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探源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客家人「利是」探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客家人 “利是”观念 民间礼仪风俗 历史探源 民俗文化

    新春佳節孩子們最興奮的就是可以得到大人派的利是,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爲什麼春節給的錢叫「利是」?「利是」原來寫作「利市」。有兩個意思:一是指貿易買賣獲得的利益,二是吉祥、好運,常用於漢族的民間禮儀風俗,開始時用於婚嫁。《東京夢華錄》中有「娶婦至兒家門,從人及家人乞覓利市錢物」的記載;後來也用於賀歲,有祝福吉祥、好運的意思。爲了區別「利市」的兩個意義,後來第二個意思就寫成「利是」。封利是,派利是,作爲一種賀歲風俗,主要流行於廣東、香港和澳門、台灣等地,這...

  • 文章保俶塔考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8期  作者:雅儒 出版时间:1979-08-06
    关键字: 保俶塔 历史沿革 探源

    杭州寶石山高六十三丈,周圍有十三里,錢武肅王封此山爲「壽星」。山之絕頂有「保俶塔」,一名「保所塔」,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九七六年),吳越王俶聞南唐亡而恐懼,便偕妻子,子惟濬,孫承祐,入朝恭賀,臨行前,深恐被留而不返,許願造塔以祈保祐,至京都賜居「禮賢宅」,賞賜甚厚,留二月才遣返,賜一黃包袱,封裹甚固,皇帝告誡說:「在歸途時,宜秘密觀之」。後來啓開一看,原來都是群臣乞保的奏章,錢俶心中懼甚,歸後便建造寶塔,以報佛恩,故名「保俶塔」。可見此塔是錢俶從京城回...

  • 文章大埔翰林何探源轶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李萬興 郭成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探源 历史轶事 诗联文作 传说趣闻

    大埔县何姓除了双坑的何如璋(号子峨)点翰林外,恭州的何探源(号秋槎)也是一个翰林。清朝光绪年间,大埔恭州的何探源中翰林后,父母相继去世,他在家守了五、六年孝,因家境贫困,为人又正直,不会巴结权贵,朝廷亦几乎忘掉之这个人,所以迟迟没有派出任职。后来,他的同科进士张之洞出任巡抚后,知道他还没有任职,才奏准朝廷,朝廷不知他的能力如何,便随便放他个七品芝麻官,派到四川阆中县当个小小的县令。旧时,四川的读书做官的人不少,俏皮的人也多,当何探源到职后,没有人瞧得起他

  • 文章彭城堂寻根探源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8期  作者:張楓  出版时间:1988-11-15
    关键字: 彭城堂 寻根探源 历史考据

    高雄县仁武鄕发现「彭城堂」,美丽宝岛溯源流,世系直追汉刘邦。意义深远,极富浓厚民族精神,且有积极政治价値。为了历史的繁衍,证实台湾与大陆民族血浓于水的历史渊源和血统关系,加强中华民族的情感,促使根深叶茂,激忠敎孝。身羁海屿,神系故园,启发彭城新生代,愼终追远,香火不断。苗永序、曹庆礼、孙恭、胡庆贤、徐长友、刘剑秋等鄕长寻根之旅,目的在消解思鄕之情,拥抱故土芬芳。先民来台,溯及汉代,明淸之际,两次移民;五胡乱华,北方南移,反淸复明,迁徙蓬莱。林余二姓发祥地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