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4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南水北话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期  作者:古方  出版时间:1970-07-15
    关键字: 咸阳 渭桥 阳关

    按三辅黄图,阿房宫亦名阿城,乃秦惠文王建造未成,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欲保持各国原有地方之特征,遂仿集天下的精英灵秀,在阿城土坡上,扩建其宫,规模三百余里,阁道通骊山八十里。杜牧所作阿房宫赋,其中有各抱地势,钩心鬪角,盘盘焉,囷囷焉之句,道尽了宫室的结构,奢丽繁华!可惜项羽进入阳时,先杀秦子婴,然后纵火阿房,据说火延三月不灭,于是一切智慧工艺之结晶,都化为灰烬,当年的豪华春梦,而今枯寂荒凉,悉为阡陌民田!阳原:在城外北郊,东西二百里,南北十余里,没有川陂

  • 文章渭水与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渭水 咸阳 地理 历史

    关中的渭水,虽只是黄河的一条支流,但在我国历史上,几度曾经是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统治中国时代最长久的周朝,统一六国的秦朝,都是崛起于渭水流域的中心;历史上文治武功最强盛的汉、唐两代,也都建都于渭水流域的长安。渭水流域,不但以灌漑和航运见称,名胜古蹟尤多。留下了不少古代中国历史佳话。渭水发源于甘肃的鸟鼠山,东流过天水入陕西境,经宝鸡、阳、西安、华阳、潼关等境而入黄河。横贯全省中央,在长安东北,泾水来会,这两条河,构成了关中平原。在宝鸡以东,直到潼关

  • 文章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为君约略说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咸阳 秦朝故都 古渡口 陵园

    乘陇海铁路西宝线火车,一出西安市不远,便抵皀河畔的三桥鎭,灰濛濛一片,颇具黄土高原的特色,在这儿北望原隰,南眺丛山,太白、太华、终南,一一奔来眼底,有人说古雍州境内的名山,以终南最长,太白最峻,太华最奇,这话颇见中肯。在高原日落当儿,大地显得一片昏黄而沉寂,火车在渭河铁桥上缓缓通过,没一刻工夫便抵了阳城。阳是秦的故都,在西安市西北,国人以山南、水北为阳,这儿地在九 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皆阳,故曰阳。秦自孝公以后俱都此。汉兴,改名渭城。王维的送使安

  • 文章今日丰的交通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6期  作者:馮鈞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咸丰县 水陆交通

    湖北文献九十三期刊出敬悼冯子恭先生一文后,许多关心丰的人士,即来信探询鄂西丰在这大时代中遭受浩劫之后的近况,由此可知今日生活在台湾的鄕亲们,大都身寄台湾,心系湖北。俗语说:月是故鄕圆,水是故鄕甜,我们这些离鄕背井;旅居宝岛台湾四十余年的游子,怎能不思念故鄕呢?我基于此理,乃于本(七十八)年八月三十日启程,跋涉万里,返回故鄕丰探亲一次,先后整整一月,所得印象,综合言之,是江山依旧,景物全非,先就鄕亲大众所最关切的交通问题,依据个人所知者,先行写出

  • 文章川味識小錄㈢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3期  作者:易勁秋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川味 “九大碗” 烧白 粉蒸肉 小吃

    肉淡红色,舖列整齐,颇为美观。就味道而言,干蒸的菜味浓,渗入的上好高汤本来味也不错,经过和干蒸杂会的少许汤汁混合后,汤味也极为鲜美,渝园那次做这道菜是把菜和汤一起蒸,蒸好原碗上席,所以不够道地,不过总算突破了台北市川菜餐舘不愿做或不会做这道菜的惯例。以后又经陆续推广,现在大多数的川菜舘都有淸蒸杂会了,不过都是连汤带菜一起蒸的。甜烧白蘑芋鸭块二、烧白自贡人叫做倒㝩子,就是一般的所谓扣肉。台北市沅陵街新陶芳餐厅做的霉菜扣肉味道不错,和自贡的烧白大致相同

  • 文章市郊的腊八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1期  作者:鐘一凡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腊八粥 习俗 宁波 怀念母亲

    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各地人们都要在这一天煮食腊八粥,供奉佛祖,以示纪念。这腊八粥一般都以上白糯米或白米、红枣、莲心、花生米、核桃仁、桂圆肉等煮成。它较糯、甘甜,有很好的滋补和美容作用,千百年来,一直很受中华民族的的欢迎青睐。然而宁波市郊农村,民间自然也有腊八粥的习俗。但是市郊农村的腊八粥并不是与别的地区那种带甜味的粥,而是的。它的作料,除了上白糯米或白米外,什么红枣、莲心、花生米、核桃仁、桂圆肉等一概不放,放入的倒是一些芋艿

  • 文章湖北宁地区槪况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4期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湖北咸宁 地理环境 景观介绍

    宁地区地处湖北省东南部,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东接鄂州、黄石,与江西九江一衣带水;南依幕阜山而带洞庭湖;距湖南省会长沙二七四公里,与湖南岳阳山水相连,西与荆州隔江相望,五百里汉江平原与鄂东南丘陵互为依托;北屛武昌,距省会武汉七十四公里,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宁地区行署设在宁市温泉鎭,全区辖宁、蒲圻二市和嘉鱼、通山、通城、崇阳四县,面积一二七〇〇平方公里,总人口三三〇多万。宁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年均气温摄氏十七度,光照充足,热量

  • 文章桂花之鄕——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4期  作者:楚泰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湖北咸宁 桂花之乡 桂花功用

    仲秋八月,我到鄂南采访。车进宁市,只见街头巷尾,田边山坡,一簇簇桂花树上,开满了桂花,到处弥漫着醉人的桂香。在宁,好客的主人用桂花热情招待款待,我们喝的是桂花酒、桂花蜜,吃的桂花糖、桂花糕,街上以「桂」字作招牌的商店比比皆是。人称宁「桂花之鄕」,果然名不虚传。桂花,俗称「千里香」,枝叶密茂,常年翠绿,花香浓郁,是我国重要的观赏树木和城市绿化树种。据《宁县志》记载,宁栽种桂花始于唐代,到明代已大面积栽种。现在,树龄在一百以上的桂花树约有二千多株

  • 文章丰县志沿革及槪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4期  作者:邢元玠 出版时间:1985-01-10
    关键字: 咸丰县 地理沿革 地方志

    年渐老大,即或有心寻根,苦于文献缺乏,徒囘顾茫然,深以为憾!邑乃鄂省西南较僻之县,文化亦较落后。笔者去家时年事尙轻,虽知有县志、族谱,然从未暇涉及其内容,亦鲜知其重要性,至今犹怅然于怀。近有机参观国史舘,特于地方志部门多所留意,竟发现有丰县志在焉,颇出乎意外。当时涌起无限亲切感,有如见亲人然!深感佑文者搜集之功,乃查明出版处所,特往购置一部,以一读为快。本来此等僻县,既无显著之名山大川,亦乏惊人之内容文彩,除非本邑之人,自难引起兴趣;但惟其僻陋,许更引人

  • 文章丰县沿革卢兆麟自丰县志摘记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8期  出版时间:1973-07-10
    关键字: 咸丰县 历史沿革 县志

    古与郡地,共属蛮夷国。周初为巴子国地,后为夔子国地,战国时属楚巫郡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东汉幷属南郡地。三国迄晋属建平郡。齐梁属宜都郡。后周分今来两县地为乌飞县。隋因之,未几,省乌飞,置开夷县,以后皆属施州。唐由州改郡,省开夷,共为淸江县。五代又分今来两县地为感化州。宋为富州地,寻改为覊縻柔远州,初名懿州,后改安定州。元废州置散毛府,后乃分今丰县地以南属散毛司,以北为唐崖金峒龙潭等司。明洪武五年定其地,后割散毛司地之半为大田所,今在县治二十五

共40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