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创办学校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教育家蔣仲懷先生(1869~1929)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6期  出版时间:1996-12-20
    关键字: 蒋仲怀 《珠算详解》 创办学校 廉洁奉公

    人』之称。在他晚年时,地方耆老公推他为无锡县公款公产管理处主任、无锡县志编修委员会主任委员。民国1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庶政会议,各省推选公正士绅参加,江苏省公推南通张謇和无锡蒋仲怀2人出席会议。适值大暑,酷热异常,蒋仲怀回无锡后病倒,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0岁。亲属在清点他身后遗物时,发现他不但没有积蓄,反而亏欠1000元。 (摘录无锡市志)

  • 文章祭江殿榮先生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1期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江殿荣 祭文 追思哀悼 创办学校

    維中華民國八十六年歲次丁丑八月五日,治喪委員會同仁,謹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於高雄市私立立志高級工商職業學校江故創辦人殿榮先生之靈而泣曰:嗚呼!天之將喪斯文歟!胡奪我先生之速。人亦有言,死歸無物,惟聖與賢,雖埋不沒。如先生者,其庶幾乎。先生儒修哲理,學貫古今。功參造化,磅礴宏深。秉波三讓,匹夫自爲。克集令望,灑落襟懷。恢弘度量,文化干城。先生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創辦立志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建制度、訂規章、聘良師、增設備、正綱紀、興校舍。愼思遠慮,事必躬親。竭...

  • 文章謝楚珩傳略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6期  作者:謝純德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护法运动 武昌起义 创办学校

    謝玉德字楚珩,湖北省棗陽縣資山鎮人。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一八八五年)出生。縣官立高等小學堂畢業。從學於族叔謝遐尚(清光緒己丑科舉人)。打下堅實漢文基礎,詩文均佳。後在湖北新軍第廿九標第三營入伍,改名謝超武。旋被選入陸軍特別小學堂。經該堂同學蔡濟民、杜武庫介紹加入湖北革命團體「日知會」。後以組織「柳營詩社」為名聯合同志并入「共進會」,開展反對滿清統治活動。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首義時,謝任第五協第九標書記官。起義成功,十月廿四日該部奉命渡江御敵。在漢口...

  • 文章宜興奇人 儲南強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6期  作者:任香初 出版时间:1977-12-10
    关键字: 储南强 创办学校 生活习性 “十见十不见”

    储南强字铸农,剔号简翁,他是前淸的「贡生」,光緖末年,即在家鄕创办学校,得风气之先。民国肇兴,首任宜兴县「民政长」,推行新政,不遗余力,以后,做过南通县长,颇著政绩,抗战时期,复任宜兴县长,在危难之中,为桑梓服务,更非容易。但这些都不足轻重,他的毕生事业,完全在经营「善权」「庚桑」两洞,使中外闻名也。储氏,乃宜兴望族,书香门第,但他的生活,却异乎寻常,他不着长袍,冬天,穿一件半长棉袄,粗布单裤,夏季,短衫布裤而已,不为祈寒盛暑所困,着铁鞋,而能健步,用铁

  • 文章開辦高陂高中的黃漢豪校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黃崇森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高陂中学 黄汉豪 人物简传 创办学校

    大埔縣高陂中學始創於一九〇一年,初爲私塾,由秀才黃五樓任校長,一九〇四年黃五樓將之改爲「仰文公學」,一九二四年起辦爲初級中學,後又辦爲簡易鄉村師範。四十年代黃五樓之子黃天民(陸軍中將,官名黃爲財)任校董主任時,籌劃申辦高中,一九四五年巳月黃天民之子黃漢豪(一九三〇上海滬江大學畢業),因抗戰粵北日緊而返鄉,校董會聘爲初級中學校長。一九四五年下半年,把在校初中畢業後在外讀高中的近四十位學生招回來,和本屆初中畢業生合在一起開辦高中一、高中二兩個班,讀至高中畢業...

  • 文章埔人在東南亞各地辦學簡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大埔人 东南亚 创办学校 历史简介 档案资料

    埔人向南洋各國移民始於明末清初,並在清末民國初期達到高潮。隨著埔人向海外大量移民,前輩埔人即在僑居地先後辦了幾十間學校,爲使這些鮮爲人知的資料不隨時間流逝而消失,把其中最著名的作簡單介紹,其它則加以輯錄。馬來西亞中華學堂清光緒卅年(一九〇四年)埔籍僑領張弼士及戴忻然先生,捐資十多萬兩銀元在馬來亞檳城創辦,是東南亞地區第一間由華僑創辦,施行新式教學的華文學校。光緒卅一年(一九〇五年)光緒皇帝御書「聲教南暨」的匾額,由張弼士親自掛在學堂上。該校後來的興衰不詳...

  • 文章梅公亭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梅公亭 梅尚志 创办学校 修葺祖祠 人物轶事

    梅公者本村耆宿,諱尚志,字梅坡,清國子監太學生。幼承庭訓師事常州趙知州鳳昌(字竹君)習畫。趙公為張之洞機要文案,博雅多才。得罪,清廷勒令回籍,居常州鬻畫。時公父官生公(璧齋)經商常州。公依侍膝下,從趙公學。公喜畫梅,因賜字梅坡。後以家務返里,復從羅土生習武。土生師長干號稱潮州第一,公盡得其衣缽。少年任俠結客。莒村何公箏藝武術蜚聲鄉邑,為金蘭交。公耽音樂,時作絲竹之會。後有同藝國樂社之組合,早種因於此。清末廢科舉。光緒三十一年設立學部,專重學堂。湖寮耆紳紛...

  • 文章護國討袁幕後人物王伯羣與王文華(下)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何輯五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黔军入川 讨袁运动 北伐战争 航空事业 创办学校

    黔軍入川兩大目的黔軍之入川,有兩大因素:其一,段祺瑞畢竟組成所謂督軍團,壓迫黎元洪(時己繼袁世凱爲總統),解散國會,國父南下號召護法,就軍政府大元帥職,出師北伐,文華響應之,此爲入川之主要因素。其二,駐川滇軍旣被迫撤離成都,向滇督唐繼堯求援,而唐亦求貴州派兵入川。熊克武時任重慶鎭守使,段祺瑞已派其得力心腹吳光新入川。克武對吳光新屈意逢迎,時有傳其變節事敵者,文華以其爲革命老同志,應不至變節,當係兵力不足,爲求生存之故,黔軍有援助他的責任,同時這也是響應護...

  • 文章蘇銘芳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申慶璧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苏铭芳 生平概况 创办学校 迁居香港 悼词

    先生諱銘芳,雲南省雙柏縣人,民國四年農曆十月二十三日生。六歲就讀雙柏明經學堂。於民國十九年至昆明在昆華師附小肄業一學期後,考入昆華中學初級部,二十二年入昆華師範,翌年改讀昆華中學高中部,於二十六年畢業。秋入國立雲南大學礦業工程系肄業。二十九年返囘原籍,出任縣督學。先後創辦縣立中學及厚生幼稚園。兼任商會理事長、縣參議員等職。三十二年離鄕,任雲南財政廳督導員,以督導有功,經省政府考評,「工作勤能、操行儉樸」,傳令嘉獎。三十三年調任財政廳人事室主任。民國三十五...

  • 文章甌水蕩蕩憶先賢 雁山巍巍聳豐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11期  作者:王微方 金丹霞 楊笑 出版时间:2008-11-10
    关键字: 何朝育 何啸秋 人物追忆 捐建家乡 创办学校

    捐獻鉅資造福桑梓的愛國溫籍台胞何朝育先生,於八月十日十七時三十八分在其台北家中安詳地於睡夢中去世,享壽九十三歲,他在彌留之際仍牽掛著家鄉,並問兒子何紀豪:「你什麼時候再到溫州去?」噩耗傳來,溫州舉城悲痛,各界紛紛舉行悼念活動,唁電如雪花般不斷飄向台灣。這位老人何以要對溫州的公益事業傾其所有,並無時或忘家鄉,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呢?為此,記者於日前走訪何朝育先生的親屬及相關人士,在此為讀者舖陳老人可歌可泣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畫卷。行善美德 父母傳承何朝育先生...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