修整,儀容嫵媚,謔浪動人,善會旨趣,爲唐明皇貴妃,得君專寵,所謂:「後宮粉黛三千衆,三千寵愛集一身。」君憐臣愛,水乳交融,海誓山盟,「在天願爲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迨安祿山叛亂,攻洛陽,破潼關,陷京師(長安),僭帝號,唐軍潰敗,那些敗兵之將,擁殘兵,護皇上,西行幸蜀,行至馬嵬驛,諸敗將挾兵強諫,逼明皇賜貴妃死。這位怯懦的李三郞隆基,旣怕死,又貪戀王位,更抛誓言,忍心使難舍難分的「美愛情人」自殺!玉環地下...

  • 文章「台灣人與河南人」讀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5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8-05-25
    关键字: 集应庙 安史之乱 张巡 河南同乡会

    本(六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版的中原文獻第十卷第二期中,曾載有王光臨先生「台灣人與河南人」的一篇大作,把台灣省所謂閩南人和客家人的來龍去脈,旁徵博引,分析得甚爲詳盡,證明了台灣同胞無論其爲閩南人或客家人,追本溯源,其祖先都是由河南輾轉來到台灣。這篇文章好像有一家報紙曾經轉載,足見其信而有徵,是一篇民族源流的寶貴文獻。聽說台北市木柵區保儀路有一個古老的廟,名曰「集應廟」,乃是唐朝張巡之後,奉其神像,由河南經由閩南遷來台灣,建廟供奉,這又是早期河南人輾轉來台的...

  • 文章唐代中興名臣郭子儀評傳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5期  作者:車潤豐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郭子仪 平定安史之乱 中兴名臣 单骑退回纥

    一、报国心切扭转乾坤的唐代大英雄郭子仪,华州郑县人氏,秉性忠正,满腹韬略,治军严明仁厚,深得人心,一身系唐代四朝之安危,扶危定倾,典型在夙昔。在他未得志前,闲居京师地方,耳闻目见,尽是些对朝政日非不满的言论和表态,事实上国势也是由盛而衰,他到酒楼喝酒,浇胸中块垒的词:「怅钓鱼人去,射虎人遥,屠狗人无」愿殷忧启出圣贤,至少,也希望有几个射虎屠狗的好汉,来为国效命!二、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即位之始,任贤、纳谏、崇俭、好学、轻刑、薄赋、夙兴夜寐,以临天下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