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公益捐资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愛國實業家·文化播種者——姚美良先生的心路歷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何偉廉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姚美良 人物事略 文化教育 公益捐资 兴建家乡

    当然指日可待,而且水到渠成。美良先生虽然忙于事业,但是,这些年来他在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的工作,的确也贡献了心力。他曾经捐资在广州中山大学兴建了「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永芳堂」,并出任荣誉主任。此外,他还在该大楼内设立「孙中山先生纪念馆」,「纪念黄遵宪书画馆」,以及大楼前面的「近代中国十八先贤铜像广场」。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只有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才能建立一个富强康乐的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姚美良先生是大埔银江乡人,出生于新加坡,少年时期曾在

  • 文章沈星耀三兄弟捐资修复横林家鄕石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69期  作者:方小龍·錢太康  出版时间:1999-07-15
    关键字: 翠华桥 三兄弟 捐资 修桥 公益

    桥,从桥向南到火车站段用小石块舖就,向北到江村七组段用青砖连接,桥面两旁用铸铁做栏杆,方便过往行人。五十年代铸铁栏杆破坏,南桥墩下陷,成为险桥。一九九八年春,江村村委计划投入资金修复石桥,纪念翠华,并把它作为村教育后代勤俭节约、乐行善事的一个基地。对翠华桥记忆犹新且怀有感情的台胞沈星耀、中耀、德耀三兄弟得知此事后,商定共同捐资一万美元,用于修复石桥和举办公益事业。(方小龙·钱太康)

  • 文章故鄉情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乡亲捐资 家乡教育 捐资建设 公益事业

    何晋昊捐资兴建大麻启明学校落成最近大埔县举行大麻鎭启明学校落成庆典。启明学校位于大麻鎭,由旅外侨贤、大埔县荣誉市民何晋昊先生热心捐资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兴建。(郭成)侨捐青溪何晋昊大桥落成日前,由旅马侨贤、大埔县荣誉市民何晋昊先生及广东青溪水电厂捐资兴建的青溪青丰何晋昊大桥落成通车。该桥投资二百六十余万元。(李立杰)朱尚威伉俪捐助大埔光德家鄕公益大埔县光德鎭“尙威学校”、“吴秀珍福利院”日前落成。该鎭旅台乡贤、台北市大埔同乡会名誉理事长朱尙威先生偕夫人吴秀

  • 文章身在異鄉 情牽故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黎明華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同乡事略 家乡公益 建设捐资 兴修设施 旅台同乡

    在今年汎期来临之前,由大庾籍台胞邓永飞捐资八万多元人民币修筑的池江鎭长江村洋口护河堤,正式交付使用。这是大庾县旅台同鄕热心家鄕公益事业建设的又一力作。据统计,至今年四月底,全县已有一百多名旅台同鄕捐款一二五万元人民币,用于筑堤修路、建校兴医,文化厅室等建设达二十多件。近几年来,该县每年有近两百名台胞返鄕探亲访友。趁此契机,县里每年在重大传统节日期间,都要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联谊会,向他们介绍县里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还安排他们参观重点工程

  • 文章「架上金盆」放金光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家乡公益 科技兴农 水利交通 兴学育才 捐资建设

    大埔县洲瑞镇位于县城西南部,周围群山环抱,林木映翠,地形有金盆状,古有「来上金盆」之称。长期以来,当地一万六千多人口,耕耘著八〇九六亩土地,过著半农半工(瓷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洲瑞的大地,面貌焕然一新。二十年来,旅外侨胞情系家山,热心桑梓建设,捐资总额达千万元人民币,对文教、民生、交通、老人会等作出了贡献。如旅外乡贤余达水先生近年来惠捐五十多万元发展公益福利事业外,又投资一百万元发展白水磜果林场达五百多亩。洲瑞镇以科技兴农,发展

  • 文章安陽女傑馬青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人物履历 捐资公益 资助革命 参加革命 人物志

    兴学、建桥、捐资公益马青霞从日本考察返回河南省后,认为中国对一半女同胞(即两万万人口),文化水准没能顾虑到,以致女性受教育较少,乃决定创设女校。㈠尉氏县女校: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卅一日,江汉日报载:「河南尉民县女校成立,该县马青霞女氏,去冬曾议在县城创设女校,已志前报。旋以效仿无从着手,因此亲赴北京和东洋调査一切章程,刻于正月回尉。女校已定基址在西门外,即日修建堂舍,一俟竣工,即可开课。」㈡华英女校:宣统元年开办,校址设于青霞家南花园。先请回各教师,三女一男,男

  • 文章家鄕現況剪影(一九九六年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现状 交通水利建设 特色村镇 家乡资讯 捐资公益

    「大埔鄉訊」編印精美,報導鄉情,簡明扼要,發行海內外鄉僑,廣受歡迎,此刊並非人人可得,欲知家鄉事,還是苦無訊,特摘其要,以饗旅外鄉親。—編者—

  • 文章我的叔父捐资「建桥」及「建校」摘记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9期  作者:蔣禮瓊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蒋禩炆 家乡公益 捐资建桥 兴办学校 建筑碑文

    我的叔父蒋禩炆先生,于一九三九年投笔从戎,参加抗日作战。抗战胜利后,叔父即随部队远赴台湾,与家鄕断绝音讯达四十余年。一九八二年叔父从香港寄信回家,尔后即互以书信连系。一九八九年四月、一九九〇年十一月及一九九二年七月,叔父三次返回故鄕省亲及扫墓,目睹家鄕亲友贫穷及社会建设落后状况,心中至为悲痛,乃将其数十年军公敎微簿薪俸积蓄之存款,全部汇回家鄕,办理公益事业。其主要者则为捐资修建「鄕情桥」及捐资修建母校(晓江口小学)校舍。兹将「鄕情桥记」及「校宇碑序

  • 文章澄緒伯的祖地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丘玉輝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杨澄绪 人物事略 创业 家乡公益 捐资家乡

    起全家生活。后母亦病故,临终前,叮嘱其几兄弟,母与大哥在唐山时得其枫朗王兰村外婆、舅父帮助,常以米谷杂粮接济,日后如有好日子,要知恩图报。澄绪先生一谈到这里,老泪纵横,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足见他们母子情深。母亲去世后,澄绪先生在其兄庇护下,昆仲致力于工商业,创办「杨泰隆私人有限公司」,并使该公司逐步发展为新加坡五金行业中的翘楚。澄绪先生虽出生在新加坡,但在其父母教育和兄长影响下,对家乡情深意重,多次回乡探亲,捐资兴办、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等多项公益事业;他早年曾通过

  • 文章赤膽俠腸的羅永先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罗永 人物事略 捐资奖学金 家乡公益 救济孤老

    感谢侨贤罗博士的盛情,又感谢「架桥人」罗永伯伯的诚意,表示一定要刻苦学习,学好本领,做新社会“四有”新人。此外,罗永利用节假日经常对同学们进行传统教育,组织学校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大埔角的史迹参观,讲述革命故事,学习艰苦创办的革命精神。情系公益罗永热情和蔼,急公好义,热心公益,助人为乐。他认为要成就一桩公益福利事业,靠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众人拾柴火焰高”。而是他积极与其他关工委成员合作拟订造福家乡项目。如前几年,三百多人捐资二十多万元兴建三层楼枫朗乐龄园及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