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龙山共返回5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自成的行宮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李自成 行宫 盘龙山

    陕西米脂县,是一个风景秀丽、形势险要的好地方。它的南面是文屛山,背后是凤凰山,左边是笔架山,右边横卧着著名的盘龙山。盘龙山原来是群山丛中的一个小山,原名「马鞍山」。明嘉靖年间,曾就山势修建了一座眞武庙。崇祯十六年冬,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国以后,派他的姪子李过,囘米脂修建行宫和祖先坟墓。李过到了马鞍山,看见那里山势雄伟,便把眞武庙建成一座行宫,从此,才把它改作盘龙山。盘龙山上的亭台楼阁,纵横交错。正面是一座堂皇巍峨的正殿。正殿后边是一座高峻的层楼,过厅

  • 文章三山

    来源期刊:《闽聲》 第4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6-10-01
    关键字: 榕城 罗山 龙山 闽山

    三山」的由来,不仅是狭义的三座山,它应该包含广义三组的三座山。所谓「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也。三山藏:罗山,冶山(泉山),闽山(玉尺山)。三山现:乌石山(道山),于山(九仙山),屛山(越王山)。三山看不见:灵山(龙山,在龙山巷某氏庭园。)芝山(在开元头),钟山(在达明里,都为高楼大厦所遮蔽。)福州本有「榕城」之称,又因是省垣,故文称「榕垣」。但出外的同鄕都喜欢用「三山」这个别称。国内各省的福州会馆和海外同鄕组织,多称「三山会馆」。台北有一个慈善

  • 文章写真黄龙山抗曰阵亡将士纪念墓(组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4期  作者:黎時忠  出版时间:2002-07-10
    关键字: 黄龙山 抗日战争 烈士纪念墓

    附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黄龙山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墓,是国民党九十二师参加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后,退守到黄龙山休整,于一九三九年下半年修建的,目的是纪念台儿庄战役牺牲的英雄们,有蒋介石题词:「气壮山河」,师长梁汉民写了墓志铭。整个墓由仪门、墓道、无名亭、无名墓、扫墓台等组成,十分壮观。文化革命中被毁。一九八七年,我在通城任县委副书记主管农业时,主持恢复。墓地座落在通城县黄龙国营林场现列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敎育基地。

  • 文章甲骨文新紀元西安掘出原始甲骨文字達較殷墟早一千二百年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6期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甲骨文 西安 考古发掘 殷墟 龙山文化晚期

    的原始社会遗址,属于龙山文化晚期。甲骨文一般认为是中国商周时代一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 文章大冶城外青龙山鸟瞰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期  作者:曹心源  出版时间:1971-04-10
    关键字: 名胜古迹 青龙山 风景

    给予往来旅客,驻足休憩之便利,亦复不少。惟牧粮堤的堤路,因为既长复低,两旁又未遍植树木,因此,一遇狂风暴雨侵袭,泥泞没踵,步履维艰,常使行人跋涉艰难,有行不得也之叹。牧粮堤面南,为阳新辖境,靑龙山居北,乃大冶所属,当中隔着一条小河,分水为界:设有船长,渡川往来载客,以维交通。站在隔河两方对语,不必大声疾呼,句句都很听得淸楚。羣山与是堤形势,恍如裙带相连,唇齿相依,有不可分的天然关系。靑龙山,乃一地名:实则空有其地,并无其山,仅有一所规模庞大,古貎岸然之神佛

  • 文章台北市万华龙山寺壁上之徐树铮的笔迹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王中立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台北 万华龙山寺 徐树铮 墨宝

    龙泉一水抱村流。」按龙具武德,笔含文风,生于此者,当可得文武兼备之才。因此我们看徐将军的文德武功,名于当时,而传于后世。这岂不是「人杰地灵」之说,而作具体的写照吗?台北艋舺龙山寺是台北旅游重要景点之一。艋舺,今名万华,为台北的发源地。早年汉人前来台湾北部垦植,乃一蛮烟瘴疠之地,环境十分险恶。为求神佑,携带家乡庙宇香火,佩于身上,以为庇护。时日一久,为求心灵更安之,一九三八年(乾隆三年)三邑人士合资兴建龙山寺。一八一五年(嘉庆二年)因大地震而重修。一八六七

  • 文章白龍聖母誕生地——嶨車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4期  作者:南孔球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峃车村 龙山 白龙娘娘 民间传说

    在乐清东乡,白龙娘娘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白龙山,又名岙山,有白龙的传说而易名。山之麓一小村江家村,现名嶨车,又名何栖。村中江氏从闽入迁,三世祖圣高娶邬家桥林氏为妻,生二男一女,长男江青云,聚连氏,潜心讲坛,地点在现白龙山龙水喷青云道观。次男弱冠瘿疹而殇,女琼玉,生于南宋嘉泰元年(一二〇一)九月初九,秀外慧中,机灵淑娴,深居简出。一日凌晨偕同嫂连氏浣纱于溪,见滩头有一绚丽小卵,玲珑剔透,实在可爱,俯首拾之,因干活无处可放,不得不暂置于口中,殊料

  • 文章龙山纪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徐崇壽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天龙山 历史概况 景点简介

    龙山位于太原市西南,山势险峻,羣峰凝翠,距市区约四十公里。从晋祠悬瓮山后沿新修公路而上行,曲折廻环直达山顶。满山苍翠松柏,烟云缭绕于怪石嶙峋、壁立千仭的重峦迭嶂间,驰名中外的天龙石窟就开凿于海拔约一千七百米的东西两峰上部。峰高野濶,景色壮丽,窟羣佛像,绝代雕艺,实为祖国重点保护文物中之瑰寳。石窟分布东西两峰:东八西十三,合计二十一窟。游人到山顶稍憩,可循新建的二百余米长的石级踏步而下参观各窟。据传窟羣创建于东魏高欢时代,开凿两窟。高欢之子高洋建立了北齐

  • 文章青龍山色姸熊湖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姜化一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青龙山 枣阳 熊湖 观光旅游

    龙山是枣南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绕山还汨汨流躺着一条小河——熊河。解放后依山筑坝截断洪流,使之高山出平湖。这个大湖经过建设者们精心装点,建造各种娱乐设施使这以往僻静的山区,一变而成为风景秀美,物产富饶的旅游胜地。以往不大出名的熊集小镇,也因此而名声大噪,招引海内外游客光临。朱履轻衫,香车宝马,及一时之盛。熊集这个名字在我记忆里,是甜美的,也是苦涩的。童年时代,那里是内战的屠杀场,刀光血腥在我幼稚的心灵里,刻留下极其阴森恐怖的烙印。青年时代,抗日战争

  • 文章故鄕勝地憶諸山(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7期  作者:則嚴  出版时间:1973-09-20
    关键字: 李纲 军嶂山 狗山 鸟鹤山 龙山

    沿太湖最南面的一座山名白龙山,宛如一条卧龙之形,在龙口里有一村庄名站头村,居民数百户,在每日三餐炊烟起时,宛如龙在吐气,风水先生说该处是活龙地,从前吾邑水渠里秦氏的祖先卜葬在此龙口上,数年后生一男孩,就是秦孝子,后来又在龙口前凿一深井,作为夜明珠一颗,以为风水的点缀。狗山像只狗,山麓地势低洼,山的四周绕有大涧一条,涧水汇流山侧,直泻而下,冲成一大池,好事者将红白莲藕,种植其中,不数年间,蔓延满池,每当夏日莲花盛开之时,淸风吹来,远近皆香,眞是「数点飞来荷叶

共51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