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戏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地方戏有感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3期  作者:王華甫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地方戏 戏剧

    由國立台灣藝術舘及中國大陸戲劇硏究委員會聯合主辦一年一度的大陸戲劇公演,每年多在國慶或春節前後演出,不過事前很少刋登廣告,想看的人很難預先知道,我今年能有機會去湊熱鬧,是因參加同鄕會春節團拜,由一位參加淸唱的小姐口中得知,但她所告的時間,是二月二十日在國立藝術舘正式演出,這一好消息,對一個愛聽戲的人來說,是高興以極,怕到時遺忘,還特別記在日曆上,這一天提前吃飯後,趕到藝術舘門前,看到右側豎有一塊大木牌,所有演出劇團名稱、劇目、及日期,都依序詳細排列在木牌...

  • 文章豫劇一枝獨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張必瑜 出版时间:1983-04-30
    关键字: 豫剧 地方戏 演员 剧团 公演

    最需要扶持辅导的传统戏曲技艺,应属大陆地方戏。他们根本比不上政府资助与训练演员的国剧,甚至比不上土生土长的台湾地方戏,他们脱离了原来生长环境,也就难怪大陆地方戏越来越没落。目前,除了河南梆子有军中剧团的支援,仍保持经常性的演出外,其余的各地方曲艺大多欲振乏力,每次的演出只有靠同鄕会掏腰包维持,其命运不可不谓「命悬一线」,岌岌可免。大陆地方戏每年有两次的演出机会,一次是国立艺术馆办的「大陆地方戏剧公演」,一次是由市政府办的。前者的补助比较少,每种剧种补助两

  • 文章谈家鄕的地方戏与说艺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4期  作者:柯展人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松江 地方戏 说艺 追忆

    」「伸手摸到阿姐大腿边呀!阿姐大腿滑来些,我越摸越欢喜。」又如后游庵里唱十八只抽屉的唱词是:「第一只抽屉抽一抽,瓜子花生没盘头。第二只抽屉抽一抽,云片核桃芝麻球。第三只抽屉抽一抽,桂圆荔枝圆丢丢。第四只抽屉好讲究,连环糕上印福寿。」申曲的唱腔等于随口而出的,但是要压韵,容易懂得,也很好听,所以在家鄕很普遍,在江南地区,亦一直占着地方戏的重要地位。文明戏——文明戏的型态就像现在的话剧,一台戏的演出,祗少也要十余人,但是形式上比较单调,没有唱腔,也没有乐器伴奏,所以

  • 文章(劇鄉家談)福州戱

    来源期刊:《闽聲》 第43期  作者:方言 出版时间:1971-03-31
    关键字: 闽剧 方言 地方戏 花旦

    现在我们说「闽剧」,就是指「福州班」。因为地域的关系,福建省本身就有多种方言,自然也产生了多种不同系统的地方戏。闽剧因为是从戈阳腔、小曲、徽调综合演变而成的,所以俗称「三下响」。角色和场面也因为有三个来源的关系,所以很复杂,多至十九门,实际上也还是不出生、旦、净、丑四类。属于生行的是须生、正生、小生、武生、武老生、孩生;属于旦行的有正旦、花旦、贴旦、小旦、老旦、武旦、泼旦、丑旦;属于净行的有正净、副净、武净;属于丑行的有文丑、武丑。在职员方面,敎戏的称

  • 文章川劇的起源及其特色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81期  作者:D. kalvodova, Phara 原著 詹百翔譯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川剧 地方戏 高腔 雅部昆曲 胡琴腔

    川剧是中国传统地方戏之一,自十八世纪,曾经集中国传统地方戏之精华的雅部昆曲式微后,各地方戏便成为今日所称之传统(或古典)中国戏曲的代表,其在中国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日本的歌舞伎相似。它们形成了一种国家性的戏曲,具数百年的历史传统,在城市鄕鎭的各阶层仍极活跃。在欧洲,对中国各省的地方戏认识不多,汉学家一直把注意力投注在元曲、昆曲和平剧上,平剧本身也是一种地方戏,但两百年来受到宫廷的支持,而有相当不同的发展,使其在地方戏中居特殊地位,重要性超过一般地方戏,不再

  • 文章鄉耆歡聚一堂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6期  出版时间:1983-12-10
    关键字: 同乡会 敬老餐会 人名单 地方戏 魔术

    同鄕會擧行敬老餐會本會會員九十歲以上者爲唐壽(叔眉)一人,八十以上者計爲葉秀峯、周紹成、章今默、焦席禩、袁錫瑀、常隱泉等十四人,七十以上者計:凌紹祖、張濟傳、芮寶公、張百成、沈兼士、鄭森棨、王敏慶、梁挹淸、蔣佩儀、潘樹聲、董重、解晉、高豫、丁元漢……等四十五人,本年敬老活動,擇於十月卅日中午,假座中山堂復興廳擧行敬老餐會,並歡迎名譽理事陳廣沅鄕長囘國。全體理監事參加恭祝。首由葉理事長致詞,敬祝老人健康,繼由陳廣沅鄕長講話,略說第一次囘國之觀感,語重心長。...

  • 文章常州灘簧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 第21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82-02-15
    关键字: 滩簧 地方戏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家鄕有一種地方戯,俗稱之謂「灘簧」,完全是以地方之方言音調依編成之七字句而唱出,一天一本,一本卽爲一個故事,每本演出最少約五六齣。鄕下之灘簧班,無自備之行頭,僅備有絃子、琵琶、胡琴、鑼鼓、板鼓等,每班之人數不等,最多亦不會超過十人,普通大約爲「三花三旦」或「四花四旦」(家鄕土話),卽該班有三男三女或四男四女可以上場演出,餘則爲幫閒者。旦角及老旦之服裝,尙須向民間洽借應用。邀請演出之鄕村,負責供給該班之食宿,並給每日演出之酬勞金若干,當然酬金亦不會豐盛,僅...

  • 文章漫谈湖北的地方戏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7期  作者:蔣德新  出版时间:1978-04-10
    关键字: 湖北地方戏种类介绍 湖北地方戏角色分类介绍 湖北地方戏演变

    編者按:本文所稱的「九夫」,也有稱爲「九老」的。

  • 文章中国乐器和山西地方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趙璞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中国乐器 山西地方戏 耍孩儿 道情 阳歌

    淸廷敕撰彙整音樂書籍,提倡地方戲劇音樂,以地方戲劇的形式,作爲社會敎育的工具,以忠、孝、節、義的內涵,弭轍社會秩序的規範。於是乾隆年間各地方性的戲劇勃然而興。就以山西爲例:雁北十三縣的大戲,稱爲北路梆子,所用樂器與曲調與河北梆子同。所用伴奏樂器,絃樂器有板胡,蓋板子爲唱腔伴奏主樂器;鼓板(小鼓子)爲指揮樂器;梆子爲節奏樂器;其他蘇鑼、大鑼、手鑼、京鈸、頭鈸、堂鼓等,依其劇情,均爲文場或武場的輔助樂器。耍孩兒——是雁北渾源縣和應縣的一種戲劇,其服裝、道具、...

  • 文章湖南地方劇——湖南花鼓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唐應濤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湖南花鼓 地方戏 地方文化介绍

    湖南地方劇,雖然共有花鼓漢戲等種類,但能流傳普遍,最能引起大衆興趣的,則以花鼓戲爲第一,究其原因,而是由於它具有下列四種特色。第一是:故事趣味化,湖南花鼓,是種獨幕劇的造型,每一齣戲,都有個獨立的主題,都有個具體的故事,這些故事,或爲民間古老流傳的史話,或爲男女戀情的素描,個個都很平實,而是社會人生的反映,透過藝街的手法,編成劇本,搬上舞臺,使人看了,感到非常親切,味趣盎然,故能引起大衆的特別喜愛。第二是:唱詞口語化,這些花鼓裏的詞句,都是用深入淺出的筆...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