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京剧共返回8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馬靜亭女士再演名劇「洛神」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砥柱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京剧 戏曲 曹植 凉州

    同鄕馮晉澤先生的夫人馬靜亭女士原籍甘肅來臺後勤硏國劇,於梅派戲最有心得,曾先後出演武家坡、大登殿、坐宮、蘆花河、斷橋、洛神等名劇每次演出都有特優的表現,深得好評,尤其難能可貴者,她具有一種鍥而不捨,和勤學苦練精神,爲票界所罕見,令人讚佩。本年元月二十九日晚,國軍文藝中心舞臺的壓軸戲是「洛神」,劇中駕祥雲移蓮步漫吟淸曲而來的甄宓是由馬靜亭女士所扮飾,這是她第二次公演「洛神」,對於洛神「翩若雪鴻,婉若游龍」的意態,體會深刻。在舞臺效果方面,三套精心裁製的雪紡...

  • 文章郭小莊勤於進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林淑蘭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郭小庄 京剧 名伶 求学

    從事十八年的戯劇生涯後,國劇名伶郭小莊,深深體會到藝海無涯。爲使藝術生命更上一層樓,她正努力拓展學習領域,來豐富國劇的表演內涵。從八歲開始,她在大鵬劇校學靑衣和花旦。十八年來,登台演出了很多戯,愈演愈覺得所學有限。她總認爲不繼續進修,只爲演戯而演戯,實在是是一個藝人應有的態度。因此,今年六月分她和大鵬劇團合同滿後,卽恢復「自由之身」,決心充實學問,但仍堅守國劇崗位,學習戯劇理論。爲了豐富自己的戯劇知識,去年她被保送入文化學院戯劇系,在浩瀚的知識領域中,愈...

  • 文章温州戏曲的往昔与近年京剧的重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8卷 第6期  作者:李樂仁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温州 京剧 戏曲 发展历程

    本稿为吾温州两位前辈音乐戏剧爱好者根据自己二十年代以来的见闻,再经过近年多次的调査访问,参照温州戏曲史硏究者胡雪冈、沈不沉、张明等先生多篇近作、并且采录家鄕「三三(珊珊)」票房创办者杨文通老先生等的提示而编写的。杨文通老先生等所提示的温州二十年代以来京剧活动史实,皆未见于别处记载,至为珍贵。⒈鹿城新春,各方合演全本京剧《探母》⒉从南宋到晩清温州的地方戏曲概观⒊新兴京剧之进入及管领温州剧坛⒋温州京剧票房之出现与首次京剧热潮⒌四十年代温州的京剧热潮与票界活动

  • 文章大陆京剧团公演观后随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丁世權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京剧团 借东风 群借华

    前一阵子台湾飙起了一阵国剧风,大陆的北京京剧院与中国京剧院组合了全班精锐,先后来台演出,北京京剧院打的是早年名伶嫡裔的旗号,诸如梅葆玖、梅葆玥、叶少兰、谭元寿、张传津、裘少戎等,都是戏迷们所耳熟能详,渴望一见的艺人。中国京剧院接着渡海而来,由袁世海、杜近芳领军,带来了梅谭马荀各派的中青代传人,组成了将近百人的大剧团前来献艺。这两支剧团在传播媒体宣传配合之下到南北各地演出,风靡了各地国剧同好。虽然事后褒贬不一,但观众基于爱护心理,还是掌声多于批评。笔者近年

  • 文章馳譽國際的北平三D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馮著唐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北平 北京烤鸭 京剧 沙尘

    北平是個國際都市,譯名Peiping,舊稱Peking,今仍多通用於國際。因其地理形勢史蹟文物景色之美,強烈的吸引著國內外人士,多願隱寓此鄕,雖然仍有不少街巷保留著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老形象,風季時則常是塵沙漫天,皇天后土,奇怪的是瑕不掩瑜,人多不以爲病。實在是因爲它的好處太多了,說,一時也說不盡。國際人士比較敏感,也比較浮淺,他們先感受到了這三D的滋味,而津津樂道成爲國際旅遊家的口頭禪,那就是Peking Dust(北平的塵沙),㈡Peking Duck(北平烤鴨)㈢Chinese Drama(...

  • 文章亂彈選粹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9期  作者:柳堤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京剧 五家坡 戏本

    五家坡(生唱)平貴打馬到城南。我遇見老翁把信傳。三姐不在寒窰內。五家坡前把菜挖。方才過了雁塔寺。那是爲王飮馬泉。曲曲灣灣難行走。祇得爲王把馬牽。正行走來抬頭看。許多婦人把菜挖。(衆白)响馬來了。你我逃避。(生唱)一個言道是响馬。誠恐解破巧機關。拔下寳劍拴戰馬。問人須拿禮當先。(白)大嫂請了。(衆白)請了。(生)請問一人。(白)問的是那一家。(生)王丞相之女。薛平貴之妻。(內)莫非是王三姐。(生)正是。(內)不在此間。(生)向那裏去了。(白)方纔囘去。(生...

  • 文章樊粹庭學唱京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陳浴春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樊粹庭 京剧 人物回忆

    豫剧著名编导樊粹庭是我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时期的同学。说来好笑,樊在学习戏剧的启蒙之初,还跟我学过京剧呢?一九一三年我随先父灼三公住在开封河南船商公会(在省政府后街,先父是该会总办),爱唱京戏的老前辈曾敎我唱戏。在学校里,樊粹庭见我会唱几句「碰碑」、「三年敎子」,就要跟我学。樊肯钻硏,后来又到东火神庙京剧班跟贺桂福学京戏。皇天不负苦心人,樊粹庭后来终于成为戏剧界的名人。(摘自河南文史资料)

  • 文章《民初景色》京剧「草台班」在无锡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0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3-02-20
    关键字: 《民初景色》 京剧 草台班

    民國初年,無錫還沒有電影院,人民休閒只有下午及晚上到茶館店去聽『說書』,京戲難得來無錫演出,故傳統京戲,都是『草枱班』,民衆免費看戲,是由富有人家包資付給,其出資者不外:一、子女爲雙親上壽,二、巿民在神前求子、求財、求某事成功後還願而演戲;先是覓一濶廣大場地,東河頭巷許靜山宅邊大曠場,是最理想地點,演京戲有三天或七天,事前在四城廣貼紅紙告示,某月某日起在某某場地演戲幾天,爲酬某某神祇,或爲岳父母上壽等等式樣。京戲班子稱爲「草枱班」,備有大木船一艘,川行太...

  • 文章温州京剧票房大型演出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4期  作者:黃雲龍 出版时间:1997-08-01
    关键字: 温州 京剧 联谊京剧票房 文艺演出

    一九九一年初,温州市多位中老年京剧行家及其他京剧票友、爱好者和社会热心人士,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乡亲情谊、丰富群众业余文娱生活,由陈松亭、杨文通、黄杰甫、林文钧、倪绍烈、曾森荣、黄云龙等先生和胡毓敏、陈曼霞等女士发起,自筹资金,并得旅居台湾的多位温州乡亲资助,创办温州市联谊京剧票房。票房筹备中,得到市领导、文化界人士得大力支持,并经市文化局与民政局登记批准,挂靠温州市台胞台属联谊会而作为一个对台文化交流的文艺团体

  • 文章有关梨园行(京剧界)的谚语释说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常錫楨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梨园行 京剧界 京剧 谚语 “唱功重于做功”

    一击稳清山、千点如白雨二〇〇四年夏返鄕拜访北京周汝昌先生,谈到京剧典故,曾以「一击稳青山,千点如白雨」形容司鼓(打鼓佬)神态之稳重,操鼓之娴熟。或为梨园行之旧谚也。三分做表七分唱这是说京戏演员的表演「唱功重于做功」,也有说作「七分做表三分唱」的。这是立论角度不同,说法也大异其趣;不过句中的「三七之分」并没有重要意义。三个武把子斗不过一个烂戏子「武把子」就是「武把式」。「戏子」是旧时代对唱戏的艺人的贬称,和现在演艺人员所受到的尊重不可同日而语。这句话只从一

共87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