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三晋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诗经与三晋文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王建堂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诗经 三晋文化 三晋精神

    三晋大地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文明的策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灿烂传统文化的摇篮。它的「根」可以远寻到古老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塡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但有文字记载的较为明确可靠的要算《诗经》中的「魏风」和「唐风」。《诗经》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其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信息,而在弥足珍贵的「十五国风」里,晋地就占有其二,这无疑是领略西周到春秋时期晋文化风采、寻找晋人最早的文化之根的最佳窗口。一、「魏风」和「唐风」产生的时代

  • 文章三晋文化与忧患理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閻沁恆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三晋地区 自然环境 民族文化融合 三晋文化

    versity)。他认为在充满生存压力的地方,居民受到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的挑战,便尝试运用他们智慧与力量,应付一波一波的刺激,克服生存的障碍,改善生活的品质,于是文化就在这种情境中诞生、成长及茁壮。汤恩比以「挑战与反应」(challenge and response)解释文化发展的过程,而以这种模式去了解三晋文化的内涵也十分契合。二 自然环境的挑战三晋地处华北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带,是历史上华夏民族政治、文化与农业发展的重心。自帝尧定都平阳、夏禹划入九州以及周成

  • 文章三晋古塔》评介佛塔与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相融合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楊富學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三晋古塔》 书评 佛塔 文物介绍

    山西多佛塔,闻名久矣。佛教传说,印度阿育王曾造八万四千座舍利塔,中国有十九座,其中山西占其五。它们分别是姚秦河东蒲坂塔、晋州霍山南塔、齐代州东古塔、幷州净明寺塔和幷州楡社塔。而更闻名于世的则是山西应县佛宫寺所存建于辽清宁二年(一〇五六)的木塔。长期以来,学者多心向往之,但想全面了解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缘亲眼目睹其眞容的更是为数极稀。有幸的是,这一缺憾通过近期面世的《三晋古塔》(总策划:白长福,主编:李安保、崔正森,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一书

  • 文章三晋文化参访交流团游记诗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2期  作者:常錫楨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三晋 参访交流 游记诗 山西

    份二十五件,敬赠予女子佛学院。依院规一向『谢绝参观』,由于献经缘由,幸蒙住持允许本参访团一行入普寿寺「三大菩萨殿」参拜,并特准进入内院参观静修殿舍和容纳六百位学员说法禅堂等场所,实为一大功德。塔院寺佛寺有巨塔 高耸入云端 法轮经常转菩萨在人间殊像寺此寺佛像不一样 荞麦面塑菩萨像 只要潜心拜菩萨 泥塑木雕都一样二〇〇一年旧作(天净沙)【寄宿】风铃梵音古刹,山野小径累马,知客依声迎迓,禅堂说法,色空有无牵挂。赏景心境虽然疲惫眼不阖 为看三晋故山河 古蹟名胜赏

  • 文章鄉情報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0期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同乡会 两岸交流 寻找亲友 三晋要闻

    本会人士在圆山饭店共餐,本会理监事等七人赴会,并以凤梨酥等伴手礼相赠。㈥山西三晋都市报副总编辑王玉怀、主任周俊芳一〇一年三月十五日来台参加旺报征文比赛颁奖典礼,借此机会希望与几位鄕亲见面并采访,本会安排他们指名的几位鄕亲于十五日下午在同鄕会受访,当晩并由本会及文教基金会以便餐接待。㈦山西师大老三届校友旅游团五十四人于一〇一年三月十七日来台,事先联络希望与在台鄕亲见面,本会理事长赵清福与会务人员当晩到松山机场与该团会面,赠送金门高粱酒以为洗尘,他们也赠送本会

  • 文章三晋与晋祠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晋祠 三家分晋 三晋由来

    我国战国时期有所谓「三家分晋」的事情,因有「三晋」一词流传。它是战国时韩、赵、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后「三晋」及「晋」又为山西省别称。《战国策·赵策一》:「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此天下之所明也。」《史记·燕召公世家》:「孝公十二年,韩、赵、魏灭智伯,分其地。三晋强。」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二陵即二崤

  • 文章望太行山话三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韓尚禮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个人回忆 历史故事 三晋风光 圆梦

    大槐树底下平民的故鄕,还是我华夏民族诞生与成长的摇篮。唐代古文大家柳宗元曾说:「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是最简明而又中肯的阐述。盖山西省东据太行,西拥吕梁,南亘中条,北依恒山,五台;黄河绕西境而东去,汾水顺纵谷而南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与必守之地。人杰地灵,文章璀灿。纵观历史,自尧舜建都,登上我中华史册起,到周成王「桐叶封弟」,虞叔建国,文公霸侯,三家分晋……一直到目前的二十一世纪,三晋故国,孕育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少名垂青史的名臣将相,文人侠士,乃至开国

  • 文章三晋文化的忠义精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張建英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三晋文化 忠义精神 历史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同样养育著一方人。受三晋文化滋养的三晋儿女,积淀了太多的三晋文化的遗风余韵,对萦绕着、支配着或影响着他们的三晋文化,或偏爱之于颂扬,或批判之于继承,或离经叛道。然而,谁也不可否认「忠」、「义」思想在三晋文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三晋文化的发展。「忠」、「义」思想在三晋文化中的崇高地位都是无法动摇的,也是无可替代的,其影响之深远,也是无以比拟的。「忠」是对国家、人民、人生、事业、友谊之忠;「义」是对国家、人民、人生、事业

  • 文章三晋文化的伦理道德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康金聲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三晋文化 伦理道德 历史故事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道德伦理的光彩异常夺目。早在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时代,三晋人物就以其高卓行为显示了崇高的人格力量,鼓舞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献身正义事业,对历史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创建做出巨大贡献。本文四个方面阐述三晋文化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不朽建树。一、已诺必诚,恩怨分明言而有信在中国古代是十分重要的道德原则。古代三晋人物在这方面有许多生动表现,可资后人学习借鉴。公元前六三七年,晋公子重耳在国外逃亡期间,受到楚成王的款待。及离楚时,楚王问重耳将

  • 文章三晋人文精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徐崇芳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三晋文化 传统精神 优点与不足 历史例证

    精神是文化的灵魂,文化又塑造著精神。要认识三晋文化,就须了解三晋的人文精神。尤其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认识三晋人文精神,继承其优秀的精神遗产,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个人多年对地方史志的硏究,我以为三晋最基本的人文精神,具有勤俭、爱国、忠义、重民、制造等五种精神。一、勤俭精神勤劳、俭朴是人们生存与发展之根本。三晋文化认为:勤劳,即自强不息的奋斗;俭朴,即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富的效用。勤劳犹如水之源,无源也就无水;俭朴,犹如水之流,不流也就无以成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