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形势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武漢三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3期  作者:雁蓀  出版时间:1972-04-10
    关键字: 武汉三镇 名胜古迹 地理形势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峯倚紅日。巖巒行空跨,峯嶂亦冥密。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金鼇生烟埃,玉潭秘淸謐。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朮。蹇予美攀躋,因欲保閑逸。觀奇遍諸嶽,玆嶺不可匹。結心寄靑松,永悟客情畢。唐·李白:題黃鶴樓

  • 文章浅談漢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全生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汉中 地理形势 体制沿革 名胜古迹

    一、前言中国历史之演变,两汉之兴亡实占重要之章页,始而楚汉相争,进取关中,逐鹿中原,征战为烈。末而三国鼎立,蜀汉争胜,其所据地多在汉中,刘邦以汉中为根据地,图而得天下,蜀之遭败续,失汉中而速亡,可证汉中之重要。两千余年来,羣雄逐鹿,兴衰更替,多与汉中关键相系,故所留历史古蹟,走遍汉中,以迄川陕道上,可以说随处可见,无日无之,笔者仅就记忆所及,略述如次:二、地理形势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山区,东与同省之石泉县毗连,南屛巴山,与四川省之北部接壤,西隔白水,与

  • 文章爭滇緬界務奏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秦宥横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滇缅界务 奏稿 英人 地理形势

    秦宥横遺著爲前勘滇緬北段界務失敗已甚,延未定案,敬陳管見懇賜採擇飭部籌辦事。竊惟外交以信義爲指歸,不得以詐虞釀燎原之禍。疆臣以封圻爲性命,豈容以隱忍干割地之誅身在蜀卽聞滇緬界圖,波及西藏。䘏乎有憂之,而猶幸其未翔實也。蒞任後鉤稽十日,乃知外務部及前督臣丁振鐸與英人相持不下者,誠迫於無可如何。悲憤爲之食不下咽。此案必不可許者六。必可爭者九。往復文牘,備存架閣,不俟覼縷也。謹撮其綮要,思所以應付者,爲我皇太后皇上陳之。故事我與英人爭者,恩梅開江以西,昔馬以南...

  • 文章正陽雜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9期  作者:王撫洲 出版时间:1969-11-01
    关键字: 正阳 地理形势 历史沿革 古迹名人 名产

    地理」一文,深致钦佩,觉得在台同鄕都应当写一篇纪述介绍本县故鄕的文章。为求抛砖引玉,以鼓动风气,我本想也写一篇正阳人文地理之类的文章;可惜,个人少年离鄕,所知有限,而且想来想去,正阳故鄕,地理上既无可记的山水风景,军事形胜,又少名胜古蹟;历史上也缺少丰功伟绩,文采风流的可传人物。不免为之气馁。继而转念,不管风景好不好,人物伟大不伟大,总是我的故鄕,还是应当记述介绍一番。只以所知不多,仅就其所知和个人的观感,写这篇故鄕杂志。(二)先从正阳的地理形势说起。正阳

  • 文章從浙江的地理形勢分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5期  作者:陳一元 出版时间:1978-05-06
    关键字: 浙江 地理形势 东晋内乱 苏竣之乱 庾亮

    東晉內亂之戰⑶討蘇峻、祖約、郭默之戰東晉王敦之亂平定後,朝廷以司徒王導爲太保領司徒,加殊禮。惟自王導辅政以來,素以寬和爲政,頗得衆心。直至太寧三年(西元三二五年)秋,明帝疾篤,乃遺詔輔太子,旋帝崩,享年僅二十七歲。太子卽皇帝位,是爲成帝,年纔五歲,尊庾后爲皇太后。成帝旣卽位,庾大后臨朝稱制。以司徒導錄尙書事,與中書令庾亮、尙書令卞壺,參輔朝政;但,庾亮俠皇太后兄長之尊,故一切重大事件,都要由他來決定。不過,庾亮用事專政,任法裁物,甚爲人所不滿。這時,豫州...

  • 文章滃洲人談滃洲(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1期  作者:金禮門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滃洲 地理形势 大洋山 景观 概述

    四、县属列岛地理形势六、鱼山鄕鱼山鄕包括大小鱼山、大小全山,及附近大小列岛十余个而成,以大鱼山为首。本鄕在本县未划治前,原为岱山区鱼龙鄕之一部,大鱼山山势,狭长曲折,自南至北,横亘于灰鳖洋之西北部,远望之形如大鱼,兀立于大洋波涛间,故名鱼山。其地东介花鼓、歪锣、峧杯、凉帽等山,与岱山岱西鄕所属之双合山相隣(双合山俗名两头洞);东南正临灰鳖洋辖陈练山,而长白鄕遥遥相望;南隣舟山所属马目五屿等岛,成鼎足之势;西南介东西霍二山与慈谿县属之观海衞相望;面临旋港而

  • 文章關中門戶——潼關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期  作者:李雁蓀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潼关 关中平原 历史风貌 地理形势 潼关八景

    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高談先馬度,僞曉預鷄鳴。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別有眞人氣,安知名不名。——唐太宗:入潼關。

  • 文章重建大武漢方案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8期  作者:湖北省、漢口市設計委員  出版时间:1973-07-10
    关键字: 武汉 历史沿革 地理形势 自然环境 人文计划

    以下均以县称。第二节 地理形势本市位于全国心脏地区,为华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之重心。平汉、粤汉两铁路、沟通淮河、黄河、长江、珠江四大流域,连接平绥、北宁、陇海、正太、浙赣、湘桂等线,为全国交通枢纽。四周环拱大别、幕阜、大洪、桐柏等山脉,退可以凭险固守,进则水陆东走江淮,南下湘粤,西驰川陜,北上豫冀,自古为军略要地,一旦中原有事,本区乃兵家所必争。仅就近代史实而言,武昌得失,关系太平天国之存亡,辛亥举义,奠定民国共和之基础,顾炎武先生谓其「道通九省,冠盖

  • 文章湖北地理文物槪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期  作者:王鈞章  出版时间:1967-07-10
    关键字: 湖北地理形势 水利交通 教育

    上述的洲颈,亦即实业计划所称的簰洲地颈)。故盆底内的长江,西自松滋,东迄黄梅,筑有干隄,其间更有无数支隄,设有江汉工程局专司其事(江汉工程局干隄长一八一一公里,其重要支隄长三、五〇〇公里。保障城鎭五十处,田地七千一百万市亩,居民一千万人)。盆底地区,地势低洼,故成众水汇归之所。三、交通㈠铁路:1.平汉铁路:自北平至汉口,全长一二二一公里。2.粤汉铁路:自广州至武昌,全长一〇九五公里。㈡公路:1.京川干线:由南京至安徽合肥,与京陜干线分向西行,经安徽、湖北、以

  • 文章從浙江的地理形勢分析—兩晉時代幾次重要的戰役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3期  作者:陳一元 出版时间:1978-03-06
    关键字: 两晋时代 浙江 地理形势 晋国平吴 重要战役

    以南,自为一区,乃置都于广州(今广东番禺县)置都督,兼督交、宁,以鎭南服。玆就江浙的地理形势,略述两晋时代几次重要的战役:晋国平吴的战役自魏景元四年(西元二六三年)、魏相国司马昭遣钟会、邓艾等灭蜀以后,原来由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变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可是,因为南北两方的力量,相差过份悬殊,故,魏晋方面一直处心积虑想灭吴国,完成统一的大业;而吴国则始终是竭智尽忠以求自保。在这种情形之下,南北双方的一场大战,几乎已无法避免。及至魏元帝咸熙二年(西元二六五年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