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周公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笑話一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期  出版时间:1971-12-15
    关键字: 笑话 周公

    ㈠要谢周公有女出阁,哭着问嫂子:「此礼何人所制?」嫂子说是「周公」,女将周公大骂。及满月归宁,又问嫂子:「周公何在?」嫂子说:「问他做甚?」女道:「我要做双鞋子送他,聊表谢意。」× × × ×㈡死后不赊一鄕人,极吝致富。病剧,牵延不肯断气,哀吿妻子说:「我一生苦心贪吝,断绝六亲,今得富足。死后可剥皮卖与皮匠,割肉卖与肉舖、砍首卖与漆店。」必欲妻子听从,然后气绝。既死半日,忽又复苏,嘱咐妻子道:「当今世情浅薄,切不可赊欠他们」。(摘自中国笑话选)

  • 文章公和誠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2期  作者:成惕軒  出版时间:1979-07-10
    关键字: 治国 政治 周公 诸葛亮 范仲淹

    的官史,往往呼以「包靑天」或「施靑天」而不名,其道理即在于此。其次,我要谈到的政治人物,一位是周公旦,一位诸葛武侯,一位是范文正公仲淹。周公勤劳王家,制礼作乐,可以算得是中国第一个大政治家。他乃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且身居宰辅之尊,就权位来讲,眞是喧赫不可一世。但他却不吝不骄,谦谦自牧,甚至「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惟恐失去了到门求见的人才。你道他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广揽贤能,弘宣治化。当他摄政的时候,他的弟弟管叔蔡叔,竟和商纣的儿子武庚,反叛周室,并

  • 文章周公和孔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百閔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周公 孔子 六经

    刑法法典。在洛阳建立东都,制礼作乐。孔子曾经说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这是孔子晩年的话。似乎周公是孔子平生所梦想底一位理想的典型人物。孟子亦曾说过:「周公仲尼之道」[2]。周孔是从来并称的。二为了周公和孔子,在经学上,又形成了今古文学的两大壁垒。今文学家以六经是孔子所作:诗书虽然只是孔子所选辑的,但是有他的深意。仪礼十七篇是孔子所辑的,乐亦由孔子和诗一起订正过。易虽然是卜筮之书,但经孔子赞易以后,易便成为哲理之书。春秋虽然以鲁史为据

  • 文章周公的故事(上)(选读)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7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76-10-15
    关键字: 历史典故 周公 武王之死

    文武的正妃太姒,生了十个儿子,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李载。几个大儿子中,发和旦最贤,是文王的左右手。文王舍伯邑考,立发为太子。旦的初封地是周(在现在的陕西歧山县),称周公周公多才多艺,孝顺仁厚。事奉文王,一意小心谨愼,事必禀命。「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惟恐失了作儿子的道理。他自己恭俭戒愼,修身不懈。据说他的面貌并不好看,大槪是个驼背。武王时常和他共谋

  • 文章陝西精神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70-07-15
    关键字: 隋唐 精神 周公 汉代 张骞

    「地理上最富興趣之一省」「陜西精神亦可謂之建國精神」

  • 文章周公庙游记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呂正剛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周公庙 游记 七绝诗

    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西北十四华里之凤凰山下,呈凹字形,三面环山,南接平地是正门;诗经大雅云:「有卷者阿」,就是所称卷阿之地,伸言之,在唐武德元年建庙之前,其地名叫卷阿;初建庙时称周公祠,以后唐高祖李渊再增建了召公、太公望以及太上老君等殿宇,遂改称为周公庙,名气远播四方。历经宋、元、明朝代多次重修,颇具宏规。卷阿山明水秀,山门外古柏参天,尤以「润德泉」水俗称之为神水,传说有清心强身妙用。周公姓姬名旦,乃文王四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 文章讀史乘.數家珍.説武進(廿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8期  作者:沈霞飛  出版时间:1970-12-15
    关键字: 史乘 武进 周士龙 周公遗爱祠》

    九十七) 〔周公遗爱祠〕周士龙:字幼潜,明万历进士,授户部主事,督淮关,多利民措施,以劳累卒。淮郡人为建周公遗爱祠。(九十八) 〔不矫激绝物,不趋附势要。〕恽厥初:字伯生,明万历进士。先官行人,册封鲁王,却餽赠。奉诏王锡爵于家,不起。柄政者啖于美官,令劾之,厥初严拒之。历任湖广按察使。崇祯二年,乱作,各方勤王兵,多逗留不进。厥初独督河部鎭兵,裹粮疾进,帝遣中官劳问,事平,擢陕西布政使。以疾引归。厥初历任方伯,政声卓著,性和易,不肯矫激绝俗,亦不趋附势要

  • 文章周公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汪紹琦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周公庙 名胜古迹 历史文化

    周公庙位于岐山贝城(已无城墙)西北十五华里处,庙区三面岗峦环绕,南面与平原相连,形似簸箕,(农具)庙区北方有凤凰山,亦名凤鸣岗,「诗经、大雅、卷阿」篇所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指此山言,「有卷阿者,飘凤自南」,就是周公庙所在地,周公庙占地广濶,庙院建筑宏伟,雕刻雅致,殿宇壮观,庙前现存活着直径约六七尺之大槐树两棵,枝叶茂密、树荫蔽日、庙区内柏、楸、杨等树木甚多,由山门至中院,有条笔直的碎石路,道路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戏楼,农历四月初一庙会时是演唱秦腔的舞台

  • 文章中嶽之測景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周公观景台 中原科技 河南天文台

    测景台又名『周公测星台』「古时『景』『影』通用」是我国古代立八尺表土圭测影遗制;是古代测量日影,验证时令季节,计年的仪器。在登封市东南十五公里的告成镇北,建于唐开元十一年(公元七二三年)。观星台紧连它的北部,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公元一二七一—一二九四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劳动人民在天文科学方面的卓越成就。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政府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此以后,备受天文学家及热心人

  • 文章周公与中国文化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5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0-12-01
    关键字: 周公 中国文化 史料记载 思想文化 中庸

    中国文化,以儒学为其主要之骨干,此义尽人皆知。然传统儒学本身,乃有一重大转变,即在唐以前,每以周公与孔子并尊,而自宋以后,则以孟子与孔子并尊是也。此一转变,实有其内在甚深之涵义,而周公之为人与其为学,实当重为之深细阃发,此亦研讨中国儒学与中国文化关系一主要题目也。中国儒学传统,若以近代语扼要说之,实可谓其抱有一种人文的历史观,此不失为儒学传统一中心主要之观点。孟子言知人论世,以一圣人之作,代表一时代之光明,所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此即人文的历史观中一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