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瓜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談羅隱「讖破」

    来源期刊:《同安》 第67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1999-05-01
    关键字: 罗隐 同安 农夫 地瓜 肥料

    农夫在地瓜园里除草,便上前要求挖一块地瓜止渴,那农夫热情地说:「地瓜要等长大成熟后才能掘,现在地瓜未成熟,一掘就烂掉,不过先生既是肚子饿了,那就请随便吧」。他感谢主人的关心,便说:「地瓜大块挖来吃,小块让它长大再去挖」。从此我县农民种地瓜不必等全部成熟一起挖,而是长大一批挖一批。这种耕作方法世代相传,至今如此。究其原因是地瓜需要松土,挖一次地瓜,就是多一次松土,促成小地瓜成长。不久他又来到这里,特地看望那农夫,农夫正忙于春耕除草,但见那农夫四脚落地伏著拔草

  • 文章蔬果皇后——地瓜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王文法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地瓜 饮食 保健

    的蛋白质、维生素A、B2、C以及钙、铁等有益成份。其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2的含量均比空心菜、绿苋菜、莴苣、芥菜叶等为高,尤其是胡萝卜素含量高于胡萝卜三点八倍。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已把地瓜叶列为高营养蔬菜之一,并誉其为「蔬菜皇后」研究还发现,地瓜叶还具有食疗保健功能,能补气疗虚、健脾益胃都有一定功效,常吃有预防便秘、保护视力和延缓人体衰老的美容作用。地瓜叶还可防止心血管脂肪沉积、促进胆固醇排泄,提高人体免疫的功能。加之地瓜叶因病虫害少,农药污染少,医学界已将

  • 文章諺語的解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秦振華  出版时间:1980-06-20
    关键字: “潍县地瓜差的粗” 谚语解释 乡野趣闻

    我们山东家鄕有句谚语,「潍县地瓜差的粗」,这句谚语,顾名思义是批评一个人的份量还不够的意思,通常用于二人较量或比赛,如甲乙二人较量举重,甲一举而百公斤,乙一举仅伍十公斤,于是甲很幽默的说,您是「潍县地瓜差的粗」,意思就是说您还差的远,应再理头苦练,不要自傲。但有些同鄕,仅把这句谚语上半句「潍县地瓜」记住了,而忘记下半句「差的粗」三个字,和笔者聊起天来,认为潍县的农产品以地瓜最出名,经笔者解释后他始了解这句谚语的由来。地瓜适宜栽培于沙质土壤或地质较为松软

  • 文章白嶼史話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1期  作者:洪樹芬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白屿 《白屿约言》 朱熹 文昌鱼 地瓜

    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二日,琼头村陈下厝,丙洲的几十位渔民在海上作业时曾冒险抢救一架被侵厦日寇击中坠落于鳄鱼屿海面的美军轰炸机七名飞行员,在日机、日艇追踪形势紧急的情况下,渔民们机智地把小木船隐匿于屿上安全脱险,而荣获盟军的奖励。屿之周围多泥沙质,是文昌鱼生育最理想的地方。四周还遍植红树林,是一道风景线。屿上表层多红壤土,海拔16.05公尺,上现有耕地45亩,村民在此种植地瓜、花生、高梁等耐旱作物,并为渔民下海捕捞的歇脚站。屿上有口淡水井(原有两口),清醇甘甜,大旱

  • 文章回憶連城靑年入伍記

    来源期刊:《連聲》 第7期  作者:李恆生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入伍 祠堂 地瓜干 木船 冷水

    我们是「新兵」。人数到齐了。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整好行装,穿上戎服,我们离开了李家祠,来到县政府公园内广场前,列队点名。当时有县长、军事科长及本队代表陈应钦、陈家彪等人讲话,鼓励我们从军报国光荣的一番盛意,并发给我们每人油纸伞一把,随即步行向东门外出发。当时城内各家商店,鞭炮响个不停,祝福声也此起彼落;父母、兄弟、姊妹、妻儿、亲友相送者,络绎不绝;叮嘱之语,句句出于他们内心的关爱。赠送之物,是产于本县有名的一片片地瓜干。当时我们心中的感激,眞不知从何说起,有的

  • 文章回鄕探親紀實

    来源期刊:《連聲》 第9期  作者:林容德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探亲纪实 地瓜 林坊 深圳 计程车

    倒塌。乡中原有石砌路石块多被挖坏,高低不平,下雨时泥泞满地,行走不便,幸好邑城到林坊二公里多,有条公路舖上水泥,勉可通行。林坊系农村,卫生较昔差远,吃的仍是粗茶淡饭,喝的仍是井水。椅棹、板、锅灶、粪坑(厕所),和四十年前一模一样。更没有自来水,排水沟,路灯等的设备,对生产方面,农田种作二季稻谷,并将各处田间及近乡坟墓挖去,种植地瓜、柑桔西瓜、桃树等水果。村中及田段上步道缩小,只能只人行走,连手拉车都无法行驶,到县城买卖仍靠肩挑,十分落后。我乡寺庙,从前大小

  • 文章雲雨夢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6期  作者:林文泉 出版时间:1980-12-01
    关键字: 亲情 种田 地瓜 考试 文献名邦

    第十二章 親情似海 萬軍莫敵「夏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早枯焦;農夫心裡似湯煑,飢困艱辛誰知曉」這種滋味是我最爲明瞭,且屢經飽嚐!此乃爲亦農亦學的人知道得更深刻,在學校擧行畢業考試的第二天下午,三時半左右,父親到學校來看我,知我正在考試,未曾讓我曉得,先去看陳主任文通導師,待我考完當天的課程,才由文通先生陪父親來看我;父親說:「經過校門口,順道進來看看,沒有什麼事!」他的表情似有什麼重要事的樣子!我邀請父親在學校多聊聊!遲些兒回家,而父親稱說:「因爲你明日還...

  • 文章简介连城名产地瓜

    来源期刊:《連聲》 第3期  作者:江履禎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地瓜干 选种栽种 城块乡条 储藏不易 制造工序

    我邑连城地瓜乾,系汀州八县著名的八干之一,(抗战期间,福建省党部迁到连城,绅商云集,每购以作为礼物送人,因而更加名驰遐迩,有口皆碑。)在县城里只几家杂货店才有出售;有的是由本店直接制售,有的从民间制好搜购而来。此种制造地瓜干的地瓜,必须经过选种栽植,不是普通一般地瓜可做的;应以浅黄色皮深红色肉的最为适宜,紫皮白肉的虽然也可制造,但造起来,品质较粗硬,甜味较逊,而且外观不够抢眼,不容易销售。连城地瓜乾,有城区和鄕区做的两种,城区做来出售的都是块状的,形状

  • 文章连城名产红心地瓜

    来源期刊:《連聲》 第15期  作者:林水梅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红心地瓜干 拳头产品 维生素 铜牌奖

    连城红心地瓜干是闽西著名的「八大干」之一。如今,连城红心地瓜干已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各国,是连城县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㈠据县志载,连城引入地瓜(又名蕃薯)种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已有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连城人就能将地瓜加工成丝状、片状、块状晒干储藏,并分别称之为「蕃薯丝」、「蕃薯片」、「蕃薯头子」。到了清代顺治年间,连城人已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地利用煮熟的地瓜加工成地瓜干的技术。民间相传:清初,连城城郊隔口田有一妇女偶然发现经蒸熟、去皮

  • 文章打開童年觀景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2期  作者:劉嵩  出版时间:1989-06-01
    关键字:地瓜 童年回忆 摄影经历 孩童照片

    地瓜」在我们这一群孩子中是一件极为英勇的事蹟。盛夏午后两点的太阳该如何形容比较适合?有如妈妈的板子。这种天气,有那家的小孩胆敢出门,搞不好吃一顿板子才怪。我到现在还分不清是盛夏的太阳伤人厉害,还是妈妈的板子伤人厉害。可是偸地瓜就需要这种天气的配合,夏天农夫多在早上及黄昏活动,而聪明的地瓜贼则是在午后出动。光天化日下作案,你说偷地瓜算不算一种英勇的事蹟。今天我的搭档是两位同学,我们装作像是到河边玩水捉虾的小孩。四顾无人,早在料想之中,但还是不能过分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