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婚姻习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鄕俗小丈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12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4-12-30
    关键字: 婚姻习俗 小丈夫 日常起居

    一、引言喂…喂……遜之老弟!來…來……這邊坐。一陣似曾相識的呼聲,使我驀然囘首,哦……您是…我沉思了半天,才想起,哦!厚來是舞陽張樓的褚介之兄。當時,介之兄在台南火車站侯車室,正撫恃著一位老婦人,相看兩不厭,有聲勝無聲的相依默坐着,倒是褚兄眼力强,大老遠地便高聲大喊起來。我禁不住指着傍坐的老婦人…這是……伯……褚兄到不及待地,連忙介紹這是我內人。尶地我立刻頷首致意,大嫂,小弟失禮了。我坐上中返的莒光號,一直爲邂逗這一對幾十年不曾謀面的老夫妻所困惑。看上去...

  • 文章蒙古的婚禮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扎奇斯欽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蒙古秘史 婚姻习俗 婚礼 迎亲 出嫁

    叩拜这边的父母和众亲族。先把莲花一般的佛灯,香烟缭绕的长香,内穹七珍外具八宝绵长的「哈达」(khadagh)[1]从众爱畜当中拣选纯白的绵羊,诸美味当中拣选最好的干果,献给你们所奉祀的神佛。为了完成结为姻娅的礼仪,奠立永久幸福的基础,向聚在这里的诸亲贵友,首先献上降自上天圣洁的「哈达」,食品中的珍味,最好的马湩和佳酿,愿以现在的欢乐,预祝将来永久的幸福!我们来娶他年幼可爱的新娘,蒙受你们极慈爱的恩典。愿这前缘早定的一对小儿,永浴「十善之福」[2],备享安逸

  • 文章廣東境内少數民族婚俗(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蕭亭  出版时间:2008-04-30
    关键字: 广东省 婚姻习俗 瑶族 壮族 畲族 黎族

    住娘家七天。返回夫家后,婚礼遂告结束。潮州巿畬族,新婚三日后回娘家,吃罢午饭,当天还夫家。南雄县畬族,在新婚之日,祠堂及洞房均摆放纸作白鹤一对、茶花两朵,据说是祖传规矩,代代遵循,且迄至现在,仍禁捕白鹤。丰顺县畬族,对嫁来的汉族新娘,在四个月内学会畬族语言的,誉为「好新舅」,即好媳妇的意思。否则遭人白眼,已习约成规。黎族海南黎族严禁血亲通婚,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五十年代以前,多财势大的男人,有娶多妻的。在五指山腹地的「合亩制」地区,传统的婚姻习俗,仍然

  • 文章陳年陋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乙公僕  出版时间:1986-06-01
    关键字: 社会文化 婚姻习俗 人物回忆

    當年「小閨頭子」,過了十歲,媽媽便叮呤囑咐的說:「閨頭子要怕人」,就是要閨女的容顏,不能給人看見,女孩子生來就靦腆,再加上媽媽過來人的經驗之談,便格外的害羞怕見人了。女孩子在未出嫁時,父母都當作「明珠」般的看待,因此:多多少少會助長女孩子撒嬌撒痴的天性,所以當年女孩子在家裡的地位,雖然無是輕重,可是憑他發起脾氣來,將眼一「陰」,臉一冷,頭一勾,嘴一咕,兩個小眼圈裡的淚水向下滴的時候,連親生的父母甚至老爹爹、老奶奶,都得「架手」讓他三分。等而下之的人等,更...

  • 文章廣東境内少數民族婚俗(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蕭亭  出版时间:2008-07-31
    关键字: 广东省 少数民族 婚姻习俗 满族 回族 苗族 京族

    致赠财物,又要摆设收席酒,通称为「婚礼尾酒」,在酒席间,新人聆听亲友的祝福和教导,敬酒对歌,有的亲友众多,收席酒长达三天三夜。五、满族满族的婚姻习俗,也有一定的民族特点。首先在闺女过门前,先把嫁妆搬到男家,并由女家派两位男童到男家钉挂门帘,说一些吉祥话,如「门帘高挂,五世其昌,白头到老,子孙满堂。」迎娶时,男家也要派男童到女家「偷子孙筷」,取其子孙昌盛的意思。正式结婚日,男家备好花轿和仪仗队到女家迎亲,仪仗队的音乐是用「马锣马鼓」,乐器有大锣、大钹等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