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堂号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华林胡氏始祖胡藩及其华林堂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1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08-05-01
    关键字: 胡姓始祖 华林胡氏 华林堂号

    之后,其后代有一代代承传为二世祖、三世祖……族谱中有了明确的传承记载。华林为胡市重要一支的堂号,其他还有如安定胡氏(以北宋大教育家、泰州人胡瑗为始祖,胡媛号安定)、明经胡氏(为唐朝廷赐姓的胡氏)、龙用胡氏(以居住地命名)等等。何谓堂号?在此也有必要说明一下:堂号是标示某一姓氏或此姓氏重要分支的名号,是氏族门户的代称,表示一个家族的出身来历,区分族属支派。通常以本姓氏发祥地或始祖居住地命名,也有的以祖先功绩或德行为名。后世子孙尽尽年代久远,仍使用这一名号,置于

  • 文章周氏宗族世系堂号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周健民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周氏 宗族世系 堂号

    依先人世代相传,我周氏本晋人,出自姫姓,居山西洪洞县喜鹊窝。明朝初年,由先祖有资公迁至萧县。定居投县之西南边陲相山之麓,名为高村。及贻玖(健民)之身,已二十有一世矣。关于周氏堂号,其说有二。一、爱莲堂。此堂号一说起于汉时,因大将军周亚夫驻军细柳,曾撰联:「细柳营中春试马。爱莲池上夜谈兵」,因而得名。另一说是源于宋时,大学者周敦頣爱莲,曾为文赞莲为君子,乃以为堂号。二说并传,为我周氏所沿用。于民国二十七年对日抗战前,叔父晴舫公将「爱莲池上夜读兵」联文,改为

  • 文章追根(堂号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4-11-15
    关键字: 海峡两岸 寻根探源 堂号档案

    年前在报上看到少数盲目不肖份子说:「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实在使人万分感叹!他们眞忘了本,其实我们的老祖宗都是来自大陆,祗有先后之分而已。在本省各鄕村尙存之古老房屋大堂正门上,大部有「××堂」,显示其姓氏,只要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家人来自何地,这就叫做「堂号」。笔者走过大陆二十余省所见,均有如此「堂号」,因此,对姓氏与堂号之关系略知一二,再根据有「堂号之百家姓及本省文复会之查考所得,堂号与姓氏,以及原堂号之居住地,槪述于后以弘扬「愼终追远」之优良传统。一

  • 文章姓氏起源及族姓堂号(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白光華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姓氏起源 族姓堂号 出处典故 摘录收集

    六、郑姓堂号褒义堂郑姓,以国为姓。出自姬姓,居荥阳郡(治所在河南荥阳县境内)。周厉王(?—公元前八二八年)姬胡的小儿子姬友,受其兄周宣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为郑桓公。公元前七三五年,为韩国所灭,子孙迁徙至陈国(今河南淮阳)与宋国(今河南商丘)之间,遂以原国名为姓。「褒义堂」,取以褒扬「忠」、「义」传家。七、王姓堂号三槐堂王姓,《百家姓》收,分布极广。其来源:①以爵为姓。出自姬姓。周灵王(姬泄心,公元前五七一—五四五年在位)的太子姬晋的后裔;②出自妫姓

  • 文章台湾区姓氏堂号考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0-02-25
    关键字: 台湾 姓氏源流 《台湾区姓氏堂号考》 书序

    创新,实行三民主义之功著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秉承先总统 蒋公遗训,戮力推行中华文化复兴工作,复因台湾今日肩负反共复国■传扬我民族文化之历史使命,故吾人于此时此地,特将发扬民族伦理精神与增进民族意识列为工作之首要重点,顷台湾省、台北市两分会与台湾省、台北市两文献委员会,联合编纂「台湾区姓氏堂号考」一书,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纂杨緖贤君执笔主稿,根据可信资料,简明敍列诸姓起源与夫流迁来台,及郡望堂号诸般状况,不仅可副台湾同胞寻根溯源之愿望,亦深符增进民族团结

  • 文章不知慎終,焉能追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8期  作者:李文德 出版时间:1980-08-06
    关键字: 民俗文化 姓氏堂号 文化寻根

    征文,广蒐资料,经两年余的努力,终于编成「愼终追远参考资料」乙种,计有一、二、三集。一个普通人民团体,居然亦有此种远见和毅力,站在文化立场,是値得报导的。笔者不敏,愿就此对愼终追远、姓氏郡堂号问题,亦愿提供粗见,抛砖引玉,还请先进专家指正。一、应从民俗文化复苏始自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以来,省市分支会,文献会和有关人民团体,的确做了很多有益于民德归厚街工作,尤自电视影集「根」传播以还,我们的社会各阶层,幸能迅速确认;「根」即以我们五千余年来所谈的木本水源,亦似

  • 文章萧县旅台同乡五十四姓堂号祖系考略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萧县 旅台同乡 五十四姓 堂号 祖系

    前言我萧县同鄕于民国三十八年旅台者数以千计。各同鄕多能吃苦耐劳,勤勉进取,成家立业,至堪钦佩。兹以政府修改户籍法,将「籍贯」改为「出生地」;如此,年代久远,我同鄕之后人将不易知原来祖籍何处。我们的民族,素来注重伦理道德。对祖先能愼终追远。这种美德,实在可贵。经张鄕亲凤仪倡议对祖籍设法留念,经同鄕会决定制牌垂志。上刊萧县略图,下载说明文字(文见萧县槪况)。在工作进行中,有鄕亲建议牌上宜铸置牌鄕亲之堂号、姓名,俾使后人明了其本身宗族的堂号,以及初迁台湾的先人

  • 文章海邦藥史雜錄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吳舟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医药史 伊尹 国药堂号 药物贡品 图经本草

    配合。伊芦山气清地灵,草木颖挺,盛产药材,自古即为名山◦这里石刻荟萃,题景记游,琳琅满目。著名的「龙泉」、「云天」、「含光」等题勒,字大如斗,俊秀飘逸,十分引人。司马迁《史记》认为,古海州这一带地域,在商朝建立前,就隶属商贵族统治了,以后商汤任命贤人伊尹为相,灭夏建国。据此,说伊尹隐居过伊芦山是不无道理的。国药堂号拾零「堂号」又叫「堂名」。国药堂号即中药堂名。旧时,取堂号名与现时一样是颇为讲究的,因为好的堂名不仅便于顾客辨认称谓,也起著招徕顾客的作用。海邦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