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出土文物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續河南出土吉金要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吉金 出土文物 名录

    余在文獻四卷七期,述河南出土吉金要錄於前。早思有以續之。但因資料之搜求,整理頗費時日。未能如願,日來僅就宋呂大臨考古圖錄、王俅嘯堂集古錄、薛尙功鐘鼎款識、無名氏續考古圖錄、以及近人羅振玉貞松堂集古遺文補遺、于省吾雙劒誃吉金圖錄、吳闓生吉金文錄、方益智綴遺齋彜器攷釋、鄒 安周金文存、黃鄴中片羽集、劉體智善齋吉金錄、及小校經閣金文商承祚十二家吉金圖錄等書。擇其著錄有關河南出土吉金之有銘文者悉予採錄。援前例卽河南私人收藏雖有銘文,而其出土地未詳;或非河南出土、...

  • 文章甘肅武威出土的鞀車與奔馬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2期  作者:本社記者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鞀车 铜车 奔马 出土文物

    根據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出版之「故宮文物」第十六期刋載劉萬航先生著「馬與漢代藝術」一文報導,一九六九年甘肅武威北部發現東漢張大將軍古墓一處。墓分三室,穴門寬敞,威儀顯赫。墓內挖出銅、玉、器二百餘件,內有三十九匹銅馬和騎兵,四十五個御夫及侍從奴隸多人。三十九匹銅馬中有張口豎耳,奔騰疾馳者;有昂首翹尾,欲行又止者,盡態極妍,可稱曠世傑作。群馬中有踏燕奔馬一匹,高三十四點五公分,長四十五公分,寬十點一公分,身軀矯健,四蹄飛騰,長尾飄擧,氣勢凌人。馬首...

  • 文章新發現的「青州寶藏」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史墨卿  出版时间:1998-09-20
    关键字: 大窖藏 出土文物 年代 数量 品质 价值

    像)彩绘完好,而且有不少绘画故事——造像神采妙异、大小不一、许多表情有会说话之感等,均为我以往佛敎考古所少见。本文仅就龙兴寺出土文物,所知见之「年代」、「数量」、「品类」、「价値」四者略述于后:一、年代靑州,原为我国禹王分九州之一(禹贡)。自西汉设靑州刺史,至明代洪武九年(公元一三七六)的一千四百多年间,靑州是山东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这段期间,正是龙兴寺的存在期。而且该寺在当时实居于山东各寺院之首的地位。我们翻查史志等有关群书,就知日本的图仁和尙来

  • 文章秦十二銅人的承露盤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李承宗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承露金人 秦十二铜人 出土文物

    。笔者一直重视的,是这组秦时金人无疑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冶金铸造工程。文物上记载,秦以前,铸万斤的鼎已是罕见,而始皇的技工,却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这是中国工业技术的伟大进展,即令现代科技的昌明,都是瞠目结舌的。但史乘典故都只是依附文献上记载,如果没有出土文物具体印证,眞实性是脆弱的。十二铜人的典故虽萦回梦寐,也祇是一桩轶闻;但今秋旅游大陆,因缘际会,竚足广州月余,不意却在象岗山的「西汉,南越王墓」发现大量古时药石和「承露盘」的出土展示,这肯定了十二铜人的史实

  • 文章周朝的馬雕藝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殷登國  出版时间:1992-06-20
    关键字: 周朝艺术品 马雕艺术 出土文物

    古代中國人的生活旣與馬息息相關,藝術家自然也經常以馬作爲表現的題材。馬的藝術品按質材來區別,大致可分銅塑、石雕、泥塑、繪畫等幾個類別;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偏好和藝術成就;像秦墓中的陶塑馬、漢靑銅馬、漢石刻浮雕馬、六朝的三彩馬俑、唐朝的三彩馬俑、唐馬畫、元明淸三朝的馬畫,都各具成就,頗有可述者。(注:陝西嵋縣出土駒尊)雖然商朝時已大規模的使用馬車,但馬的藝術品在商朝並不發達;殷墟出土的石雕動物中,有石虎、石梟、石小立鴞、石伏牛、石伏獸、石蛙、石雙面鳥、石...

  • 文章河南永城漢墓古幣陶俑出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考古发现 汉墓 古币 陶俑 出土文物

    (中央社台北十一月十五日電)大陸考古工作者經過三年的時間,最近在一座漢墓中,發掘出二百二十五萬枚西漢(公元前二〇六—二五年)錢幣,以及一批車馬器和陶俑等珍貴文物。這座漢墓位於河南省永城縣芒碭山南麓,在西漢梁孝王墓東側約一百五十公尺處。據專家初歩分析,這座漢墓可能是漢景帝胞弟梁孝王之子梁共王,或其孫梁平王的墓塚。新華社發自鄭州的消息説:考古工作者清理墓道時,在墓口發現了一個高六十公分,寬一百零五公分,長二百一十五公分的錢幣窟藏,錢幣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第一層...

  • 文章輝縣發現吳王夫差銅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辉县 吴王夫差剑 考古发现 出土文物

    據大陸文訊報導,河南省輝縣百泉文物保管所,於一九七六年二月間,該單位在廢品回收部門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在揀選雜鋼時從中發現吳王夫差銅劍一把,經專家學者的鑑定爲吳王夫差劍。此劍全長五九、一,劍身厚五厘米。柄上有箍兩道,隔手上有獸面花紋,鑲嵌松綠石,劍身滿佈花紋,鋒鍔仍甚鋒利,有陰刻古篆字銘文二行十字:攻(敔)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就進一步的瞭解,此古劍可能出於輝縣東南一里許的琉璃閣附近的戰國墓區,爲盜墓人在抗日戰爭前盜出的遺留物。據《史記》記載:夫差,吳國國...

  • 文章國之瑰寶漢熹平石經殘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趙鐵寒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出土文物 东汉 石经残石

    一、石經刊立之目的及其經營東漢本初(西元一四六)間,太學學生多至三萬餘人,學生旣衆,爭尙浮華,不以章句爲意。加以家法之學,口耳相傳,以致五經文字多有異同。博士試經,諸生爭第高下,遂至紛爭辯訟不休,以求勝人,甚至有賄通蘭台官吏,竄改漆書經字,以合其私文者。似此情形,倘不加以釐正,審定是非,非至諸經文字錯亂,意義混淆不可。時議郞陳留蔡邕,校書於東觀,懼俗儒穿鑿經義,貽誤後學,於是於熹平四年(一七五)與堂谿典、揚賜、馬日禪等,奏准靈帝,正定五經文字。迺以徵求而...

  • 文章揭開九連墩戰國古墓之謎!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墓 出土文物 夫妻墓葬 发掘过程

    发表新闻数十条。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战国古墓之门訇然推开,文物古蹟,轰动全国,有的还为世界所罕见。九连墩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鎭东赵湖村,地势起伏不平,多为小丘陵。国家计划修建的孝(昌)襄(樊)高速公路,要横穿九连墩,已发掘的2号墓正在公路的正线上,1号墓也在施工区内。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湖北省考古部门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九连墩古墓是战国中后期,楚国鼎盛时期的墓葬。已发掘的大冢,是由两墓组成,规格很高,据考古人员推测,墓主人是当时进入国家决策

  • 文章九連墩戰國楚墓文物追蹤(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姜安憲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墓 出土文物 挖掘过程 青铜器

    上开荒耕耘,与自然搏击中又创造出多少不朽的文明;它南有楚国「郢」都,东有曾国乙侯,北临中原,西接巴蜀,它在诸侯列国中该是个什么角色,又演绎过多少惊天动地的故事。这一切不都凝固在眼前这满屋成堆的残损器物中吗?接待我们一行的专家叫刘松山,是一位中年考古工作者,他参与了这次楚墓发掘的全过程,现正埋头文物的整理复原工作,是临时安排他向我们介绍情况的,他说让我们随便看看,好多文物都还没有正式命名,我们是他见到的第一批客人。他说这次九连墩1、2号墓的发掘共出土文物一五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