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自治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鄕忆旧(三)救熄会的健全组织与可贵的地方自治精神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36期  作者:崇安散人  出版时间:1981-02-20
    关键字: 故乡 救熄会 无锡 地方自治

    员,延缓出动及避免出动,一经查明即由公议处罚,决不宽贷。现在这个组织,自大陆陷匪后,已被消除摧毁,在收复大陆囘鄕后,这个组织要我们再去恢复了。无锡救熄会的健全组织,眞足以表现出可贵的地方自治精神。现在还有三件与救熄会有关而値得一提的事,附记如次:㈠邑绅唐宝谦氏的「糯米老爷」尊称由来:在民国初年起,无锡县救熄会联合总会的会长,即由唐氏担任,在他任内时,因救火而发生一件惨被北洋军队枪杀救火人员的事件,原因是在北门外通运桥下,铁路货运站仓库发生火警,救火人员得报后

  • 文章广西过去的地方自治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李振英 出版时间:1983-01-10
    关键字: 地方自治 历史发展 机构设置

    壹、地方自治的涵义地方自治,系指地方人民依据国家法律,组织团体,在国家监督之下,具有法人地位,以地方之人和财,自行办理一切的公共事务。所谓公共事务,包括固有事务与委任事务两种:固有事务,为地方自治团体本身应办的事务;委任事务,本属于国家事务,而由国家令地方自治团体负责执行。自治团体受了委任,应视同本身固有事务,负执行之全责。国父在「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一文说:「民治实行之次第,莫先于分县自治。盖无分县自治,则人民无所凭借,所谓全民政治,必莫由实现。……吾

  • 文章馬鎮方鄉長的事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念梓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台湾政治大学 地方自治 社会调查 改革

    工作。至交通部成立运输计画联系组奉调兼任该组专门委员,进一步参与全国性陆、海、空运输事业长期发展及运输配合之计划研究与联系工作,敬谨从事,迭有贡献。巿党部时期民国五十六年,台北巿改制为院辖巿,执政党中国国民党台北巿党部亦于五十七年由省属巿党部改制为直属中央党部之省级党部。马乡长奉中央指派为改制后台北巿党部首任书记长。当时的政治体制,仍系以党领政的威权政治,但是当时蒋总裁、蒋总统的民主改革政策已开始付诸实施,首先开办的是地方自治选举中各级行政首长(省长、院辖巿

  • 文章故鄕忆旧(二)救熄会的健全组织与可贵的地方自治精神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35期  作者:崇安散人  出版时间:1981-01-20
    关键字: 救熄会 地方自治 组织 人员分配 同乡会

    民國二十年救熄會和商團遷入縣商會內在一處辦公了。到了抗戰勝利後,縣商會的會所,駐紮了京滬衞戍司令部無錫指揮所,這三個組織又一起遷移到城內三皇街蠶絲公會內辦公。但商團因勝利後改制爲民衆自衞隊,改由市鎭公所管轄,故商團團本部的名稱已撤消不存在了。救熄會各單位的名稱都以街道名稱爲名,如北大街的布巷衖救熄會、小泗房衖的煤棧救熄會等等。雖然聯合總會有統編的第幾段某某救熄會名牌,但是沒有人叫第幾段的名稱的。大家都只稱街道地名的某救熄會,所以各個單位救熄會,都以一段街...

  • 文章鎭平縣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李牧老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镇平县 地方自治 联防 彭锡田 人物回忆

    实行地方自治、进而四县联防,盗匪逐一灭迹,一变而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境况。抗战、戡乱、抵御外侮或剿匪作战,更发挥了联防功能,其辉煌成效,国册可稽。二、地方人物简介鎭平县地方自治,开始于民国十九年,到了二十四、五年,已见相当基础。实行鎭平县地方自治,首推彭禹廷先生,另李正韬、赵平甫、王金声诸先生相辅相佐,功不没焉。彭锡田字禹廷,鎭平县候集人,兄弟二人,禹廷属次、民初,毕业于北平汇文大学外语系,后任察哈尔督办公署秘书长、博学笃实、声望素著、十六年春,禹廷

  • 文章孫中山先生蒞甬八十周年紀念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桂心儀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孙中山 周年纪念 地方自治 人物回忆

    金丝草帽,足登黑色圆顶皮鞋,精神奕奕,风度翩翩,刚好五十周岁,正当英迈盛年。大家簇拥着他先到附近的鸿仪照相馆,让他拍了一帧六吋单人直立全身照,给他在底片上题上「孙中山先生伟照」七个黑底白字。而后励建侯校长陪引中山先生一行到省立四中下榻,劝请他们一连七天旅途劳顿了,务须稍事休憩,以俟晚上还要召开以教育界为主的社会名流座谈会,向革命导师汇报地方情况。地方自治的意义次日上午,中山先生便在学校大礼堂作了《在宁波各界欢迎会上的演说》。开宗明义即行阐述「地方自治

  • 文章追懷高紫星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居伯均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高应笃 地方自治 选举制度 人物回忆 政绩

    时间过得眞快,高紫星先生逝世已三周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宛如犹在目前,眞可以说是紫星先生仍然活在吾侪目中,更活在吾侪心中。紫星先生是一位学者,对于地方行政、地方自治,有深而广的硏究,也有精湛的见解;同时也是一位实行家,对地方行政、地方自治,不仅是学理的探究,更是亲身体验,躬行实践,其所任职务,多是地方行政,也都成绩可观,甚多载誓;此外复是三民主义的忠贞信徒,他不仅是单纯的中国国民党党员,其所学、所本、所力行,无不秉诸 国父遗敎及先总统 蒋公训示

  • 文章本縣區鄕鎭體制改革經過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1期  作者:姜獻廷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县乡体制改革 地方自治 沦陷难改 自然分界 编制组成

    居于监督行政地位;乃以时値抗战,军事第一,于地方建设,做得亦就不多,总计当时全县有联保四十余个(确数记不淸),区署为四个。至民国三十年年中,奉省令逐期实施地方自治,饬裁减区署,改联保为鄕鎭,保甲暂仍旧。即此改革,原本是件大事,在执行上,省令虽有原则指示,但其时县之东北如白螺、螺山,已被敌寇占据;柳关、分盐、周老、新沟、东荆、余家埠等地方,又颇不平靖,要想实地了解地理环境,或征询地方人士与全县联保主任之意见,事实上不可能。笔者时在县府民政科工作,甫自恩施受训

  • 文章国父地方自治学说的体系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孙中山 地方自治学说 三民主义 政治理论

    地方自治,是民主政治之产物,在民主政治领域内,虽在学术的实际上,确已占了极重要的位置和分量,但在学术的建制上,似尙未能单以地方自治而形成一种有组织的和有系统的政治社会科学。近代民主政治,日形发展,地方自治,愈显重要,欲求地方自治有合理之发展,应先求地方自治硏究的学术化,至为切要。惟英美学者,在政治科学著作内,喜用地方政府一名词,以涵盖地方自治的内容,欧洲学者,在其民主政治的著作内,惯用地方行政一名词,以槪括地方政府的功能,缘以英美学者认为地方政府的职务

  • 文章永懷鄉賢申完白教授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0期  作者:李械 出版时间:2010-12-25
    关键字: 申完白 教育事业 地方自治中学 养生长寿

    几人,其子孙永沐德泽。申乡贤完白先生自幼笃蹇,学贯中西,广博宏大,经常对中央与地方发表专文,言简义精,深获地方首长赏识青睐,前担任云南省政府主席李伯英(原名宗黄)先生之主任秘书。申先生自民国卅八年随政府来台(国民大会代表)时,人人均称申代表,前吾云南省主席(党国元老)李伯英先生创办中国地方自治函授学校及民国四十五年在桃园市辨天池畔自中路创设自治中学,聘申教授完白担任教务主任,适志伟服务桃园市辨天池台北师管司令部任职兵役动员官兼任司令部本部连军械官业务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