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原文化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漢碑述要(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1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汉碑 石刻 中原文化 考古

    壹、前言中原爲石刻的淵藪。這句話幷非誇大其辭。只緣中原本爲歷代政治文化中心。其文化水準之高;研究學術風氣之盛。綿延不絕,代有達人。因而富潤屋,德潤身之外;尙思有以報本追遠、銘勒貞石,以垂永久而昭來茲的習慣。流風遺俗,代代沿襲。豐碑表墓,歌功頒德。自東漢(河南無西漢刻石)迄今歷兩千餘年而不喪。閒步荒野,旅途道旁。極目四望,斷碣殘碑,比比皆是。惜多埋沒麥浪禾壠,敗壁頽垣。風雨剝蝕,以任其與草木同朽、復爲牧童野叟常用爲磨礪草鏟糞杈的砥石。這還不算,甚至賭輸鬥敗...

  • 文章屋頂上的貴族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許進雄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屋瓦 建筑历史

    春秋記載:魯隱公八年,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指的有覆瓦的屋,這在當時是偉大了不起的建築,恰如美國的五角大廈一般有名,不知近人能否想像「瓦」在古代那種尊貴的身分和地位?

  • 文章黄河与中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何啓民 出版时间:1988-02-29
    关键字: 黄河 中原文化 文化渊源

    此后新一代的中原人,文化程度渐高,无论思想与文化,莫不受彩陶裔民之直接影响,也惟此具高度文化遗传的已中原化的陶民及新一代的中原人,对中原文化之发展方有建设性之贡献,所行之事迹与所遗之文化,是値得颂扬的。渐渐的这种高度文化之遗传因子逐代减弱,该新的中原民族又逐代的在黄土之培育与黄河之灌漑下,而演绎出具大汉特质倾向的文化,盖与所谓「水土」之养育,应该就是这种至今也无法理解的,生理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后世对始民文化程度之高,及造福后人的种种创造与发明,均使后世儒者

  • 文章中原文化与中原水系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龐儀山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中原水系 地理 风景古迹

    深的塘古新港繁荣了天津商业;天津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端赖海河;天津晨曦中,市民工作开始新的一天;唐山开滦煤矿乃炼钢燃料;精美著称的唐山陶瓷工艺;北戴河海滨艳丽的日出景色;秦皇岛不冻港,风光宜人;万里长城起点的,天下第一关;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听涛声汹涌,云雾苍茫;古北口喜逢口长城景致;喜逢口风光山色。右边所列述中原五省的风情古蹟,不仅山川秀丽,每一大城小鎭都有历史的印痕,都是我们所深深所爱的,爰値兹反攻复国之际,谨撰就「中原文化与中原水系」一文,藉以

  • 文章慘澹經營的三十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 中原文化 创刊纪念 创刊历史

    胸襟宽广之抱负令人敬仰!此外,士贤先生还主编「中国地方文献」、「中华民国宗亲谱系学会」等刊物,其中以编中原文献期间,对中原文化的发扬与维护,功不可没。士贤先生河南许昌人,民国四年一月二日生,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陆军官校,先后参加中央训练团,革命实践硏究院,历任宪政督导委员会委员,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一生参加抗战中兴大业,忠荩谋国,任事负责,对文化事业尤具热忱。笔者于六十八年间认识士贤先生后,便时相请益。「南阳文献」的诞生,士贤先生

  • 文章中原,中原文化及其影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若佛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 中原文化 中原影响 中原历史 中原先贤

    生息繁衍的地域。上古的圣哲帝王,在这个平原上从事渔猎农牧,制作发明,创造了中原文化,向四周传播,并吸取各部族文化的优点,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古史记载,伏羲创八卦,作网罟,便渔猎,造房屋,以龙纪官。炎帝神农氏,制作耒耜,发展农业,作方书,疗民疾病,融合族群,建立政体。这两位先祖,均定都于陈,即河南淮阳。黄帝轩辕氏擒蚩尤,败榆罔,统一华夏,被尊为天下共主,建都在河南新郑县。黄帝的主要制作有文字、宫室、衣裳、弓矢,并发明蚕丝与指南车,眞是大有功于天下庶民。此后

  • 文章永怀宏扬中原文化的李代表士贤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韋德懋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李士贤 中原文化 中原文献 人物贡献

    吾豫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五千年来华夏民族的蕃衍发展:历代帝王之所逐鹿创建、圣贤豪杰之所缔造经营、继继绳绳,后先辉映,无一不与此一地域有关;于是而形成中原文化的特质,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浸濡既久,积累深厚。在政治、经济、社会伦理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于文史中,读班固东都赋,张衡东京赋、枚乘梁王菟园赋、傅毅洛都赋,尝可以想见其时文物的繁盛都丽。就重要人物论:张其昀先生所著中华五千年史中,就远古人物统计,有史以来至周初止,历中上伟人共二十位,而河南独占其

  • 文章河南省運台古物現況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閻振興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河南文物 台湾文物 中原文化

    河南地處中原,爲我中華民族文化發源地,歷代所遺古物旣多,地下蘊藏尤爲豐富,歷年出土文物多係稀世珍寶,對我國歷史文化之硏究,彌足珍貴。以甲骨而言,安陽殷墟,發掘最早,出土亦多;銅器,多爲我國之重寶;陶器、玉器、編罄等,河南省立博物館藏品最多,譽滿全球。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日寇侵華,抗戰軍興,河南省爲保存博物館所藏文物,挑選精品,由河南輾轉運至漢口,繼運重慶,藏於近郊柏溪防空洞内,民國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抗戰勝利,國内戰亂未已...

  • 文章中原與客家文學藝術淵源關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崔燦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客家文学 民间戏曲 民间舞蹈

    部分被国家公布为中国文化历史名城。据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记载,上自三代,下至宋金,中原大部分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中原古代的重要历史地位,促进了其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下面我们对中原古代的文学艺术进行概述。古代中原人文会萃,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原文化应以河洛文化为代表,河洛文化又以洛阳文化为中心,所以我们举洛阳文学艺术,以窥中原文学艺术全貌。洛阳在东汉时期儒学的传播与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史书记载,传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

  • 文章方城小石猴送給你「好時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武建華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石猴艺术 方城石猴

    三國劉備火燒傅望坡遺址地——河南省南邊盆地東北緣的方城縣有個獨樹鎮硯山鋪村,這個村的男女老少,人人不但會雕刻「黃石硯」,而且還會雕刻石猴,成為遠近聞名的「石猴」雕刻專業村。這個鎮北有座山,出產一種質地綿軟、潔白細膩的滑石,這種滑石易于雕刻,硯山鋪人就地取材,借雕刻黃石硯的技巧,雕刻出形象各種的小石猴,小石獅之類的「石玩」。這一手工藝術歷史悠久,是伴隨著黃石硯雕刻藝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它興于漢代,盛于唐宋。硯山鋪人以此作為一種謀生手段和傳宗藝術,代代相傳,相...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