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民起义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竇建德都洺州興亡述評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武守儒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窦建德 隋末农民起义 都洺州

    (一)建德隋末貝州漳南人,世爲農,材力絕人,少重然諾,善俠節,能傾身接物,與士卒同甘苦,遇事得人死力相助。隋大業間,募兵伐遼東,隨征獲補隊長職,返後與孫安祖等,在淸河廣平等地,聚衆萬餘人,威振太行山東側,曾攻陷幽、、邢、趙、洺、莫等州重地。號大夏,建天子旌旗,書稱詔。後又降陷齊、濟、元、管等州地,屯兵滎陽,聲威益振,對唐朝構成最大威脅。惟其不學無術,剛愎自用,對其大將王伏寶,信任有加,王數掌兵權,功略在諸帥上,一日人讒王反,他立殺之,從此失去衆心,戰多不...

  • 文章民族英雄李際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李际遇 人物简介 农民起义 遇难

    李際遇登封市城東北十五公里磨溝人,自幼務農,因愛好武藝精通少林拳術;明末,河南遭受特大旱災久旱不雨五谷不收人們啼饑號寒衣食無著,當時官府橫征暴歛,民不聊生,扶老攜幼流離失所者比比皆是。崇禎十一年(公元一六三八年)登封衙役,前往磨溝催糧要款,逼得人無法生活,李際遇為義憤所激伙同申清邦,懲打了衙役率眾進城請願;知縣鄢廷海以「毆打役吏率眾鬧堂」的罪名,將李際遇帶上枷鎖,捆綁在縣衙門前石獅子腿上「示眾」。(縣衙的鐘鼓樓前左右兩邊原有一對石獅子)當時群眾紛紛前去探...

  • 文章方志、家譜所見明末淸初——時期的海州社會狀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朱炳旭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清初历史 海州风貌 农民起义

    各種海州地方史料所反映的明末清初時期的海州社會狀況是異常嚴酷的,這主要表現在痛苦不堪的民生和連綿不絕的戰爭兩個方面。下文就方志、家譜等零星史料所反映的這兩方面問題進行討論,拋磚引玉,就教於方家。明朝國事大壞是從萬歷年間開始的,但這期間的海州社會,尤其是雲台山上的宗教卻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興旺景象。然而,宗教的興旺並不能掩蓋海州社會內部存在著的深刻危機,到天啓年間,這種危機便全面爆發了。天啓元年(一六二一年),劉夢松知海州事,到達海州後,首先看到的便是一片...

  • 文章常州最早的行宮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2期  出版时间:2008-01-30
    关键字: 常州 行宫 隋炀帝 离宫 农民起义

    之间,均建有回廊复阁、飞觞激水,丹碧绚丽极尽豪华。该宫设计仿造洛阳西苑,但华丽远胜西苑。隋炀帝本想作为下江南驻陛之地。离宫将华时,在农民起义浪潮中被拆除,顿成废墟。隋大业十四年(六一八年)三月隋炀帝未及来离宫享乐,即被手下杀死于江都。当年宫城遗址称城巷。今唯一遗迹仅有大通河上的夏城桥和离宫路名还继续存在。

  • 文章告御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湯子方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洪涝灾害 农民起义 盐政问题 两淮历史

    一、爲公衆生存權益而興訟古人有「寃死不吿狀,屈死不喊寃。」而且有「訟則終凶」之說,故一般老百姓無不畏懼喊寃與吿狀。更何況,是犯蹕吿御狀呢?其不死者幾稀!又謂:「粉牆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確屬不虛。但,如屬個人或一家之寃屈,是可忍、不吿狀、不喊寃,因爲受害小。而今,是爲拯救災民達二百餘萬衆,受災區域廣及下五州縣,其中東海、贛楡、沭陽三縣直轄海州。泗陽、漣水二縣屬淮安府。依我國河水流勢,多是由西而東入海。而上述五州縣,均濱臨東海,故合稱「下五州縣。」...

  • 文章洪塘后麝村金寶殿奉祀六尊王

    来源期刊:《同安》 第75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2001-04-01
    关键字: 金宝殿 正月十八庆典 宋景炎年间农民起义 庙堂修葺一新 祭拜信奉

    同安區洪塘鎭后麝村的六尊王宮稱金寶殿,奉祀六位尊王,后麝大鄉每年農曆正月十八日神誕,該村舉行盛大的慶典,附近各村都來請火朝聖,熱鬧非凡。宋景炎二年七月,陸秀夫,張世杰在陳吊眼(名大舉,詔安太平鄉白葉村人,爲許夫人之內侄。元至元十九年(一二八〇)戰死),許夫人(畬族首領)所領導的漳洲畲族農民起義軍的配合下,率兵從廣東出發,攻打泉州城不下,漏夜南撤,駐驆三魁山出米岩,後因元軍緊追不舍,只得撤出出米岩,經朝拜埔(屬三忠村),內官至龍窟村的磁灶尾渡口,準備登舟出...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