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军校共返回14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投向王曲——魯幹班、八分校、七分校,三年摭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紀福和 出版时间:1991-06-20
    关键字: 抗日 军校 鲁干班

    轻松之中过关,当胶轮大车驰骋在祖国的原野上,倐忽之间看到了高杆顶上,飘扬着的靑天白日国旗,我几乎兴奋的欢呼出来,毕竟我也眞的投奔到祖国的怀抱了,被压抑的心緖也舒畅起来。到了阜阳,正是号召十万靑年十万军火热之际,街上贴满了标语,也激动了我从军报国的热潮,但孙先生领我去了阜阳以西的吕大寨,在那里设有中央军官学校驻鲁干部训练班,是敌后召训鲁、豫、苏、皖沦陷区靑年的军事训练基地,班主任时为傅立平将军,在高老庄军校十九期高中大队第六连,拜会了当时的连长葛孚谦少校,缴验

  • 文章美国西点军校(West Point)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2期  作者:陳憶慈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西点军校 黄埔军校 培养军事人才 军校兼旅游副业

    西点不是茶食一般人所谓的西点,是指西方国家人民所食的茶食,糕饼之类面作物,所以中国人称西方茶食店,为西点面包店,难道美国军校也贩卖西点茶食么?这个西点,其实不是吃的西点,而是一个地名,它叫West Point,中国前辈翻译人员,也未曾实地到过这个地方,他们翻翻中英大字典,West就翻译成西方的「西」,没错,Point就翻译成「点」,也没错,两字拼凑在一起,就成为了西点,也不能认为是错,但会使人误会成为糕饼茶食,有违翻译「信达雅」的三原则。地名变成茶食

  • 文章十年磨劍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7期  作者:孫震 出版时间:1978-06-30
    关键字: 外交 租界 汉口 铁路 军校

    保定淸河两校学生,造具名册申送入京,以此四川军政府派有专员在渝负责办理报到手续,并对每一报到学生发有补助旅费若干。当时川内一般同学,多已服务于本省新成立五个师中,其中以第一师内人数最少。因第一师系由原满淸「陆军第十七鎭」改编,干部比较不缺乏,仅夏首勲、白瑾怀等少数二三同学。第二师系由各路「护路同志军」合编,第二师师长彭光烈老师,因师内各团训练管理均不容易,特于各团外,另成立一个示范的模范团,用在日本振武军校毕业的王陵基先生任团长,在四个步兵团内,选同志会中

  • 文章黄埔军校桂林第六分校——抗战时期李家村军校纪实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8期  作者:趙平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黄埔军校 孙中山 军校纪实

    二〇〇四年六月十六日是黄埔军校建校八十周年纪念日。黄埔军校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首创的新型军校,名为「“陆军军官学校」。桂林城南郊的奇峰鎭,素为古代兵营,史称“李家村营盘”。辛亥革命爆发前,这里的新军混成协革命党人,曾秘密培养了一批革命军。抗日战争时期设在李家村的黄埔军校第六分校培训了数以万计的抗日军官。军校蕴酿来自王城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孙中山在桂林明代靖江王府设立北伐大本营时,曾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谈中,孙中山欣然接纳了马林关于“创办

  • 文章悠悠黃埔情 煜煜報國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4期  作者:季世華 出版时间:2004-04-10
    关键字: 回忆往事 黄埔军校 军校生活

    毕竟强弱悬殊,平、津、京、沪相继沦陷。敌势猖獗,狼奔豕突,烽火满天,哀鸿遍野,热血青年,目击时艰,莫不义愤塡膺,欲挽狂澜,社会舆论,无不鼓励青年奋起,执干戈以卫社稷,所以从军卫国是当时青年首选之路,但是我也与众多青年一样,报国有心,请缨无路,当获知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在金华招考时,欣然奔走相告,当时敌寇烧、杀、淫、掠,无所不用其极。亲、朋、族、友鉴于炮火连天,硝烟匝地,出于关爱,多方劝阻,毕竟我们血气方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终于说服

  • 文章同學陳偉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4期  作者:伍廷義 出版时间:2009-01-25
    关键字: 陈伟 军校经历 往事回忆

    遵義 伍廷義提供陳偉同學,中華民國十七(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貴州遵義老城,祖先何時由江西省吉安泰和入籍遵義,已不可考。青少年時期聞家鄉諺語:「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民國三十六(一九四七)間,全國烽煙瀰漫,陳偉身為長子,家境欠佳,自感責任重大,因此常思外出開創事業。同年秋天,正巧適逢青年軍在遵義招生,毅然報考錄取,遂立志從戎,告別雙親,離家時父母弟妹均健在。爾後隨部隊在開赴河南洛陽途中,因發生事故而折返,回漢口後,與從軍同學商量結果,決...

  • 文章我家有位好媽媽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期  作者:黄彥直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母亲 军校 美德

    我媽媽在陸軍官校服務,至今已整整二十又五年了。當初她剛進官校時,是個小姐,後來同我爸爸結了婚,成了太太,仍繼續的幹,再後來開始生孩子,就成了母親,仍繼續的幹,又後來,我考進了官校,接受文武合一的敎育,媽媽又兼具了學生家長的身份,她仍一如舊貫的幹下去。雖然她只是一個小職員,但二十多年來,遇到幾次人員精簡,都沒被裁掉,而且年年考績都在甲等以上,同事們便管她叫一號,大槪都公認她的工作成績最好吧!的確,有時夜晩加班,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她也不發一句怨言,她那種...

  • 文章親不親故鄉人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5期  作者:楊維武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故乡情 广州军校

    兄与当时在该局任副经理的范必达先生同是盘县师范的同学,范先生是当时国内名人海外部部长张道藩先生的外甥。在晚餐时,黄少校说:他是奉令来贵阳招考军校学生,并问我是否有兴趣,「男儿志在四方,机会难得」,当时烽火连天,内战方殷,战争已漫延到湖北,社会一片动乱,人心惶惶,有办法的人多已准备逃难,民不聊生,此情此景,令人悲观茫然,我自幼有从军的志愿,早想到外面去求发展,此种难得的机会,我当然应当把握,次日我找到了初中前期同学李廷栋兄,他为我找到一张证明,备妥各种资料后

  • 文章懷恩感舊,祝師親嵩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军校生活 怀念恩师 祝寿

    民國四十四年,我考取候補軍官政工科,而經服役單位裝一師遴選為三指部本部連政治幹事,以士代官,繼而晉升准尉,幹的十分起勁,次年春進政工幹部學校候補軍官班第二期受訓,奠定我後來穩定生活之基礎。是年七月,我參加軍事院校第一次合併之大專聯考,未能上榜,由於颱風阻礙,幹校錄取新生報到人數不足額,幹校又單獨招生,我再報考影劇科,幸以第四名錄取。此時距離候補軍官班結業還有半個多月。我只得按時轉正則班第六期新生入學。記得我和王靖、朱萍等幾位同學離開候補班前隊上舉行餐會,...

  • 文章賀同鄉霍守業上將榮膺陸軍總司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2期  作者:寶鐘  出版时间:2002-04-01
    关键字: 霍守业 黄埔军校 军人

    今(九十一)年元月下旬,各大報章連續刊載軍方高級將領調動消息。並謂已奉層峰核定之名單中,有陸軍總司令由霍守業上將接任云云。至元月廿九日,各報一致刊出,已正式發布人事命令。霍守業是河南省尉氏縣人,民國卅二年生。陸軍軍官學校卅六期及兵學研究所七十八年班畢業,裝甲兵科出身。由基層幹起,經歷完整。部隊指戰職方面:擔任排連營長、裝甲旅長、機械化師長、第八軍團司令;教育訓練職方面:曾任裝甲兵學校校長、裝甲兵訓練部指軍官;在幕僚及主官職領域:歷任陸總作戰署署長、陸總參...

共148条记录 1/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