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文共返回20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襄樊的人文景观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8期  出版时间:1996-01-10
    关键字: 襄樊 人文景觀

    尝读易贲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及后汉书公孙赞论「舍诸天运,征乎人文」。襄樊之人文景观,在全国来说,可谓一枝独秀。春秋吴相国伍子胥,战国楚大夫宋玉,东汉开国君主刘秀,三国名士庞统,晋代学士习凿齿,唐代诗人孟浩然,皮日休均生于斯,长于斯。诸葛亮、米芾、李白、苏轼、欧阳修、杜甫、王维,均长期客居或游历襄樊。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是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区,群山环抱,风景悠美。史载东汉献帝兴平九年,(公元一九四年)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襄樊

  • 文章人文兴县」落到食处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楊冠豐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人文特色 饮食文化 人文资源 人文兴县

    作者现任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天上三光日月星,国际编号三六一一号的小行星大埔星(首例以县名命名)与国际编号二八八六号的小行星田家炳星,闪耀天宇,光照中华,与日月同辉。天上能闪烁大埔星、田家炳星,这是大埔县人文资源的积聚之光。大埔县被誉为「陶瓷之乡」、「名茶之乡」、「客家建筑大观园」、「客家美食之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汉剧之乡」、「汉乐之乡」、「中国花环龙之乡」(茶阳)、「广东客家美食名县」。山旮旯大埔人,并非山古老文化深厚,美誉也真多

  • 文章人文兴县铸辉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人文兴县 大埔县 人文精神 时代特征 人文景观

    去年,广东大埔县政府提出「开放旺县,瓷工富县,农业稳县,人文兴县」的发展思路,它既符合大埔经济政治的实际情况,又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它为大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大埔「人文兴县」是以重视人才的教育培养使用,发展旅游、振兴文化为主导,通过提高人文精神、发展人文科学、建立人文景观,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有时代特征的、香格里拉的大埔文化,使原来「文化之乡」的美誉生辉,遐尔闻名,这是大埔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一、提高人民昂扬向上的人文精神大埔古称「万川

  • 文章憶故鄉——平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期  作者:王步融  出版时间:1976-07-01
    关键字: 平遥 故乡 人文 地理 古迹

    中小学生亦不会在那时硏究一些故鄕的文物敎化。尤其是从民国三十三年离家后,一直没有囘去过,亦没有碰上「来自故鄕者,应知故鄕事」的鄕亲指敎;所以本文对故鄕的报导,仅是幼年时耳闻目见,以及一些道听途说,绝不是考据县志一类的文献。现在敝邑在台人数不多,又无连络,无从向他们领敎。在这虚度五十韶华的今日,对于生于是长于是,飮于是食于是,抚我养我,敎我育我的故鄕,不禁有极浓厚的思恋,现在把她介绍一下,以表我对她知恩感爱的衷寸。敬祈了解敝邑的先哲前贤及我的鄕长鄕亲予以指正为祷。人文

  • 文章記道州何六福堂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何積道 出版时间:1986-04-15
    关键字: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功用

    ㈠六福堂之壯觀六福堂卽探花第之正廳,爲子貞公親自僱工規劃,古色古香宮殿式之龐大建築,佔地十畝,取材城西四十里外文安公德配廖太夫人故里,小坪之叢林中,大可合抱之勁天古木,精工營建。位於東門外本村中央,傍九嶷而帶濂溪,「九嶷山在縣東與寧遠交界」,山勢巍峩,龍蟠虎踞,爲舜陵所在。帝制時朝廷每年派欽差虔修祀典,革新後政府亦派大員至陵謁祭。記得子貞公有詩云:「生長濂溪瀟水間,老來才入九嶷山。」可想其向往之深,遲遊之憾,已見一般。六福堂前有東洲山,橫亘江心,成天然屛...

  • 文章瀟湘最憶是湘潭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谷彜香 出版时间:1981-04-15
    关键字: 湘潭 人文 特产 山川 节俗

    长不少,想必能道出其中原委。湘潭是人文荟萃的地方,淸末民初文豪王湘绮,以及大画家齐白石均湘潭人氏。推翻满淸,肇造民国,革命先烈刘揆一、刘道一(兄弟,亦均湘潭人;)刘道一烈士殉难于萍醴浏之役,为留学生参加革命牺牲之第一人,当时 国父曾有悼刘道一烈士诗:「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郞死去覇图空;尙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湘潭土产有名的如灯芯糕、酱油、及紫油姜等,凡到湘潭的人大都喜欢买这些名产囘去

  • 文章衢人說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10期  作者:戴樸庵 出版时间:1976-10-06
    关键字: 衢州 山川 风土 人文

    衢州居錢塘江上游,地當江山港與常山港會合之處,從此以下,名爲衢江。又烏溪(地圖上爲住溪),在縣東十里許,亦滙入衢江,(入口處爲樟樹潭鎭,爲衢州東區大鎭,所有衢州南山,以及遂昌松陽二縣木材、木炭、竹木等均集中該鎭,轉銷滬杭等地)。此三江均爲錢江正流支脈,但僅能通五噸以下之木船,衢江可通十噸以下之木船,在浙贛鐵路未通以前,貨物及行客往來,均賴水路,在民國廿三年以前,浙江上游交通要道也。衢州西通江西,西北達安徽,南接福建,海通以前,兩廣、福建、江西諸省,需往華...

  • 文章爛柯山懷古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10期  作者:白石山樵 出版时间:1976-10-06
    关键字: 烂柯山 山川 人文 怀古

    王子去求仙,丹成十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這首五言七絕的竹枝詞,我總記得大約凡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們在幼年私塾裏或初級小學裏,常有受老師以硃紅寫就的習字本讓小學生來描書的詞句吧?這淺顯的詞句;究竟出自何人所作?一時尙無從稽考。可是我們住在浙江衢州府屬的人們,大槪都知道係王子去到爛柯山遇仙的一段故事而體驗出來的啊!爛柯山、舊名靑霞第八洞天爛柯福地,又名景華洞天,在今衢縣(唐貞觀八年稱信安縣)南二十華里,高逾千尺,周圍十五華里,其址二百步穿空彌亘,下得平處...

  • 文章山水淸遠——人生只合住湖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4期  作者:沈繩一  出版时间:1976-04-06
    关键字: 湖州 山川 人文 典故

    對自己的故鄕,不論中外,任何人總有點偏愛,具有依戀不勝之情;而且還認爲他自己的故鄕,總是最好。記得在民廿三年夏季,初進上海市近郊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校附中,上商業地理課時,老師是愼聞達先生,他曾說過這樣一句的話:「全世界最好的地方,是在亞洲;亞洲最好的地方,是在中國;中國最好的地方,是在浙江;浙江最好的地方,在那裏?他淸淸楚楚的繼續說,「是湖州!」當時我聽了,覺得有點梗汗毛㾦子,後來一探聽,愼先生原來是湖州人,怪不得。及至現在我年過耳順,不但自己覺得,就是...

  • 文章海天佛國普陀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5期  作者:方誠 出版时间:1976-05-06
    关键字: 普陀山 风土 人文 景观

    普陀山爲中國佛敎四大名山之一,夙稱海天佛國,在浙江海面東之舟山本島之東部,歷代名僧,均以能朝五臺普陀爲僧歷之一大事。普陀山舊名梅岑山,相傳漢時梅福曾隱此。佛家則稱之爲普陀洛伽山,傳爲觀音善財童子說法之故。明神宗時建普陀寺,因名普陀山。現全山有大寺三,小寺七十二,茅蓬一百三十有六。大寺卽普濟(稱前寺)、法雨(後寺)及慧濟,在佛頂山。普陀山孤峙海中,全山縱橫約十餘里,周圍百里,拔海約千尺,遊山者多自上海搭輪至寧波轉定海,行程約五六小時,香火盛時,各寺均派小船...

共203条记录 1/2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