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同安会共返回10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同安古城墙史话

    来源期刊:《同安》 第65期  作者:陳金城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同安县志》 同安古城墙 同安县城 袁世凯

    同安于五代建县(九三三年),至南宋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年)才由知县王轼开始筑造城墙。当时为劣土墙,至元代至正十五年(一三五五年)达鲁花赤(县令)马哈谋沙「用石内外砌之」是为石垣之始。明清时代多次修葺增筑,至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奉省令拆墙筑马路,只残存东门至南门一段元代石垣长四百五十米,宽四米,五米,以条石砌成,规格不一,多数为17×24石条,距今已有六百三十年之久,现已划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据《同安县志》卷六记载,同安城墙始筑于宋绍兴十五年知县王轼任内

  • 文章古渡口——澳頭

    来源期刊:《同安》 第64期  作者:蔣才培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澳头 同安 帆船 厦门

    澳头村位于同安区东南隅,东南临海,西北傍山。村前海域称「鳌头」,环流海段,称鳌江,村落正好在鳌江之东,故又有「鳌东」之名。碧海潮涌,风光旖旎,地灵人杰,可谓「鳌翻细浪润华邑,江抱清流拱南疆」。澳头渡口,水深达十多米,与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以及厦门的五通隔海相望。早年,水上有停泊客、商船的码头,陆上有通新店的公路,抗日战争以前,曾为福泉厦公路线交通要枢。其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向为战时兵家必争之地。由于耕地少,先辈多以航海和捕鱼为生。在近百年前,村人便

  • 文章漫談羅隱「讖破」

    来源期刊:《同安》 第67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1999-05-01
    关键字: 罗隐 同安 农夫 地瓜 肥料

    路远「谶破」在同安有诸多传说,它和朱「文公谶」一样在同安颇有影响,从古至今,流传不绝,还说得有鼻有眼,神乎其神。但路远何许人氏呢?有哪些「谶破」呢?罗隐,唐末余杭人(八三三—九〇九),原名横,因举进士十上不第,改名隐,字昭谏,由于闽南的谐音还是另有什么缘因,大家叫他「路远」。他擅长于诗文,其诗多讥讽、诙谐,与同县的罗邮、罗虬称「三罗」。著有「谗书六十篇」,「甲乙篇」,「淮海寓言」等。曾为《颖川先生集》写后序,颖川先生即南陈陈黯,他们都是同上殿试的学子

  • 文章细说「同安颂」

    来源期刊:《同安》 第36期  作者:老圃  出版时间:1991-07-01
    关键字: 同安 环山临溪 晋设同安 朱熹 不入元仕 元淸有别

    我同置县,晋时太康。群山抱拥,南临重洋。天马挺秀,屹立海疆。东南物望,至宋后扬。朱子沐化,奕世书香。人材辈出,华国文章。民性刚毅,意志高昂。乘风破浪,山远水长。经商四海,美誉侨乡。(同安颂原词)同安建立县治系在晋朝。历史上东汉末,经过一段三雄鼎立的政局,魏、蜀、吴称为三国,司马氏:懿、昭、炎父子祖孙是魏的重臣,次第消灭蜀与吴后,以臣凌君,从曹氏手中夺取皇朝,史称西晋,始建初年号「太康」。同安未置县治以前的行政地区,是在吴国的版图内叫东安县,司马氏建立晋国

  • 文章從辛亥革命到護法戰爭

    来源期刊:《同安》 第24期  作者:陳金城  出版时间:1988-09-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同安响应 反对帝制 参战护法 军阀混战 同安遭劫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五色旗插同安城门庚子之役,清政府勾结八国联军鎭压了义和团,签订了卖国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九〇五年,孙中山先生把“舆中会”、“光复会”、“华兴会”、“日知会”等革命团体,联合组成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依靠华侨及国内反清会党的力量,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革命声势大振。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于一九〇五年九月颁布了“预备立宪”的上谕,企图以君主立宪来欺骗

  • 文章略论同安文化与同安精神

    来源期刊:《同安》 第65期  作者:莊添全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同安文化 同安精神 朱熹 洪福增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紫阳(朱熹)过化,海滨邹鲁」的同安,在人们的心里,在那超越时间的长河,闪烁著同安文化,同安精神和同安文明的灵光霞彩。她长人志气,引人遐想,催人奋进,令人思寻—为什么同安文化能孕育那么多奇才骄子;为什么同安精神能驱动一代又一代的同安人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创建那么多丰功伟业。同安文化与同安精神为我们留下「泽被后世,沾溉无尽」的业绩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很需要我们认眞地去探其源、综其妙、取其精、学其本,更値得我们奋发有为地去学习、继承

  • 文章我的父親——吳文鴻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0期  作者:吳小虹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父亲 吴文鸿 同安会讯 《鸿虹集》

    他好能干、很帅,字写的漂亮又会画画,会打篮球还能照像」,这是民国四十年代,作者就读小学之时,在「我的父亲」作文中的字句,此刻脑海之中,仍深深烙著这些难忘的印记。回顾成长过程,一提到父亲,似乎就不自觉地流露出些许傲人的表情,历数十寒暑未曾淡去或者消失。我的父亲吴文鸿先生,民国八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马巷乡内埯村。三十三年,响应政府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投身青年军。三十七年与王德翘女士结婚,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自福州搭机来台,七月进入台铁,任

  • 文章丙子年同安吕厝「送王」见闻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4期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同安吕厝 同安县志》 《金门日报》 日常用品

    同安吕厝每逢鼠、龙、猴年举行「送王」民俗活动,俚称「吕厝王爷」,此俗由来已久。民国版《同安县志》卷二十二「礼俗」记载:「请王爷。请王莫稽所自,往往三五年举行一次,大书『代天巡狩』。先期盛设仪仗帐幕,近海者造龙船,名曰『王船』,樯桅篙橹俱备,旗帜悬挂,如总督阅操。依窔定去期,行之有日,居民以牲醴致祭演剧,并备器皿柴米各物,满贮船中,届期将船挂帆,乘风送出海洋,任渔船搬取。其船飘流到何乡,该乡则迎而祀之,窔择期仍送去。」此是闽南沿海一带历来相沿「送王」的习俗

  • 文章黑脸妈祖根在同安

    来源期刊:《同安》 第73期  作者:陳金城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黑脸妈祖 根在同安 始于嘉靖年间 黑脸之解释 同安抗倭产物

    同安为闽南妈祖信仰最早、最普遍的县份之一。同安东市「林氏族谱」记载,北宋皇佑间(一〇四九—一〇五四年)湄洲妈祖林默的同宗侄孙(仅隔二世)林怿开支同安县内东市,奉祀本家姑婆林默神像于祖厅。民国「同安县志」载清同安代城乡知名妈祖庙有十四座,金门岛四座。道光「厦门志」列厦门岛清代妈祖专祀庙九座,与吴眞人合祀庙二十座,统计清代同安知名妈祖宫达四十七座之多(尙不包括清代同属同安辖域的灌口、角尾一带之妈祖庙在内)。其中宋代始建之金门后埔贤聚村西宫是为古同安现存最早之

  • 文章寫在鄕親吳天球敎授伉儷蒞台演唱之後

    来源期刊:《同安》 第50期  作者:毓曙  出版时间:1995-02-01
    关键字: 吴天球 世界同安联谊会 同安石浔 新加坡

    笔者去年夏初,由本会常务监事宗明兄率领,分途前赴新嘉坡参加于该国举行之世界同安联谊会成立大会,而有缘拜识吴敎授及其夫人黄瑂莹敎授。提起吴天球敎授,早已为本会之会歌谱曲事,鼎力玉成,并亲自以其雄伟歌声,灌制敎唱录音带送会。其声乐造诣,早为众多鄕亲所景仰。吴敎授原任北京音乐学院敎授,于年前荣退,为大陆知名之男低音声乐家,台湾某报记者且尊之为国宝级低音歌王,足见一般对其评价之高。夫人黄瑂莹敎授,专攻钢琴,现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副主任,历来均是夫唱妇伴,堪称知音

共106条记录 1/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