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贡献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鄉對國家之貢獻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2期  作者:段榮昌  出版时间:2002-12-25
    关键字: 永昌郡 历史贡献 吕凯 王沆 尽忠汉室

    我鄕歷來對國家貢獻,實在太多又太大。現舉一例簡述之。永昌郡功曹呂凱、府丞王伉盡忠漢室,曹丕篡漢,漢室算亡。他們遠在數千里外,且擁有東西三千里、南北四千餘里的肥美領土,數萬戶居民,很可獨立,自成一國,但他們不這樣做,一顆心傾向故國,仍奉漢正朔,盼其復興。挨過一年,聞皇叔劉備,受全民瘫戴,正位爲帝,暫以成都爲陪都,俟平賊後,遷回中原,還至故都,俯治全國。諸葛丞相宣揚國策:『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深得萬民敬仰。呂凱、王伉即擬奉表稱臣,以路爲益州、越雋二郡所...

  • 文章四川之走進中國歷史及其貢獻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2期  作者:任卓宣 出版时间:1977-03-31
    关键字: 四川 历史沿革 历史贡献 四川精神

    我國歷史,現在有書可考的,是從堯起。國內各省及其它各地走進歷史中來,先後不一。這也就是說,各省及其它各地之開發或發展有早遲之分。單以各省而言,從堯時說起,是北部先於南部,東部先於西部。四川處於南部和西部,其走進中國歷史舞臺,當一個演員,自然是較後的事。其發展也就較遲了。很明白,四川在「禹貢」之中屬於梁州。從「華陽黑水惟梁州」一句話看來,四川在當時還是人所未知者,因華山不在四川,而在陝西。再看「黑水西河惟雍州」之言吧。雍州在梁州以北,包括陝西渭水流域以北及...

  • 文章認識廣西(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本會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历史渊源 地理环境 历史贡献 国防重要性

    歷史淵源:廣西古爲百越之地,秦代以前,漢人勢力僅及於長江流域,秦始皇命大將王翦南征百越,設置桂林、象郡、南海、閩中等四郡,(桂林郡即今之桂林、平樂、蒼梧、桂平、邕寧、柳州、宜山、思恩及廣東之高要、羅定一帶。象郡即今之百色、天保、龍州一帶。南海郡在今之廣東省境。閩中郡即今之福建省境),並遣戍率五十萬人駐防五嶺,廣西始歸入中國版圖。且於湘桂同源之興安附近,溝通湘、桂兩江成爲運河,對於中原軍事政治文化之南漸,實具重大關係。漢光武時,伏波將軍馬援遠征交趾,大軍沿...

  • 文章廣西人與辛亥革命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2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03-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广西革命人 历史贡献 主要人物

    九十二年前十月十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廣西人在這場歷史壯舉中,很光榮地作出了貢獻。以下特舉幾位赫赫有名、獻身辛亥革命廣西先賢,讓今天的八桂弟子引以爲榮:一、劉古香清同治七年(一八六九年),馬平縣人,是清末舉人,一九〇七年春在香港加入同盟會,深得孫中山先生和黃克強先生信任,派回廣西從事國民革命活動,其妻馬電也參加了革命工作。一九一一年永耀青史的「三二九」廣州黃花崗起義,劉古香是十二名統率者之一,他和同盟會員李德山、柯漢資等率領廣西...

  • 文章雲南滇中新平李潤之及李氏之興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9期  作者:李械  出版时间:2009-12-25
    关键字: 滇中新平 陇西李氏 氏族文化 历史贡献 李润之

    前言隴西李氏在雲南新平是當時迤南古轄道的重要關隘,隴西李氏軍隊自明朝入滇以來,長期駐守冬瓜林哀牢山後,作爲明、清統帥所在地歷經五百多年,已經成爲李氏宗族繁衍地。現尙保存有隴西李氏完整的建築、李氏宗族、李氏祖墳,駐軍練兵場(跑馬場)等遺址。隴西李氏在新平縣的族系於冬瓜林明洪武廿年(一三八八)始祖李尙忠,平西軍滇南都指揮(二代祖不詳),清雍正十年(一七三二)三代祖爲李毓芳任清軍雲騎尉戛酒豆豊,清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四代李顯智皇賜豈旺土司,爵位七品官職,清...

  • 文章赤子功勛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8期  作者:鄭千山  出版时间:2008-12-25
    关键字: 南洋侨工 抗日战争 历史贡献 往事夙文

    動脈的作用是爲了給機體輸送營養物質,以維持鮮活的生命,而運送營養物質的載體就是紅細胞。抗日戰爭時期奔忙和戰鬥在滇緬公路上的三二〇〇多名『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即『南僑機工』,又稱『南洋機工』),就是這條抗戰主動脈中最生動的紅細胞。滇緬路修通,大量的軍用物資和補給需要運輸,抗日兵員需要運輸,而能夠在雲南西部深溝峽谷和險峻山路上熟練駕駛的人員和汽車機修人員卻嚴重匱乏。于是,歷史造就了一段動人的章節——在抗日的洪流中,『外禦其侮』幾個字幾乎成了每一位華夏子...

  • 文章華僑與辛亥騰越起義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盧彩文 张兆興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华侨 辛亥革命 腾越起义 历史贡献 历史集萃

    海外華僑的命運與中國命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它們「一榮倶榮、一枯倶損」。在近代歷史長河中,滿清帝國由強盛走向衰落,海外僑胞亦隨之備受岐視和欺凌,生命、財產毫無安全保障。他們希望中國早日擺脫貧困積弱狀況,迅速成爲民主、自由、獨立、富強的國家。當孫中山先生在海外倡導革命,以武裝起義推翻清王朝統治的主張在僑胞中傳播時,即得到僑胞的擁護與支持,廣大愛國僑胞積極投身到這場偉大的革命洪流中,作出了巨大貢獻,立下了不朽功勛。所以孫中山先生說:「華僑有功革命」。董必武在辛...

  • 文章紀念傅斯年先生逝世五十周年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傅樂銅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傅斯年 逝世五十周年 傅斯年陈列馆 历史贡献

    大會主席、所長、先生們、女士們:我很榮幸能再次來台北,參加由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主辦的有何炳棣先生講演的孟眞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紀念大會。這是歷史語言硏究所歷屆所長支持的結果。沒有史語所、沒有台大和在座的諸位先生的支持,沒有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多方支持,大陸上傅斯年陳列館的籌建和硏究也不會有現在這個結果。對此,我代表傅斯年陳列館籌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孟眞先生在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和高等敎育等方面所做的貢獻,幾十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多有論述,我就不再贅述了。我...

  • 文章司馬遷的心靈世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鮑國順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司马迁 《史记》 生平经历 历史贡献 作者评述

    一、司馬遷一生的重要經歷及史記的成書經過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縣)人,依據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一文的考訂,他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西元前一四五年),卒年則不可詳知,大約是在武帝末年,享壽約六十歲。他的一生,約與武帝一朝相終始(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實際上,漢武帝也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人物。司馬遷的一生,大約可分爲三個重要階段。二十歲以前爲第一個階段,是他耕牧誦讀的時代。從二十歲以後,到三十八歲之間,是他周遊四海的時代。三十八歲以後,則爲第三個階段。...

  • 文章粵東陶瓷的歷史與貢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粤东地区 陶瓷制造 出口贸易 历史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

    瓷器的發明是中國人對人類偉大而重要的貢獻。我國生產陶瓷的歷史至少有八千多年以上。從人類的發展史可知,是先有制陶技術,然後才有製瓷工藝。而從製陶到製瓷,必定經過了漫長的知識積累過程。說到中國的陶瓷,人們多只知道景德鎮或唐宋的越、磁、耀、刑臨、汝等名瓷。粵東在中國陶瓷的歷史上幾乎未被涉及。其原因可能是,粵東古代為百越之地「痺癘之鄉」。開發較遲,旦地處偏僻,即使有出產陶瓷,也被認為不過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民窯粗瓷,非官窯細瓷。因而千百年來,國人未能見到粵東,尤其潮...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