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演变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粤劇歌樂近百年來的遷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陳鐵兒 出版时间:1984-06-30
    关键字: 粤剧 民歌 历史演变 学术研究

    粤曲本分多種,近年香港坊間出一本「粤曲大全」以爲包羅萬有?其實廣府方面通俗淸唱歌曲計有;粤謳、南音、龍舟、解心、木魚、河調、山歌、鹹水歌、送嫁曲、輓歌………。已各有不同的唱法。它像集體唱出配用音樂的有「大棚」的傀戲,歌而不舞的是八音班,「班本」屬於粤劇台詞。論淸唱的是無需音樂,觸景興懷,俯拾便是,像文人墨客吟詩唱詞一般,悠然自得,自鳴天籟,又如志士慷慨高歌,壯懷激烈,情動於中,擊壤鼓盆,未嘗不是時代心聲之作。前有唱龍舟出身的某大富人,當年在廣州沿門歌唱,...

  • 文章古城再現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修复沭阳 古城再现 历史演变

    沭陽,昔無城,自明正德六年流寇入境,七年,知縣易瓚始築土城以禦寇。萬曆二十年,知縣徐可達議修磚城,工未半而沭河決口,未果。萬曆四十四年,知縣杜從心始成磚城。周八百四十丈,高一丈七尺三寸,東門曰承暉,西門曰宣義,南門曰迎薰,東數十步有小南門曰聚奎,無北門,城如船形。一九三七年,爲了便於抗日戰爭,沭城全部拆除。一九三九年農曆正月初九日,沭城淪陷,日軍修復。一九四五年秋,日寇投降,沭城爲我軍民拆除。一九四七年春,國民黨政府修復城垣,外加樹枝圩。一九四八年春,國...

  • 文章楊廷理古道——兼談淡蘭古道的演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1期  作者:楊俊哲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淡兰古道 杨廷理 历史演变 人物事迹

    承载着杨廷理五次入兰,噶玛兰纳入清治版图的重大意义。且年代久远,独冠全台,値得列入古蹟,加以保护。杨廷理开发台湾新华社南宁2电在清王朝时期开发治理台湾功绩卓著、曾三次出任台湾知府的广西人杨廷理及其家族墓葬近日在广西柳州发现,从而使一直为大陆及台湾学者关注又悬而未决的有关杨廷理的确切辞世时间及葬在何处等有关问题有了答案。杨廷理(1747——1813),字清和,号双梧,又号半缘、苏斋、更生。清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今柳州市)人。出身于世代行武之家,从小受家庭影响及

  • 文章平南設治沿革暨大事紀畧(中)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盧國富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地方政策 历史演变 平南发展

    六、清代時期淸康熙二年,淸廷派滿族官員遍歷各州縣丈量田畝。康熙七年,平南知縣周岱生到任,是時城內無一居民,城外祇有幾戶新從廣東遷來的人家,江邊泊有數十艘漁艇,田園荒蕪,熟者只有十之二三。康熙十三年,廣西巡撫孫延齡叛附吳三桂,梧州都司王邦相暗通孫延齡,潛據潯州。七月,孫延齡部總兵侯成德進窺平南,知縣周岱生與典史武佐鼎率兵出城迎擊侯成德軍於大峽口(今安懷鎭北方二公里),斬侯之部將歐倫及兵弁數十人。再戰於武峽,又斬侯部千總吳飛龍等數十人。未幾,侯成德揮軍奮攻,...

  • 文章古代山西的煤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小溪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山西煤炭 史料记载 历史演变

    煤炭的開採和利用在山西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山海經」記載,山西南部的孟門山,賁聞山「多涅石」,「涅石」是古人對煤的一種稱謂,另外,一些考古資料也證明,我們的祖先在六千年前對煤就有了一定的認識,西漢時期就開始對煤進行開採和使用,唐代山西煤炭的開採和利用已經相當普遍。並曾將炭與鹽並尊爲神。宋代,開始大規模開採煤炭,煤炭的利用也日趨普遍。此時,山西的煤炭生產已聞名遐邇,並已開始於手工業生產。山西的煤炭開發,還促進了山西冶鐵業的發展。明朝,山西的採煤州縣已達二十多...

  • 文章新絳搖錢樹年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摇钱树 相关简介 地方习俗 历史演变

    搖錢樹又稱錢樹子,最早見於漢墓出土。樹枝幹爲青銅鑄造,安插於石質或陶質座上,樹以飾古錢而得名。造型別緻,鑄術精美,表現了漢代工藝的高超水準。漢代王公貴族崇尚厚葬,他們將精美的工藝品和日用器物作爲葬品,也將他們崇拜的不死之仙西王母及他們生前所好的百戲樂舞等活動,鑄造於搖錢樹上。搖錢樹是夢幻之樹,在商品社會當金錢作爲交易媒介時,金錢累積的多少,成爲分別貧富的標誌時,人人便希望富裕,應用各種方法籌謀獲取金錢,甚至期望有朝一日,錢從天降,或幻想錢如果實,能在樹上...

  • 文章中國最早的足球「蹴鞠」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吳明士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足球运动 蹴鞠 刘向 历史演变 齐云社

    「蹴鞠」的「蹴」,音促,踢也;「鞠」,古代的一種用皮革製成而中實之以毛的球。原是軍中習武的遊戲。漢,劉向,別錄云:「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晉,張華的博物志亦採此說。唯學者皆認爲此說不足以採信。別錄又云:「或曰起戰國之時。踢鞠,兵勢也。所以講武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蓋由娛樂遊戲中以講究武術也。史記,蘇秦傳:「臨淄(戰國時齊國之首都,在今山東省)其豐富而實,其民莫不吹竽鼓瑟,張琴擊筑,鬥雞走狗,六博踢鞠也。」按「蹋鞠」即「蹴鞠」也。到了漢朝,漢高祖...

  • 文章西湖勝蹟的由來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7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78-07-06
    关键字: 西湖名胜 历史演变 景点典故

    西湖之美,在於綜羅諸長。環湖有山,山外爲江,江口通於大海。湖山江海滙集一處,城市山林互相照映,所以能成爲天下絕景。千餘年來,大德名賢棲息於此,一邱一壑,無非史蹟,考其建設之步驟,大致可分下列諸期。(一)靈隱期 西湖原爲錢塘江口之一海灣,後因積沙壅塞灣口而成湖泊。漢隋之間,今杭州城內之平陸,尙是江之故地。秦漢時代之錢塘縣在武林山麓,卽今靈隱諸山,故西湖開發以此區爲最先。靈隱寺爲西湖最古之叢林,乃東晉咸和三年(三二八)慧理法師所創建。慧理本印度人,來遊武林,...

  • 文章鄕土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王契剛 出版时间:1984-02-29
    关键字: 函谷关 历史演变 地理位置

    據中國地名辭典所收河南著名關隘,共廿三處,其中成皋和虎牢是同一地而古今異名,所以應是廿二處。河南的地勢,北、西、南分和山西、陝西、湖北爲鄰,都有大山的隔阻,和河北、山東、安徽接壤的東陲,則比較平坦而多東向的河流,因此,河南廿二處名關位豫東的只一處,在豫北的也僅二處,居豫南的有八處,其餘十一處都在豫西。自古關隘的設置,多半基於國防上的需要而依據天然險要易守難攻的地形起立起來,現在由於交通工具的發達,機械作業能力的優異,加以攻擊火器摧毁力的驚人,在事實上關隘...

  • 文章晉陽城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郭象升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晋阳 历史演变 史料记载 城市概况

    華夏古代大都會,晉陽其一也。其舊址,在今汾河之西。最初,築於春秋時趙鞅之臣董安于。歷世增廓,至唐代立爲北都,以李氏由此起義也。其城,方圓大四十里。東門望汾河,西門依晉水,卽今晉祠難老泉也。李白詩:「閒來走馬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蓋晉祠爲當時遊觀之地,近在西郊,出城卽是也。城中包一小城,謂之宮城。由隋煬帝行宮得名,其環套之形式不可考,大抵與北京之紫禁城類耳。高宗顯慶年間,又於汾河之東,築一小城,謂之東城。武后時,又跨汾河築一城,使東城與晉陽聯接,謂之連...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