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民教育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誡女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1期  作者:留歌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家庭教育 国民教育 现状思考

    补了那么久的习,才拿到大学文凭。现在两万来块钱月薪要我干这劳心劳力的工作,我不是疯了?事实这职司也的确用不着大学招牌的,受过国民教育的青年前来给予两个礼拜在职训练就成了!仅受过国教的青年让他去参与力能胜任的工作,一开始就拿两万块钱薪资,自然兴高采烈,心满意足而尽忠职守地干了,只见他清晨吹着口哨去上班,晚上哼著「桃花过渡」回来与家人欢聚,岂不比那些得了双重学位却到处碰壁,老婆儿子嗷嗷待哺逼得卖身投靠或铤而走险终致身败名裂累及妻女、沾辱父母袓先的准龙、备凤要实际

  • 文章紀念父母回饋桑梓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祁昌年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探亲祭祖 纪念父母 奖学金 国民教育

    我在民国三十八年大学刚毕业即渡海来台,七十九年公职退休后,返回故里临汾市探亲祭祖;别离四十多年,父母已经作古,「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待」。家鄕交通建设方面修了几条马路,但农村经济尙待开发,国民教育落后,国校教室门窗失修,课桌椅残缺。我在村中鄕亲建议下,捐了一笔钱,修理本村国校的门窗,添置课桌椅。我想起民国四十三年,我刚担任高雄县政府财政主管时,高县偏远鄕村国校教室残破及捐资兴学情形,深深体认鄕村父老,对国民教育的急迫需要与重视,也想起民国五十六年

  • 文章記抗戰時期普陀之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9期  作者:黃炳麟 出版时间:1984-04-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普陀之行 国民教育

    民國三十年四月,余轉任定海縣政府督學,仍兼黨務工作。是年秋冬之交,以六桃各鄕國民學校之設粗吿就緖,乃擬去普陀推行國民敎育,並整理佛敎會(時民衆團體仍由縣黨部主管)。普陀鄕屬六橫區,但與沈家門近在咫尺,定城淪陷後,為駐沈鎭敵軍所控制,也因此與縣黨政機關失却聯繫。為了敎育與黨務,我必須去普陀一行。在戰時,尤其是在海島工作,由於交通不便,環境特殊,執行任務時不得不自行相機處理,設或事事呈准而行,則時機與環境均所不許,故政府亦就於無形中賦予便宜行事,只要不違反法...

  • 文章憶張壽賢先生——兼談他的敎育理念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74期  作者:湯孝彬  出版时间:1991-08-05
    关键字: 张寿贤 教育理念 回忆乡贤 国民教育 宿舍改建

    鄕前輩張壽賢先生謝世倏已三年,他貢獻黨國嘉猷偉績,砥礪廉隅力持其大,是一位恂恂士君子,事功昭然,明載史册,對奬掖後進關心敎育,予人印象尤深。我在民國四十三年擔任澎湖縣政府敎育科長,壽公率中央黨部視導小組蒞臨,主持幹部座談講評,有較濃重的鄕音,知係吾邑鄕長,趨第二賓館晋謁,蒙親切接談得獲識荆,以後到臺北拜訪,多垂詢工作近況。至六十一年我調臺灣省敎育廳,壽公似辭卸公職,有時間暢敍,因事通訊聯繫,幾件往事迄今難忘。某次壽公賜示,推薦一位年輕朋友,附其國畫西畫照...

  • 文章一段篳路藍縷的歷史回憶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3期  作者:劉先雲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刘先云 免试升学改革 教育厅 张晓峰 九年国民教育

    厅长,直至四十六年八月十五日省府改组请辞获准,由刘真(白如)先生继任,我担任厅长一职历时三年两个月又九天。贰、在教育厅长任内做了一椿最有意义的工作—办理国校毕业生免试升学—成为后来实施九年国民教育的肇始台湾教育厅当时所管辖的范围甚广,因为台北市与高雄市当时尚未改制,在教育方面除了台湾大学系属国立由教育部直辖外,当时政府亦无文建会与新闻局的设置,所以有关文化方面的业务如新闻、广播、戏剧、电影以及体育等等,均系由教育厅掌管,尤其是中央政策一面要建设台湾为模范省

  • 文章金門在逐歩邁進中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期  出版时间:1982-11-01
    关键字: 文化访问团 访台演出 双十节国庆 国民教育

    精良的金门民众自衞代表队二百七十三人,前来台北参加庆祝。其间计有男队员一百一十三人,女队员一百六十人,身穿水绿色军服,全付武装,精神抖擞,他们于国庆后并曾参加光复节举行的台湾区运大会,及与金门缔盟的台南市,作观光联谊活动。金门延长国民教育年限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近于九月二十四日宣布:秉持蒋总统经国先生,于六十八年中国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开幕典礼致词中所提,延长以职业敎育为主的国民敎育之指示,并实践先总统 蒋公「建设金门为三民主义模范县」的昭示,经呈请国防部核转

  • 文章談來台五十年與國教四十四年生涯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顏世光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国立师范学校 包班制 国民教育 五十年回顾 陈诚

    四十四年,刚毕业那年,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新台币三百六十元,为了上班,买了一套不算上好的衣裤,用去三百元,当时一部脚踏车中日合制的大约新台币壹仟元,西装一套普通的约壹仟贰佰元,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今天的新进教师是三万九千七百八十元,可买几台脚踏车又可买几套普通西装呢?!二、光复初至民国四十八年国民教育不如现在普及,而且国教设施尙未生根,因此师资普遍培养不足,可说是国教教师荒时代,以简师或代课,检定考试,充任之,可是当时的教师们,皆以高度的精力、热诚,投入教职,以自我

  • 文章抗日戰時山西敵我交錯區縣長的回憶(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温震東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敌伪交错区 民生经济 国民教育 个人回忆

    的爱国精神,虽未能十足完成,也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六、推行抗战国民教育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铸就的爱国爱家的传统,日本帝国主义者欲以其军事征服,奴化政策来代替,予以反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敌(日伪)我交错区县份加强国民教育尤为重要,汾城县表面日伪控制着九〇%的地区,但我抗日政权的行使控制力可达九九%,人民对我方均能尽其所能予以支持,多村都有小学(四年制),大村有两级小学(六年制),各校校长教师均由我方选委,所授课程亦为我方印发。敌(日伪)也对各学校的校长教师给

  • 文章私塾八年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6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68-02-01
    关键字: 《三字经》 国民教育 新式学校 求学回忆 私塾仪式 孔子

    我从四岁在家里所设的私塾发䝉,直到十二岁才改住江津县立聚奎高等小学,一共住了八年私塾;其时间为淸光绪三十四年(民国纪元前四年)到民国四年。这时满淸政府开办新式教育不久,各地新式学校很少,私塾还是一般国民教育的重要园地。私塾设置的地点,有的设在公共场所,如祠堂、庙宇和会舘里,有的则设在私人家中。设在公共场所的私塾,有的是以某一姓为中心的,有的是以某一地区为中心的,??以?一?为中心的。列多?出几个首人或学董,担任筹措学费聘请师资的责任。设在私人家中的,则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