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兴衰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家大院的崛起與衰落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王家大院 建筑特点 兴衰发展

    王家大院在靈石縣靜升村。靜升王氏祖籍琅岈(今山東膠南),後遷至山西太原,元朝時遷至靜升村。清初,族人王興旺開始經商,至其第十四世王謙受等,資本漸厚,店舖增多,逐步成為豪商巨賈。至清中葉,王家便由原來的平民百姓發展成為做官、經商、事農綜合型的名門望族。走進王家大院,呈現眼前的像一座建築藝術博物館。它的建築技術、裝飾技藝、雕刻技巧,可謂鬼斧神工,別具一格。院內外,屋上下,隨處可見精雕細刻的建築藝術品。從屋檐、斗拱、照壁、吻獸到礎石、神龕、石鼓、門窗,造型逼真...

  • 文章黃鶴樓興廢輯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2期  作者:范植清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黄鹤楼兴衰 黄鹤楼历史

    当吴魏二国之境,南北二朝两置江夏郡,吴理武昌,曹魏与晋倶理安陆」[2]。自然东吴当以夏口故城为要害,「常以重兵鎭之」。北魏郦道元注《水经》,盛赞夏口故城「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唐代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图志》,更明确称:「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3]。确凿史实说明东吴首筑城建楼于武昌黄鹄矶,城为战守,楼为瞭望,此城此楼建于战火纷飞之年,处于箭拔弩张之地,乃适应当年军事斗争之需要而营建之城堡及

  • 文章自古人参出太行兴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翟旺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山西人参 兴衰考证 灭绝原因 紫团参

    人參自古是著名的補養藥材,有很明顯的滋補療效,又爲興奮和祛痰劑。上古即被炎黃子孫所認識而入藥,歷史悠久。近古以後,人們多知它系產于東北長白山等地。豈知,中古以前,它卻盛產山西省太行山,且從南到北皆有分布,而以上黨人參品質最佳,特別壺關縣東南緣羊腸坂附近紫團山所產者尤爲上乘,故名“紫團參”。由于歷代破壞森林,引起生態環境惡化而不適于它的生存,加之人們濫肆挖掘而未予保護,約于明清之際在我省徹底絕滅,古昔我省太行山主產人參的歷史事實已鮮爲人知。一、人參生存環境...

  • 文章大浦的興盛與衰落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大浦 码头 兴衰 历史 地理位置

    明末清初,我們雲台區的大浦還是一片海灘。可到民國初年一下變爲繁盛的港口;熱鬧十多年,又一下冷落爲一個小漁村;如今雖然說是雲台區猴嘴鎭的大浦街,實際街上冷冷清清,和一般的村子無異。大浦興盛的原因有三個,一個是新浦的發展。隨著海岸東移,海禁開撤,晚清時,新浦出現一些經營原鹽和雜糧的商家,特別光緖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沈雲沛在新浦開辦的生泉糟坊、生泰油坊、生茂雜貨店先後開張,一個漁村變成一個像樣的集鎭。民國後,隨著新東電燈公司的創建,新浦更熱鬧,生慶公茶庄、三...

  • 文章近代蘭州金融組織的興旺與消亡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4、85期  作者:高羔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近代兰州 四大金融组织 兴衰历史

    钱庄、票号、银行、当铺)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钱庄大致萌芽于十六世纪下半叶的明朝后期,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未曾开通通商口岸之前,鼎盛于清代后期和民国前期。解放后,伴随着「公私合营」而汇入了现代银行业,其兴衰绵延约有四百余年。它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基地,兼及平津、闽广,以及内陆的陕甘等地区。但是叫法却不同,在北京、天津、济南、广州等地称钱庄为银号。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因此一些西方经济学者称我国的钱庄为

  • 文章对当下文化发展的启示秦腔的历史兴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2、83期  作者:陳彦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秦腔传播历史 清朝“花雅之争” 发展低谷 再度复兴 兴衰启示

    ●興,在「接」地氣;衰,在「放」地氣。歷史上,秦腔的興盛,得益於他的民眾性、草根性。然而過分追求「關注度」,也就有意無摧生了它的「邪僻性」乃至衰落。●戲曲不能淪為「活報劇」,更不能脫離時代,唯有站在民眾立場上,堅守獨立思考和美學品格,才可能贏得與時代藝術同步發展的空間。●「娛樂至死」的「偏方」,秦腔早在清代就用過了,事實證明,那是秦腔的「蘇丹紅」、「痩肉精」和「三聚氰胺」。秦腔是梆子聲腔的鼻祖,屬民族最古老的戲曲劇種。曾對山西、河北、北京、安徽、浙江、江...

  • 文章記東海城內韓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劉有銓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东海韩氏 家族兴衰 人物回忆 同乡联谊

    韓俊才字佐臣先生,爲我的啟蒙老師,其人身材魁梧,高七尺以上,頭大如斗,識與不識均以大頭先生稱之,雖童稚戲呼,僅笑笑而已,亦不以爲忤!終年一襲灰色長衫,雖炎暑不去,生平無煙、酒、賭博等惡習,唯讀書寫字兩事,終生不輟,其珍藏之麂毫筆一支,自稱數十年隨身攜帶,寫大字用之,寫小字亦用之,每稱此筆之來歷頗大!原來海州韓家,居住東海城內東大街,孔廟之近鄰,佐臣先生之先人,兄弟五人,其父爲長,原亦爲秀才,藉授徒爲糊口,父母雙亡,中年早逝,遺孀妻幼子及弱弟四人,除市房一...

  • 文章襄汾縣民俗文化藝術(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山西襄汾 民俗文化艺术 蒲剧 发展兴衰

    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保護、傳承、弘揚人類文明成果,承載人類文明精華的載體,而一切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都植根於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之中。山西是我們偉大祖國大家庭中,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山西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產品,是中華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襄汾縣的民間民俗藝術產品,又是山西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產品中具有獨特風格、別具特色的一枝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奇葩。它—襄汾縣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產品,富有與...

  • 文章故鄉搜奇 傳奇海清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孫廣良 武可鉞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海清寺 建造年代 建筑构造 历朝发展状况 兴衰变革

    有诗一首,后两句是「老僧苦留客,絮絮祇谈禅」。清同治间杨镜湖有诗曰:「颓坦废址都难觅,尙有浮屠九级存。云气满山僧不见,乱鸦无数闹黄昏」。从上两首诗中说明海清寺的兴衰。道光年间,有老僧留客谈禅,到同治年间已为云气满山僧不见的荒落情景。清末又修复,有正殿三间,内奉三世佛,民初建东配房三间,时寺内先后有丁奶、郭奶、李奶乡内居民生平不幸而崇信佛事在此侍奉香火,另有尼姑仁莲同在寺内修炼。最后有王真云和张庆龄夫妇住寺修炼。高鹤于民国七年(一九一八)投宿海清寺,清同治间

  • 文章激昂慷慨不尋常——簡述北路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武兆鵬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北路梆子 历史渊源 主要特点 传统剧目 兴衰变化

    「聽罷南梆又北梆,激昻慷慨不尋常」,這是郭沫若先生一九六五年兩次觀賞忻縣地區北路梆子劇團演出後所寫的詩句。三百多年來,北路梆子以其激昻慷慨的邊塞風骨,流布於晉北、內蒙、陝北、冀西北等廣闊的地區,受到城鄕人民的喜愛與讚賞。北路梆子,與蒲州梆子(蒲劇)、中路梆子(晉劇)、上黨梆子合稱「山西四大梆子」。清代以迄民國,外地人或泛稱「山西梆子」,或專稱「代州梆子」,或與秦腔、蒲劇等統稱爲「西曲」、「西調」、「西部」或「山陝梆子」;當地人則只稱「大戲」或「梆子腔」,...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