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是到过上海的人,很少不知道城隍庙的,但是,尽管知名或游玩过的人很多,而对城隍庙的渊源,知道的恐怕少,因此它的来源掌故,实有谈述一番的必要。现在所说的城隍庙,实际上是豫园的旧址,面积近八十亩。豫园兴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公元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是四百多个年头了。园主是曾经作过四川布政司的潘允端,他修造豫园的目的,据说为了侍养他的父亲和祖母,作为养老纳福的所在。潘允端的父亲潘恩,曾经作过明朝的刑部尙书,所以两代下来,修建一所像样的住宅,财力是没有什么
-
日前拜读本刊九卷七期(第九十九期)中,有王任承先生「瑞安城隍庙的传奇故事」,觉得「无独有偶」。因全国各县之城隍庙皆在县城内,惟独我县(山东省恩县)例外,自然亦有一传说。不料浙江瑞安之城隍庙竟也如此,可见天地之大,无奇不有,而将「南京到北京」只有我处城隍在城外之说打破。有关瑞安城隍庙之传说,王君言之甚详,勿庸多言,现将我县城隍迁至城外情节略述于下:在明朝万历时(据县志记载:我县县城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御史雷稽古住在县城东关(迄今雷氏宗祠中,尙有雷御史之
-
武进县的城隍庙之多,为他处所少见。旧例,凡府县治所所在地,大都建有城隍庙,而且列入祀典,每値朔望,府县长官,都当至城隍庙上香,每年某一特定日期,并擧行较大规模的祭典,甚至水旱灾害,也应到城隍庙祈祷。因此城隍神无异便成了衞护地方的神。武进县城,为旧常州府的府城,坿廓有阳湖、武进两县,因此在城内便有一个府城隍庙和两个县城隍庙,一城之内有三个城隍庙,已属少有,另外还有一个都城隍行庙,所谓行庙,应是临时驻节之意,如同行辕、行署。明初,令全国府县,普祀城隍,并加封
-
明朝中葉以後,倭寇(日本海盜)常常優亂我國東南沿海各省,而於江浙沿海各縣尤甚,並常向內地侵掠至崑山,太倉,常熟,江陰,無錫一帶,地方莫不引爲大患。吾邑於嘉靖三十三年夏,倭寇侵入焚掠,被殺的人,不知其數,義士何五路等三百餘人和寇激戰,殺寇酋閻三等數名,何五路等三十六人皆戰死。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又來侵擾劫掠,是年邑宰王其勤修築城墻禦寇,以其子克保督導不力,論罪處死,斬殺於西門駐驄橋上。嘉靖三十五年夏,倭寇圍城達三十天之久,殺居民三千人,焚燒民房百餘家,北門罹...
-
舍下世居无锡南门外,有一亲戚杨姓者,在城内新县署内办公,住宅亦在新县署前,笔者幼时常随亲长往访,所谓新县者,即指金匮、而对原有之无锡,则称老县,皆不以县名唤,从习惯也,最感兴趣者,厥为两县各有一城隍庙、城隍老爷亦有老城隍新城隍之分,此外两邑近郊,尙有祠山、睢阳、行灾、延寿司、南水仙、西水仙、府城隍等七庙、岁时集体出会、或生辰互相拜谒,极为热闹,各庙神祇,生前皆为本邑宰官,或治水消灾,或筑城御寇以及其他各种建树,勋绩彪炳,功在地方,殁后民众崇德报功,立庙
-
顶多躭误我们的一天行程,希望我们仍旧有一个愉快的旅程。于是一场小小的风波过去了。从这件事,以致到以后两周里所得的经验,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大陆办事,一切要靠单位,讲人情,走后门。无意中在上海多躭一天,此日我们就叫了一部小汽车,由久居上海的二姐陪着,先去游城隍庙,看杂货店及吃小吃。前者买不到特别精致的玩意儿,后者的馒头和汤圆,也不是想像中的好味道。到处还是人看人!倒是豫园和外滩公园的景致不错,可惜天太热,人太多,往那里一站拍张相,人就密密地围上来了,那么紧紧
-
在中国,几乎每个城鎭都有城隍庙,而且都不只一个,城隍庙的香火不见得鼎盛,可是它却非常普遍。现在的人很少能道出城隍庙的来源,见之于记载,则它是历史悠久的,有人说约有三千年,是始于周朝;周礼「八腊之际,有水庸之神」,所谓「庸」即「城」的意思;「水」即「隍」的解释,似乎这就是祀城隍之始。亦有说是肇起于西汉,汉高祖刘邦梦见秦功臣冯尙见对刘邦说:「我奉天帝令,和王知一同领城隍事。」于是汉高祖便筑庙宇祀奉城隍。不管那一说是眞实,至少两汉时已有城隍庙了。到了唐朝
-
半山亭,供香客休息之所,以赎前愆也。我国各府(县)城内均建有城隍庙,规模伟大,香火鼎盛,台湾亦不例外,惟我瑞安城隍庙不在城内,而在东门外,究其原由,不全系一神话,也有史实可以印证。瑞安城隍庙原设在城内少沙隄(少沙巷)底,为何迁移至城外?据传闻;明代有一姓卓名敬,童年时,家境贫穷,母子相依为命,就读家塾时,有一日,群儿戏玩毕,其中一童失落砚台一只,群儿以为他家穷可欺,均诬指他偸窃,他并无偸窃,坚不承认,于是群儿商议,要向城隍爷告状,以作决定。即晚相率往城隍庙
-
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故有牵强附会,致山精草妖,亦为神说。又人在世正直,或有功于国家地方者,死而祀之亦为神。而我对后一说,衷心崇拜,虽死去原知万事空,但留有好榜样,使人肃敬,纵然神道设敎,亦是景慕不已。城隍庙全国各县皆有,且笔记等书,常载某县城隍为某人,非忠臣即循吏。而我邑据说是千文传,干元朝官我邑同知,有治绩,元史邑志皆有传。庙居城中心区,规模宏大。另北大街有干大圣庙,亦祀文传;且不独唯此,各鄕亦多是庙,民之感于可知矣。北街之石柱弄,尙有茄侯
-
庙宇泗泾庙宇并不多,仅有位在鎭北的城隍庙和杨爷庙,西市梢的关帝庙和东帝梢的三观音堂。论规模,城陧庙与杨爷庙较大,占地也广。先谈城隍庙,城隍神自宋以来,即已祀遍天下。明开国初,太祖曾尊京都城隍为帝,其他若干重要都市城陧,亦分别敕封公、侯、伯等不同爵位。及至洪武三年,又一律改称某府某县城隍,而一般老百姓心目中,一致认城隍神为阴间的地方父母官,无论活人死人,无不在其管辖之下。甚至以前各地知府知县新官上任之前,一定要到城隍庙拈香祭奠一番,算是同城同官礼貌上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