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修谱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祖坆圖誌弁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重修谱牒 祖坟 图志 南昌

    新建 唐子安我晋阳唐氏,始自迁祖谷保公,以避元末白莲敎之乱,于顺宗至正年间,由湘迁赣,卜居南昌近郊,新建县属生米街,拓荒后街梅岗耕地,建立家园,公殁,纪方公子承父志,守成开创,愈加勤奋,基业始奠;厥后沿习相传,日益茁壮,誉称望族;祠堂悬挂「荣封桐叶;族发梅岗」楹联,取义本此。并于近处建有「望僊庵」别庄,幽静宽敞,供作宗人子弟就读,设立私塾之用,立有石刻勋勉碑文,惜未能拍照携带,为憾!民国十七年,我族重修谱牒,三佰余户同族,老少咸集,参与祭典,荐醮演戏,同

  • 文章吴氏家族修谱纪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5期  作者:吳本公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吴氏 排行字号 修谱执事 修谱说明 组织人员

    吴氏(至德堂)族居丰县城西北大吴庄,潘庄吴姓亦为同族一脉也。第一次修谱于民国八年旧历十二月下旬。排行字号:吾族以前无谱,故排行亦无一定之字,不过年长者命名年少者,因之自九世起,排以十六字曰:中、正、德、进;勤、俭、业、修。承、先、启、后;恪、守、鸿、献(其十六字前三者有副排行:中—本,正—景,德—志)。九世以上有以先、启、及守字命名者,则孙曾自不得重其祖名,先字可用预字代;启字可用开字代;守字可用遵字代,唯后字字面嫌窄,亦可以厚字代之,以后凡命名者当依

  • 文章大陆出现修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7期  作者:郭承豪 出版时间:1999-07-10
    关键字: 修谱 老年协会 修谱行家 史学

    近年来,大陆出现自发的修谱热潮。在政府修纂地方志、专业志之际,涉及村庄的许多人物史料,往往为査不到确切证据而深感遗憾。这样,就使一度时期遭受冷落的宗谱忽然红火起来。许多有识之士和先富裕起来的村民结盟,出于对后代的负责使命感,率先修谱修谱的范围,有保持原有的以姓氏为单位的,如嘉善县的《燕兜孙氏家乘宗谱》、东阳的《金氏宗谱》、仙居《南渡遗宗。赵王合谱》(元末,赵氏无嗣,主氏入继,繁衍成大族,遂称赵王氏):更有大量的是从单姓的《宗谱》扩展到整个村庄的《村志

  • 文章嘉澤趙氏新修家譜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7期  出版时间:2006-03-15
    关键字: 赵氏 宗谱 修谱 后裔 族人

    從《毗陵觀莊趙氏宗譜》等資料中考證得知,觀莊村趙氏族人是宋太祖趙匡胤長子魏王趙德昭的後裔第十六世趙叔珍,他在五二五年前遷到觀莊村,生有七個兒子,從此繁衍生息。隨著歷史的演進,趙德昭後裔分別遷徙分佈到武進橫林、村前、嘉澤及金壇等地。舊家譜修編至今有五十多年未續修,此次重修家譜,採取新老結合的辦法,實行男女平等,凡屬觀莊村本族趙氏子孫,不論男女同等修入家譜,記載入冊。據悉,目前這支趙德昭後人有二五〇〇多人。

  • 文章三修《耿氏族譜》之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耿氏族谱》 修谱序文 耿氏家族 修谱过程

    吾耿氏族譜由十世祖秉衡公首創於乾隆五十四年(公元一七九〇年)。譜成之後,百餘年間,兵燹之災迭起,因遷徙不已,以致原版無存。十三世祖華城公、撝亭公,依據乾隆版之斷簡殘篇,肩任其勞,走訪到戶,商之於同族,華城公因年邁,其子履吉繼承父志,歷十餘寒暑,至光緒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六年)終蕆其續修本。民國二十五年,十五世孫兆松、兆英、兆麟、兆祿、兆書諸公,再修族譜。草譜撰成,擬於翌年春北上齊魯,稽考長房淸祖之支系。南下浙皖,尋訪二房洪祖之後裔,將吾耿氏族譜匯成一統。...

  • 文章吁各氏族及时修谱免致数典忘祖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2、43期  作者:李鴻儒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号召修宗谱 修谱原因 个人建议 上报实践

    稍稍整理固有文物,惟对修谱,尙未重视。我国政府,如能各按职掌,积极辅导海内外各民族群起修谱,实践先总统 蒋公复兴民族文化遗嘱,作为统一中国先锋,似属当务之急。而其意义深远,岂仅免于「数典忘祖」己也。笔者对当前民族修谱的看法有如上述,用再将修谱的作法申述如次:海峡两岸,分而未合,修谱搜集资料,似多困难。即使统一,在庐墓无存,谱牒荡然的情形下,欲求完整资料,也难做到。无已,惟有立即由每户家长,以已身为出发点,而溯至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向下叙述子、女、孙、孙女

  • 文章談「錢」姓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52期  作者:錢家榮  出版时间:1989-10-05
    关键字: 钱氏 宗谱 源流槪况 修谱 同乡会

    世。钱氏在武进县境内除南夏墅外,散居至少有下列各处,计夏墅附近钱家塘、城北里湾钱家村、曹桥附近钱墅桥、城东南洛阳鎭,及西南牛塘桥附近钱家村,以及滆湖西岸东安鎭钱家村、圩荡桥附近钱家巷等六处。以上为我钱氏源流槪况,飮水思源,准备修谱前,先一谈钱姓,尙请同鄕及同姓长辈,多予指正。

  • 文章尋根問祖新路姓氏文化出版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1期  出版时间:2004-09-25
    关键字: 姓氏文化 常州姓氏 宗祠修谱 海峡两岸

    八大项,可说巨细无遗,蔚为大观,尤其其中「奉化溪口蒋氏迁自古常州」,必将为所有在台同胞所重视,预定全文将于下期显著刊出。「家必有祠、族必有谱」,显示了中国人「愼终追远」精神。民国三十六年暑假,笔者高永祖,追随家三叔公挹峯先生(清代最后的秀才),为三河口鎭高家荡宗祠修谱,因我倡导新的方法,新的编排(打破了北宋欧阳修的成规),由编谱人员主动逐户访问登记,在两个月完成,当年冬至大祭时发谱,每家只要买四本就有完整世系可考,节省了钱,也便于收藏,开创了划时代的修谱

  • 文章重修忻州米氏族譜引發的疑難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山西忻州 米氏族谱 修谱过程 追根溯源

    大陆开放以后,回鄕探母。同宗兄弟倡议重修米氏家谱。于是根据前清雍正三年的米氏家谱的系统,挨家逐户收集二百五十多年来各家祭祖写树的树折子,按照辈份,分别排列,由当的第八世一直到如今的第二十世至二十一世。同时并博访周咨,询问长者记忆所及的口传资料;甚至远赴朔州马邑和平遥五里庄深入调查,搜寻忻州米氏的来龙去脉。经过数年的努力于民国八十七年(一九九八)编印成册,名曰「米氏族谱」。在此次修谱当中发觉忻州米氏只能上溯到始祖米拳的父亲米时中,以前的祖先来源竟是一片空白

  • 文章修谱——我们这一代的大事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3期  作者:朱培昌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宗族修谱 中国姓氏研究报告 两岸开放交流 朱氏紫阳堂宗谱

    宗亲陆续迁台,遍布全省,现为台湾第廿五大姓,人口约卅万。国家修史,县乡修志,宗族修谱,古有明训,两岸开放交流后,各宗裔两岸子孙,莫不飮水思源,纷纷寻根,倡议修谱,以尊祖敬宗。我朱氏由苏州迁到阜宁六佰余年来,绵延廿四代,三次重修宗谱,自光绪廿年(一八九五)第三次续修以后,百年来人丁繁衍快速,目前长幼九世共存,大都向外发展,遍布沿海各市县,侨居海外及内陆各省市也不少。四家兄培良,舍侄天浩,鉴于宗谱已近百年未修,历经内战外患,变迁太大,虽然困难重重,但现在应是修谱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